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發布
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公告
〔十三屆〕第六十七號
《陝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已於2021年11月26日經陝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21年11月26日
條例全文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保護傳承
第三章 人才培養
第四章 創新發展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傳承發展
秦腔藝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定文化自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秦腔藝術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秦腔藝術的保護傳承發展,應當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並重。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並將其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做好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等相關工作。
第五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秦腔藝術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解決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中的體制機制、人才培養、重點項目等重大問題。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秦腔藝術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教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廣播電視、文物等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做好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相關工作。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旅遊、教育、廣播電視等有關部門應當宣傳推廣秦腔藝術,加強秦腔藝術的省際交流、劇種交流、國際交流,不斷提升秦腔藝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秦腔藝術宣傳報導,通過設立專欄、專題節目,製作視頻等多種方式,展演、品鑑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優秀劇目和活動,營造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良好氛圍。
第八條 鼓勵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依法設立秦腔藝術營業性表演團體,成立秦腔藝術社會組織、自樂班等,建設秦腔藝術展示、傳習場所,從事秦腔藝術演出展示、傳承普及等活動。
第九條 秦腔藝術相關行業協會應當建立健全行業規範,加強行業自律,反映行業訴求,為秦腔院團和從業人員提供創作表演、宣傳培訓、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服務。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在秦腔藝術理論研究、創作表演、傳播普及等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保護傳承
第十一條 秦腔藝術保護傳承對象,包括下列具有歷史、美學、藝術價值的秦腔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場所:
(一)秦腔藝術的代表性劇目、流派、唱腔、方言、音樂和傳統表演技藝及相關智慧財產權;
(二)與秦腔藝術相關的樂器、服飾、道具等製作技藝;
(三)與秦腔藝術相關的歷史性建築設施、文獻檔案、影音資料、器具實物;
(四)秦腔藝術特有的傳統習俗;
(五)與秦腔藝術相關的其他需要保護傳承的對象。
前款規定的保護傳承對象,屬於文物的,適用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秦腔藝術資源普查,徵集、搶救、保護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的檔案資料、口述歷史和珍貴實物,對瀕臨失傳的經典傳統劇目、曲牌進行挖掘整理、修改提升和復排演出。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保護修繕具有歷史價值的秦腔藝術場所、設施,根據需要建設秦腔藝術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開展秦腔藝術影視觀賞、表演展示、普及培訓等活動,並按照有關規定免費向公眾開放。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歷史悠久、享有盛譽、具有代表性的秦腔藝術品牌的保護。
秦腔藝術品牌保護辦法和秦腔藝術名團、名家、名劇保護目錄,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公布。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秦腔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給予場所、經費等支持,保障其開展傳承、傳播活動。秦腔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選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認定程式執行。
縣級以上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秦腔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儲備名單。
第十六條 支持秦腔代表性傳承人、藝術名家通過收徒傳藝的方式,傳承秦腔藝術流派、優秀劇目和表演、作曲、演奏、舞美設計等技藝。
