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嶺後村位於膠州市西南部,屬膠州市里岔鎮,鎮駐地偏東四公里,南與膠南市寶山鎮抬頭村交界,西、北與染坊莊、於家村接壤,東與石崖子村為鄰。2005年底,全村共有160戶,500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陡嶺後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532
- 郵政區碼:266300
- 地理位置:膠州市西南部
- 面積:10000平方米
- 人口:500人
- 方言:膠州西南鄉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東福山
- 機場:青島市流亭機場
- 火車站:膠州火車站
- 車牌代碼:魯B
村莊由來,經濟狀況,村莊建設,社會事業,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周五千的傳說,風景名勝,
村莊由來
據陡嶺後村《周氏家譜》記載,明朝末年(年月不詳),周氏從萊州府掖縣棘林頭村前遷來落戶,原名東孟慈,後因座落在陡溝後面,故名。
經濟狀況
全村歷來以農業為主,建國前,人們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艱苦生活。建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村民的生活逐漸好轉。2004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00多噸,單產350多公斤,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快速提高。2006年,全村共有中小型拖拉機近百台,聯合收割機2台,噴灌機80多台,從耕種到收割,全部機械化作業。全村個體私營運輸車輛20多部,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50多萬元,人均收入4860元。
村莊建設
80年代,由原陡嶺後村書記周慶福帶領周瑞傳、周慶來以及周兆記等班子成員,對舊村進行改造,草屋變瓦房,一排排整齊有序,對原有土路也進行了修繕,形成了兩橫兩縱的棋盤大街格局,大街兩側安裝了路燈,房前屋後有花有草,煥然一新。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歷經風風雨雨,村里村外,人員更迭,草木更替,唯有這棋盤街的格局沒有變。
2015年底,在新一任書記周茂勤的帶領下,新一屆村兩委積極引領和配合,對村內道路,供水及排水管道進行了統一的整修,整修、建造2處水利工程,對村內土地進行了整合、規劃,在城鄉建設的大環境下,能作此功德,實屬不易。
社會事業
上世紀末,村里湧現出一批以周瑞喜為首的中小型企業創始人,從事建築等行業,曾小有名氣,幫助不少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
2015年以來,青年企業家周茂勤回村任書記,對內團結每一位村民,集中解決土地糾紛、飲用水源缺乏等老大難問題,對外抓住每一個機會爭取村民利益最大化,充分引進資金等社會資源,投入到村莊及附屬設施的建設、修繕和維護中。
如今,全村家家戶戶實現了免費供水,90%的戶安裝了電話、手機,私有車輛20多輛,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
地理環境
陡嶺後村地處膠州市與黃島區(原膠南市)接壤線的西部,交通便利,北70里可往返膠州市里,南80里可經黃島達青島西海岸,東可途徑膠州灣跨海大橋一個小時之內到達青島市區,西與濰坊諸城相距不渝百里,地理位置較優越。村內環境優美,氣候較適宜,以楊、柳以及槐為主的樹木眾多,春夏之際堪稱天然氧吧。
自然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村內可耕種土地資源500畝左右。耕地類型繁多,有適合種植業的較肥沃耕地,主要集中在村子周圍的東側、西側以及北側;有適合搞林業果樹種植的山嶺地,主要集中在村子南側的嶺坡上,距離水源較近。農作物類型主要有小麥、花生、玉米、大豆、馬鈴薯等,基本保持兩年三批次交替種植,產量較高,以小麥為例,在水肥保持基本條件的平常年景,畝產量可達1000~1500斤/年。除此之外,村內嶺地還盛產蘋果、桃子、西瓜等水果,目前已具備大規模種植的條件,發展潛力較大。
春季雖較乾燥,每遇春旱,村民們皆用自家的農用噴灌機抽引北側、東南側以及西南側水庫中的水源,足以用來解決燃眉之急。
人口民族
2005年底,人口普查全村共有160戶,500口人。除幾戶外姓之外,全為周氏後裔,全村皆為漢族,無少數民族入住。
周五千的傳說
據《膠州村莊紀略》記載,周五千的故事就發生在陡嶺後村。相傳,周姓五世祖周文達有4子、18孫、53曾孫、113玄孫。有一次,看陰宅之人在查看了周姓家族的墓群後,直呼周姓族人出五千個乞丐後才會有能人出現,周文達為了解救周姓族人挺身而出,將五千個乞丐的命運集於一身,不惜丟掉性命,後人尊稱他為“周五千”。陡嶺後村、石崖子村(與陡嶺後村東西相鄰)以及染坊莊村、大孟慈村的周姓後人為了紀念之,捐資為“周五千”修墓立碑。
風景名勝
陡嶺後村東南約3公里有一處海拔不足100米的山,名曰“東福山”,登此山後,十里八鄉的鄉村美景可盡收眼底。相傳山上有一狐仙,人們上山祈求之,可免除災患,後來每逢人們登上山頭,習慣性祭拜狐仙,以祈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