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竭陽脫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中文名稱 | 陰竭陽脫 |
英文名稱 | depletion of yin causing yang collapse |
定 義 | 陰液枯涸,陽氣衰敗,人體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的病理變化。 |
套用學科 |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病機(三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陰竭陽脫
- 外文名:depletion of yin causing yang collapse
- 所屬學科:中醫藥學
- 公布年度:2004年
陰竭陽脫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中文名稱 | 陰竭陽脫 |
英文名稱 | depletion of yin causing yang collapse |
定 義 | 陰液枯涸,陽氣衰敗,人體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的病理變化。 |
套用學科 |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病機(三級學科) |
陰竭陽脫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陰液枯涸,陽氣衰敗,人體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的病理變化。出處《中醫藥學名詞》。...
陰竭陽脫證 陰竭陽脫證(syndrome of depletion of yin causing yang collapse)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陰精枯竭,陽無所附,隨之而脫所致的危重證候。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小兒泄瀉·陰竭陽脫證 小兒泄瀉·陰竭陽脫證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陰液枯竭,陽無所附,隨之而脫,以瀉下不止,便稀如水,次頻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氣息低微,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欲絕為常見症的小兒泄瀉證候。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陽脫陰竭。方義 本方所治諸症,是由心陽不振,陰液虛脫所致,多見於肺炎、泄瀉等病的危重過程中。治宜溫補心陽,救逆固脫。方中人參大補元氣,附子補心回陽,二者協同,能補益陽氣,強心救逆,為君藥。臣以龍骨、牡蠣收斂虛陽。佐以白芍、甘草益陰斂汗。甘草又能調和諸藥,兼為使藥。諸藥協同,共奏溫補...
(1)心陽虛脫證 證候:面白,肢冷,冷汗淋漓,氣息微弱,心悸,暈厥或昏迷,脈微,血壓顯著降低。治則:回陽固脫。主方:參附湯加桃仁、紅花、棗皮、乾薑等。(2)陰竭陽脫證 證候:身熱肢冷,汗出如油,或大汗淋漓,躁擾不安,氣喘息微,皮膚乾澀,心音微弱,血壓下降,脈微而數或結或促。治則:固陰...
重者泄下過度,易見氣陰兩傷,甚至陰竭陽脫。久瀉遷延不愈者,則易轉為疳證或出現慢驚風。名詞解釋 泄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徵的一種小兒常見病。西醫稱泄瀉為腹瀉,發於嬰幼兒者稱嬰幼兒腹瀉。本病以2歲以下的小兒最為多見。雖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節發病率為高,秋冬季節發生...
7.陰竭陽脫證 主證:瀉下不止,次頻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蒼白,四肢厥冷,多汗,氣息低微,舌淡,苔薄白。治法:回陽固脫。代表方: 參附龍牡湯。常用中藥:人參、附子、龍骨、牡蠣。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針刺可取足三里、中脘、天樞、脾俞、內庭、氣海、曲池等穴位,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
若邪熱深盛,邪正劇爭,正氣潰敗,驟然外脫,則陰津失其內守,陽氣不能固托,終則陰陽不能維繫,形成陰竭陽脫。此外,風溫熱邪,久羈不解,易深入下焦,下竭肝腎,導致真陰欲竭,氣陰兩傷。診斷與鑑別 (一)診斷 ⒈發病特點起病急,傳變快,病程短,四季發病,以冬春多見。⒉臨床表現 發熱,咳嗽,咯痰(...
“疳”有兩種含義:一為“疳者甘也”,謂其病由恣食肥甘厚膩所致;二為“疳者乾也”,是指病見氣液乾涸,形體乾癟消瘦的臨床特徵。前者言其病因,後者言其病機和症狀。由於本病起病緩慢,病程較長,遷延難愈,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甚至導致陰竭陽脫,卒然而亡。故前人視為惡候,列為兒科四大要證之一。
脾腎虛衰、陽虛欲脫:因傾瀉無度,多必亡陰,陰竭則無陽依附,致使陰竭陽脫。形寒肢冷,四肢消瘦,四肢逆冷,畏寒,腹脹腹腫,脈微欲絕。治宜溫中祛寒,回陽救逆。方用四逆湯和四神湯加減。西醫治療 (1)內科治療 臥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療 包括液體和電解質平衡,尤其是鉀的補充,低血鉀者應予糾正。同時...
