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陝西金文集成》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由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天恩擔綱編纂,經過10年努力完成的一部
青銅器研究和出土文獻整理巨作。李學勤、裘錫圭先生擔任顧問。該書是對出土於陝西的數萬件漢代及其以前青銅器中的1970餘件有銘青銅器的全面全新整理。書中除了詳列每件青銅器的出土及存藏情況、流轉信息、尺碼重量、形制紋飾、著錄情況等之外,還對每一件青銅器提供清晰的器物照片、銘文局部照片,以及與銘文原字等大的清晰拓片,並對
銘文內容作了釋文,是迄今最全的陝西金文彙編整理(包括了歐美、日本收藏的陝西出土有銘青銅器以及當下最新發現出土的金文資料)成果,而且這種整理方式也是前所未有的,既借鑑繼承了前人的優秀學術文化傳統,又推陳出新,具有較高的研究和參考價值。
創作背景
中國古代金文的整理與著錄,從北宋算起已有千年的歷史,但用現代科技和理念整理與著錄金文資料,尚不足百年。改革開放以來,金文及其載體———青銅器的研究日益成為考古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陝西金文數量、質量聞名遐邇,金文中以西周金文篇幅長、文字多,而大部分西周長篇金文出土於陝西,最著名的西周金文資料有毛公鼎、大小盂鼎、大小克鼎、散氏盤、
虢季子白盤、何尊、牆盤、逨盤等。
我國青銅器銘文研究發端於漢代,漢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美陽縣(今陝西省扶風縣)出土青銅鼎,就有人釋讀其銘文,宋代則形成了研究古代鐘鼎彝器、碑碣石刻、考辨今古文字的學問“金石學”,至清代出現了許多金文專家和著作。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新的青銅器銘文和帛書竹簡等資料的持續發現,青銅器銘文研究蔚然成風。
《陝西金文集成》既錄金文拓本,又附器物圖像,還把相關器物的時代、出土時地、收藏單位、流傳經過、著錄書目、銘文釋文等一併羅列,免去了使用者前後翻檢,甚或再去查找其他書籍的麻煩。
作品評價
金文學家、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吳鎮烽:《陝西金文集成》既錄金文拓本,又附器物圖像,還把相關器物的時代、出土時地、收藏單位、流傳經過、著錄書目、銘文釋文等一併羅列,免去了使用者前後翻檢,甚或再去查找其他書籍的麻煩。同時,該書還改變了以往的以器類為序把同出成組銘文資料人為割裂的缺點,按地域為序將更利於綜合利用和研究,對實際考古工作等也將產生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