陰虛血燥證,中醫病證名。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法,方劑,常用中藥,
病因病機
陰血不足,日久益甚,虛熱內生,火逼水涸,血海燥澀漸涸,故月經延後,量少,色紅質稠,漸至月經停閉;陰虛日久,虛火內熾,故五心煩熱,顴紅唇乾;虛熱內擾,蒸津外泄則多盜汗,骨蒸勞熱;熱傷肺經則乾咳或唾血;舌紅,苔少,脈細數均為陰虛血燥之徵。
臨床表現
月經周期延後,經量少,色紅質稠,漸至月經停閉不行;五心煩熱,顴紅唇乾,盜汗甚至骨蒸勞熱,乾咳或咳嗽唾血;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
養陰清熱調經。
方劑
加減一陰煎加丹參、黃精、女貞子、制香附。
常用中藥
生地、芍藥、麥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