第三章 人才培養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文化旅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秦腔藝術人才培養教育工作,重視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完善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使用體制機制,制定秦腔藝術人才規劃和培訓計畫,支持秦腔院團、職業院校等培養秦腔藝術人才。
縣級以上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秦腔藝術編劇、導演、作曲、表演、評論人才的教育培訓,通過匯演、展演、評比等方式,推動人才培養與創作實踐相結合,選拔優秀秦腔藝術人才,建立秦腔藝術人才庫。
第十八條 秦腔院團應當發揮自身優勢,加強秦腔藝術人才培養,重視青年人才培養使用,發揮老藝術家傳幫帶作用,不斷提升秦腔院團創作、表演水平。
第十九條 戲曲職業院校應當最佳化秦腔藝術專業設定,加強職業道德和歷史、文學等文化基礎理論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支持有條件的院校開設秦腔藝術編劇、導演、作曲、表演、演奏、舞台美術等專業,提高辦學層次,逐步形成秦腔藝術人才培養學歷教育體系。
第二十條 支持符合條件的秦腔院團和專業院校通過委託培養、短期培訓、合作辦學等形式開展人才培養,建立學生學習實踐基地及人才培養基地,推動傳統傳承方式和現代教育相結合。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教育、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推動開展秦腔藝術進校園活動,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支持學校通過舉辦展演展示、知識講座、組建社團等形式,增進學生對秦腔藝術的了解和體驗,培養秦腔藝術興趣愛好。
鼓勵學校和秦腔院團、秦腔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藝術名家合作開展校園秦腔藝術普及活動。
第四章 創新發展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加強對秦腔院團和創作、研究機構的指導,提高劇本創作、音樂創作、表演導演、舞台美術水平,創作展示優秀傳統文化和體現時代特徵的戲曲精品,擴大秦腔藝術的傳播影響力。
第二十三條 秦腔院團、戲曲職業院校、研究機構應當遵循秦腔藝術發展規律,在劇目創作、唱腔音樂、表演形式、理論研究、藝術評論、宣傳展示等方面開展創新實踐。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旅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支持本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專業秦腔院團開展秦腔藝術理論研究、學術交流和流派傳承,建立秦腔藝術理論體系,提升秦腔藝術的社會影響力。
列入秦腔藝術保護目錄、具有專業研究能力的秦腔院團,可以根據有關規定依法設立秦腔藝術研究機構。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秦腔院團建設和發展,明確功能定位,促進其提高創作演出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
秦腔院團應當加強從業人員教育管理,編制藝術創作規劃,開展秦腔劇目生產選題論證評估,整理改編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目、創作現代劇目,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自身創作能力。
鼓勵秦腔院團突出地方特色,總結藝術實踐,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民營秦腔院團和民眾性秦腔組織的支持、規範、引導,通過培訓輔導、組織展演、購買服務、項目資助等方式扶持其健康發展,鼓勵其開展經常性民眾演出活動。
第二十七條 列入秦腔藝術保護目錄的秦腔院團應當創作、編排、演出體現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特徵的示範性精品劇目。
鼓勵國有秦腔院團加強對基層以及偏遠地區、革命老區秦腔院團的示範、指導和幫扶。
鼓勵秦腔院團為秦腔藝術社會組織、自樂班提供指導,提高其專業表演水平。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秦腔藝術演出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發揮秦腔院團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國有秦腔院團應當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和演出場次要求,深入鄉(鎮)、村(社區)、企業和其他基層單位開展巡演,豐富基層民眾文化生活。
第二十九條 鼓勵秦腔院團開拓演出市場,加強優秀劇目宣傳推廣,開展駐場演出和巡演,創作、編排、演出適合年輕消費群體觀演需求的優秀劇目。
鼓勵秦腔院團加強與網際網路平台合作,建設線上劇院、數字劇場,製作適合線上觀演的秦腔劇目、動漫和影視劇等優秀作品,提高線上傳播能力,培育發展線上演播新業態。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秦腔藝術展示交流,充分利用秦腔藝術節等活動和各類媒體平台,展示優秀創作成果、開展理論研討,擴大劇種影響,推動秦腔藝術傳承發展。
鼓勵秦腔院團、研究機構、秦腔藝術社會組織、代表性傳承人和知名藝術家廣泛開展秦腔藝術交流活動。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推動秦腔藝術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利用特色小鎮、特色街區、旅遊景區,體現秦腔藝術經典性元素和標誌性符號,結合節慶文化活動、當地民俗活動,展示、展演秦腔藝術。
鼓勵推出具有秦腔藝術特色的旅遊演藝項目、沉浸式體驗場景和主題旅遊線路。鼓勵合理利用秦腔藝術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品。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文化旅遊、市場監督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秦腔藝術演出市場的監督管理,推動秦腔藝術演出市場健康發展。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三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在本級公共文化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專項資金,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專項資金,用於資源普查、創作展示、人才培養、品牌保護、理論研究、設施建設、宣傳推廣、交流合作等項目。
