陫(fèi):古同“厞(fèi)”,指隱蔽或狹隘的意思,均不屬於常用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陫
- 外文名:fei
- 拼音:fèi
- 注音:ㄈㄟˋ
- 總筆畫:10
- 五筆:BDJD
- 四角:71211
- 倉頡:NLLMY
- 統一碼:U+966B
基本信息,漢語大字典,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陫』
拼音:fèi 注音:ㄈㄟˋ
簡體部首:阝 部首筆畫:2 總筆畫:10
繁體部首:阜 部首筆畫:8 總筆畫:16
康熙字典筆畫( 陫:16; )
五筆86:BDJD 五筆98:BHDD 倉頡:NLLMY
四角號碼:71211 UniCode:U+966B
◎ 民俗參考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非姓氏
◎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阝非(erfei)
[ 筆順編號 ]:5221112111
[ 筆順讀寫 ]:折豎豎橫橫橫豎橫橫橫
◎ 基本解釋
陫
fèi
〔陫側〕古同“悱惻”,心中悲苦,如“隱思君兮陫陫。”
漢語大字典
[fěi]
[《廣韻》浮鬼切,上尾,奉。]
見“陫側”。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蒲枚切,音裴。《玉篇》山名。
又《廣韻》浮鬼切《集韻》《韻會》父尾切,𠀤音膹。《廣韻》𨹟也。亦作䨾。《集韻》或作𨻃。
又《集韻》父沸切,音費。隱也。《楚辭·九歌》隱思君兮陫側。本作厞。或作𩇪。
又《廣韻》浮鬼切《集韻》《韻會》父尾切,𠀤音膹。《廣韻》𨹟也。亦作䨾。《集韻》或作𨻃。
又《集韻》父沸切,音費。隱也。《楚辭·九歌》隱思君兮陫側。本作厞。或作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