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達原飲

除濕達原飲,中醫方劑名。出自《松峰說疫》卷二。具有燥濕清熱,開達膜原之功效。主治瘟疫兼濕。

基本介紹

  • 出處:《松峰說疫》卷二
  • 功用:燥濕清熱,開達膜原
  • 主治:瘟疫兼濕
歌訣,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除濕達原草果檳,厚草梔芍柏茯苓;燥濕清熱開膜原,濕熱盤踞成瘧疾。

組成

檳榔二錢(6g),草果仁五分(研)(1.5g),厚朴一錢(薑汁炒)(3g),白芍一錢(3g),甘草一錢(3g) 梔子五分(研) (1.5g),黃柏五分(酒炒) (1.5g),茯苓三錢(9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燥濕清熱,開達膜原。

主治

瘟疫兼濕。

方義

本方為達原飲加減而成。因內伏膜原之邪兼有痰濕,故去知母,加黃柏,以清熱燥濕,清利下焦;去黃芩,加梔子,則能瀉三焦熱邪;加茯苓,可利小便而補益脾胃;如此則除濕辟瘟,一舉兩得,可治療邪入膜原而兼有濕熱者。

加減化裁

如兼三陽經症,酌加柴、葛、羌活。此方分兩不過大概,臨床加減用之。

使用注意

膜原屬於半表半里,用藥多平和,但本方終究是祛除客邪、調其偏盛的方劑。故若邪不在半表半里,虛實各有所急,此方當慎用。

附方

達原飲
組成:檳榔6g,厚朴3g,草果1.5g,知母3g,芍藥3g,黃芩3g,甘草1.5g。
功用:開達膜原,辟穢化濁。
主治:瘟疫初起,邪復膜原,先憎寒後發熱,漸至但熱而不憎寒,晝夜發熱,日脯益甚,頭疼身痛,胸悶泛惡,舌上白苔,甚則有積粉,滿布無隙,其脈不沉而數。
出處:《瘟疫論》

重要文獻摘要

《松峰說疫》:“瘟疫發在熱時,且兼濕熱者多,而兼寒濕者少,術附湯不可用。服茯苓白朮等湯不應,則用除濕達原飲,分治瘟與濕,誠一舉而兩得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