第三十四條 鼓勵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通過捐贈、捐助設施設備、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產品和服務等方式參與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並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以下活動:
(一)組織秦腔藝術優秀劇目惠民演出;
(二)支持秦腔院團或者秦腔藝術社會組織的公益性演出活動;
(三)開展秦腔藝術理論研究;
(四)徵集、購買優秀秦腔劇本;
(五)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的其他公益性活動。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自然資源規劃、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本級城鄉規劃,結合文化街區改造,合理布局、規劃建設秦腔院團展演場所。
鼓勵民眾藝術館、文化館(站)、工人文化宮等通過資源共享、項目合作等方式,為秦腔院團免費或者低價提供排練演出場所。
第三十七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秦腔藝術從業人員職稱評審管理,規範職稱評審程式,科學公正評價秦腔藝術人才的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專業水平、創新能力和業績貢獻。
對列入秦腔藝術保護目錄的秦腔院團在職稱申報和評審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予以政策傾斜;對有一定社會影響、公眾認可或者長期服務基層的優秀秦腔藝術人才,可以適當放寬職稱申報條件;對引進的高層次或者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秦腔藝術人才開闢綠色通道,考核認定晉升職稱。
第三十八條 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崗位的秦腔藝術戲曲武功等特殊崗位從業人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轉崗培訓,引導、支持其從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藝術院校教師及院團編導指導、藝術普及培訓等工作。
第三十九條 秦腔院團應當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根據演出數量和質量,合理確定從業人員的收入分配和福利保障,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鼓勵秦腔院團為從業人員購買商業保險。
秦腔院團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享受稅費減免優惠政策。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重視戲曲職業院校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保障經費投入。
接受秦腔戲曲職業學校教育的學生,按照規定享受助學金、獎學金、減免學費等優惠扶持政策。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秦腔藝術劇目表演、文獻檔案等數位化建設,建立秦腔藝術資源資料庫和信息共享交流網路平台。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侵占、破壞秦腔藝術史料、實物、建築設施,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 文化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四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其他地方劇種的保護傳承發展,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內容解讀
《條例》對秦腔藝術的保護傳承、人才培養、創新發展和保障措施等進行規範。
秦腔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瑰寶,是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保護和傳承項目。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傳統戲曲特別是地方戲曲面臨著嚴峻挑戰,保護傳承發展刻不容緩。
條例規定,秦腔藝術保護傳承對象,包括下列具有歷史、美學、藝術價值的秦腔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場所:秦腔藝術的代表性劇目、流派、唱腔、方言、音樂和傳統表演技藝及相關智慧財產權;與秦腔藝術相關的樂器、服飾、道具等製作技藝;與秦腔藝術相關的歷史性建築設施、文獻檔案、影音資料、器具實物;秦腔藝術特有的傳統習俗;與秦腔藝術相關的其他需要保護傳承的對象。
條例要求,縣級以上文化旅遊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秦腔藝術資源普查,徵集、搶救、保護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的檔案資料、口述歷史及珍貴實物,對瀕臨失傳的經典傳統劇目、曲牌進行挖掘整理、修改提升和復排演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歷史悠久、享有盛譽、具有代表性的秦腔藝術品牌的保護。對秦腔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給予場所、經費等支持,保障其開展傳承、傳播活動。
為了促進秦腔藝術創新發展,條例規定,鼓勵秦腔劇團加強與網際網路平台合作,建設線上劇院、數字劇場,製作適合線上觀演的秦腔劇目、動漫和影視劇等優秀作品,提高線上傳播能力,培育發展線上演播新業態。
將從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這一條例還規定,推動開展秦腔藝術進校園活動,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支持學校通過舉辦展演展示、知識講座、組建社團等形式,增進學生對秦腔藝術的了解和體驗,培養秦腔藝術興趣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