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農78

陝農78

陝農78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小麥研究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利用小麥與簇毛麥遠緣雜交、花葯培養和輻射誘變等技術結合選育而成的一個新型優良品種。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中文學名:陝農78
品種介紹,特徵特性,區域試驗,品種鑑定,培育機構,產量表現,適宜地區,審定情況,栽培技術要點,

品種介紹

陝農78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小麥研究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利用小麥與簇毛麥遠緣雜交、花葯培養和輻射誘變等技術結合選育而成。

特徵特性

幼苗半匍匐,分櫱力強;株型中松,穗層整齊;株高82厘米,莖桿粗硬,根系發達;穗長方形,小穗排列中密,結實性好;長芒,白殼,白粒,半硬質,穗粒數5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耐寒;抗旱;抗倒伏;中熟;成熟黃亮。

區域試驗

1999~2002年參加陝西省關中灌區高肥組區試,2001~2002年參加生產試驗。

品種鑑定

對條中26、28、29、31號表現高抗;對白粉、葉枯和赤霉等病害表現中抗;。
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06g/L,粗蛋白含量(乾基)13.40%,濕麵筋29.1%,乾麵筋9.8%,沉降值31.6ml,吸水率60.06%,形成時間4min,穩定時間6.9min,斷裂時間8.2min,弱化度(BU)65,評價值55。

培育機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小麥研究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

產量表現

1999~2002年在陝西省關中灌區高肥組3年21點次區域試驗,最高產量586.7kg,最低產量337kg,平均畝產449.5kg,比對照增產24.7kg,增幅5.3%。其中1999~2001年對照為陝229,平均畝產448.7kg,增產4.4%;2001~2002年對照為小偃22,平均畝產463.64kg,比對照增產7.0%。
2001~2002年6點次生產試驗,最高產量544.2kg,最低產量375.0kg平均畝產452.8kg,比對照小偃22(畝產:433.82kg)增產18.98kg,增幅5.7%。

適宜地區

高肥灌區

審定情況

2002年8月通過陝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期:黃淮麥區和關中灌區水地一般自西向東於10月上、中、下旬,日平均氣溫在16-14℃,冬前積溫650℃左右時播種;
2、播種量:每畝4~5kg,基本苗8-10萬;
3、播種方式:以精小量條播較好;
4、群體控制:基本苗8~10萬苗/畝,冬前每畝總莖數40萬左右,春季畝總莖數60~70萬,成穗35~40萬穗;
5、田間管理:
5.1、精細整地,提高整地質量。
5.1.1、播前地下害蟲大於5000頭/畝的田塊,應進行藥劑防治。
5.1.2、配肥地力:土壤肥力應達到耕層有機質1.2%、全氮0.09%、水解磷70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鉀90mg/kg及以上。在上述地力條件下,烤爐養分的餘缺平衡施肥。一般底肥施80%,拔節肥施20%。
5.2、適時、適量、足墒播種。
5.3、播種後及時查苗,補種浸種催芽的種子。如遇雨或土壤板結,要及時鋤地,破除板結,通氣、保墒,促進根系發育生長。
5.4、播種後25~30天,雜草出葉3~4片時可以用巨星等藥劑化學除草。
5.5、冬至前後澆灌冬水,墒情適宜時及時鋤地保墒。
5.6、拔節末期,根據土壤墒情、苗情和天氣情況確定灌水施肥,以增加穗粒數,提高小麥品質。
5.7、抽穗期注意防治蚜蟲和葉面噴肥。
5.8、成熟後及時收穫晾曬、入倉。
6、栽培過程中注意的事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