小便黃,舌質紅絳,苔黃燥,脈弦細數。解毒開竅。3.熱盛動風證:高熱,頭痛如劈,神昏譫語,抽搐,大便秘結,小便黃,舌質紅絳,苔黃燥,脈弦細數。清熱熄風。4.陰竭陽脫證:身熱驟降,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面色蒼白或灰暗,四肢厥冷,神昏譫語,呼吸短促或氣息微弱,脈微欲絕,血壓下降。固陰回陽。
治崩宜固攝升提,不宜辛溫行血,以免失血過多導致陰竭陽脫;治漏宜養血行氣,不可偏於固澀,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藥可酌用十灰散、雲南白藥、紫地寧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針對引起崩漏的具體原因,採用補腎、健脾、清熱、理氣、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療。塞流...
若陰虛至極,大汗或吐、利過度,陰液亡失或溫熱病邪久羈,劫奪陰液,則氣隨津脫,氣失所附,陽氣無以依附而外越,則精血內奪,陽浮於外。很好地說明了陰陽的互根互用,因此,陰竭則陽脫,終致陰陽離絕的病理轉歸。治療以緩肝息風,滋液降火,方用加減復脈湯(《溫病條辨》)加龜板、鱉甲、牡蠣。2、陰液...
③ 推斷疾病的進展和轉歸:如久病脈見緩和,是胃氣漸復、病退向愈之兆,久病虛損,亡血失精而反見洪脈,則多屬於陰竭陽脫之危象。外感熱病,熱退脈見緩和,是病向愈之候,若脈急而數,煩躁者,則病進。戰汗時,若汗出脈靜身涼,為病情好轉,若見脈象急疾,病人又煩躁不安,汗出熱不退,為正不勝邪之...
1.陰竭胃急 2.熱移膀胱 (五)少陰咽變 1.陰虛咽痛 2.少陰客熱 3.少陰客寒 4.少陰火結 (六)少陰兼夾 1.陽虛夾濕 2.陽虛夾水 (七)少陰膿血。1.寒性膿血 2.熱性膿血 (八)少陰自解 (九)少陰壞變 1.火劫壞變 2.動血壞變 3.陽陷液涸 4.陰竭陽脫 5.腎絕肺脫 6.亡陽之變一 ...
病機:邪毒內陷,氣脫,陽脫,陰竭。治法:扶正固脫。基本方及參考劑量:生曬參15g 麥 冬15g 五味子10g 炮附子10g先下 乾 姜10g 山萸肉30g 炙甘草6g 加減:汗出甚多者加煅龍牡;痰多,喉中痰鳴,苔膩者,加金蕎麥、蘇合香丸、猴棗散。注射劑可選用醒腦靜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參附註射液、...
1.氣陰兩虛證 2.陰陽俱虛證 3.陽衰氣脫證 4.陰竭陽脫證 (三)心衰辨證論治中相關問題 1.治療大法扶陽更需益陰 2.心衰常見症狀辨證分析 (四)心衰論治總結 1.心衰之病應予正名 2.心衰論治,病位在心,病根在腎 3.心衰喘促,最忌犯虛虛之戒 4.心衰論治原則 (五)病案舉例 三、脂肪肝、高脂...
洋參附子湯搶救陰竭陽脫危症179 治痿獨取陽明的啟示181 活血降壓茺蔚子184 低血壓治療的思考186 哮喘病實用的兩種分型190 鼻炎中醫辨證論治二則192 風寒、風熱感冒之鑑別194 重用防己消腹水196 王國三運用消水湯治療水臌案例分析198 辨證心悟:脹滿治療三步曲200 疏肝莫忘生麥芽202 淺談更年期綜合徵204 治療婦科病...
H211陰液枯涸候 H212陰虛陽浮候 H213陰竭陽厥候 H214陰竭陽越候 H215陰竭陽脫候 H216陰虛失養候 H217陰虛陽弱候 H218陰虛陽郁候 H219陰虛不化候 H220陰虛失納候 H221陰虛失攝候 H222陰虛不固候 H223陰精不固候 H224真陰虛損候 H225陰損及陽候 H226肺氣失宣候 H227肺失宣降候...
稀便頻作,舌苔白,脈沉細。 4.脾腎虛衰、陽虛欲脫型:因傾瀉無度,必多亡陰,陰竭則陽無依附,致使陰絕陽脫。症見形體消瘦、四肢逆冷、畏寒倦臥、腹脹腹痛,泄瀉直下,肛門外翻,甚者舌倦囊縮,脈微欲絕。化驗檢查 細胞和細胞器 1。糞便檢查:糞便在顯微鏡下見膿細胞和白細胞增多,隱血試驗呈陽性。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