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於陡嶺子之上,眺望古濟水東岸的廣袤沃野,橫跨長城內外,這一帶就是古地理學家所稱的"平陰地峽",可南通魯、曹、宋、楚,可西接衛、晉、鄭、周,既是春秋戰國時中原諸國由"陽晉之道"橫渡濟水,沿東岸往東北進攻齊國的要道,也是南北爭戰與會盟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陡嶺遺址
- 地址:陡嶺子之上
- 長度:1588.5米
- 類型:歷史古蹟
結構,景觀,
結構
從長山嶺西側向東至陡嶺子東山腳有遺址,長1588.5米。嶺下出現城址,被山路切斷, 路東有圓弧形斷面,土石混築,底寬16.4米,高5米。嶺脊有石牆,已坍為隆起的土石壟; 在山凹處發現牆體外側又有城牆,長50米,兩牆相距2米~3米。嶺北坡有兵營遺址15處,今大部坍為石堆。最大遺址橫闊60米,進深30米,內有環築石房十餘間,較完整者頂為片石疊澀,復加沙土掩蓋,間有排水溝和排煙孔。
景觀
從陡嶺子東山腳向東至嵐峪北山西側為四面環山的開闊盆地,城址於70年代搞大寨田時平毀,長1406米。自此向東北,由丘陵地漸漸進入中、低山,經三股峪至陽乾山東側有遺址, 長4629米。嵐峪北山有較完整的牆體,長110米,底寬9.5米,高3.5米,頂部半圓狀;內側設城障,坍塌房基遍地,其中有較完整者高2.5米,寬3米,內有石桌、石凳、石床等。山巔東部牆體外側有突出部分,為烽燧遺址。再前為三股峪,這是峪深崮險, 山勢陡峭,下為U形山谷,巍然壯美。在峪北崮頂發現牆體外側有多處鋸齒形牆體, 內牆之外又加固2米多寬的呈三角形突出的外牆,長300米,底寬9.2米,高3.1米。陽乾山有五座山崮,為S形峰脊所連,在第二座崮頂上有方形古城堡,面積40米×40米, 牆高1.5米,內有營房遺址;第五座崮頂有圓形城障,內徑30米,南開門,南北兩端有石屋相對;下行處的山膀上有較完整的並連石屋面向牆體,屋外又被石牆所圍;制高點的殘牆外有烽燧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