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戲劇志西安市卷

《陝西省戲劇志西安市卷》是陝西省戲劇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陝西省戲劇志西安市卷
  • 作者:陝西省戲劇志編纂委員會
  • ISBN:7-80628-204-1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年09月
  • 編纂人員:魚訊、王志學、葉增寬、師繼祖、楊忠、周鵬飛、閻敏學、黃河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西安市戲劇的劇目、劇種、音樂、表演、演出習俗等內容。

作品目錄

封面
陝西省戲劇志·西安市卷
陝西省戲劇志編纂委員會
編輯部
圖片
1957年毛澤東主席在長春電影製片廠與秦腔演員在一起
1959年11月劉少奇副主席在北京與陝西省赴京匯報演員在一起
1959年朱德委員長在北京與陝西省赴京匯報演出團演員在一起
1959年周恩來總理接見陝西省赴京匯報演出團
馬文瑞題詞
趙伯平題詞
張庚題詞
江鋒題詞
牟玲生題詞
徐山林題詞
1992年8月陝西省戲劇志叢書編纂工作表彰大會
部分編委
表彰大會與會代表
西安市行政區劃圖
西安市戲劇活動國際交流示意圖
西安市戲劇活動國內交流示意圖
周恩來與易俗社演員
朱德與易俗社演員
王震、習仲勛接見《白龍口》劇組演員
趙伯平接見《白龍口》劇組演員
賀龍與易俗社演員
馬文瑞接見易俗社演員
漢代拂袖舞女俑(側面)1954年出土
南北朝時北魏女樂俑1953年西安出土
唐三彩駝載樂伎俑1959年西安出土
唐三彩坐部伎吹笙女俑1955年西安出土
唐紅陶說唱俑1955年西安出土
唐歌舞戲俑1958年西安出土
清乾隆四十五年修建的西安梨園會館之匾額和石碑
清代秦腔臉譜
清代秦腔服裝道具
李桐軒先生
孫仁玉先生
易俗社章程
呂南仲(右二)李約祉(左二)
1949年全國解放後新社長楊公愚(右一)與老社長高培支(左一),中間是老劇作家范紫東
易俗社劇場
易俗社的劇本
孫仁玉先生名劇《櫃中緣》手稿
右起:唐虎臣、陳雨農、趙傑民、黨甘亭
民國三年(1914)易俗社職員、教練、學生全體合影
民國四年(1915)易俗社甲、乙、丙班學生合體合影
1921年易俗社以甲、乙、丙班組成武漢分社赴武漢演出,受到陝晉甘旅漢同鄉及武漢各界熱烈歡迎圖為黃鶴樓歡迎李約祉社長
分社在山陝會館自建臨時舞台演出年半有餘,開闖了自清乾隆年間魏長生帶秦腔由北京至揚州傳播梆子藝術後,陝西秦腔史上遠涉大江南北的又一新頁
一九三七年易俗社在北平與富連成班全體合影
1932年易俗社應邀赴北平演出,受到各界熱烈歡迎 圖為北平國劇學會延請劇界人士招待易俗社全體職員、學生時的合影
1932年在北平演出時部分廣告
1937年第二次赴北平演出,北平報紙發表不少評論文章
1937年北平演出之部分廣告
《殷桃娘》中之項羽和虞姬劉毓中、劉迪民飾演
劉毓中演出之《賣畫劈門》
馬平民、蘇牖民演出之《教學》
劉箴俗飾演《惜花記》中之林黛玉
劉箴俗、趙振華演出之《雙錦衣》
王月華、雒秉華演出之《南天門》
劉箴俗、路習易演出之《昆陽戰》
李可易演出之《荊軻剌秦》
王天民飾演《櫃中緣》中之許翠蓮
王天民、康頓易演出之《蝴蝶杯·洞房》
黃執中飾演《山河破碎》中之李師師
李可易飾演《還我河山》之金兀朮
耿善民飾演《還我河山》之岳飛
王靄民演出之《林沖》
王秉中飾演《還我河山》之韓世忠
宋上華、王永易演出之《拷紅》
雒秉華飾演《山河破碎》之岳飛
孟遏雲飾演《火焰駒》之李夫人
晉福長、李益中演出之《吃魚》
姜易能、孫省國演出之《將相和》
雒秉華飾演《楊貴妃》之唐明皇
晉福長演出之《楊三小》
湯滌俗演出之《算卦騙人》
蘇哲民飾演《白蛇傳》之許仙
蘇育民演出之《打柴勸弟》
嚴國斌飾演之關羽
何振中演出之《五典坡》
馬平民、耿善民、王秉中演出之《三知己》
和家彥飾演《殺驛》之吳承恩
張新華、李愛雲演出之《梁祝》
姚裕國飾演《逼上梁山》之魯智深
蘇育民演出之《激友》
王玉琴飾演《三娘教子》之王春娥
楊令俗、宋上華、賈明易演出之《殺狗》
王輔生(中)演出之《看女》
樊新民飾演《三滴血》之晉信書
周輔國飾演《火焰駒》之艾謙
蘇育民演出之《蘇武牧羊》
王秉中、孟光華演出之《盜宗卷》
張新華飾演《黃鶴樓》之周瑜
蘇育民飾演《八義圖》之程嬰
劉毓中、趙振華、李益中演出之《大回荊州》
姚裕國飾演《將相和》之廉頗
蘇蕊娥、楊金鳳演出之《寫狀》
張健民、何振中、康正緒演出之《二進宮》
王輔民飾演之《關羽》
曹子道演出之《古城會》(豫劇)
劉化鵬演出之《關公斬子》
李箴民演出之《十三妹》
趙玉蘭演出之《開店》(評劇)
李可易、車裕民、王保易、張詠華演出《桃花扇》
張敬盟演出之《王佐斷臂》(豫劇)
易俗社早期演出之外國戲
易俗社早期演出之時裝戲
易俗社早期演出之古裝戲《雙錦衣》
易俗社早期演出之時裝戲
易俗社早期演出之改良古裝戲
易俗社早期演出《春閨考試》
秦腔藝術片《三滴血》樊新民(中)飾晉信書
秦腔藝術片《火焰駒》陳妙華(左)飾李彥貴、肖玉玲(右)飾黃桂英
《藏舟》張新華(右)飾田玉川、肖若蘭(左)飾胡鳳蓮
《鍘美案》張健民飾包公何振中飾秦香蓮 李正斌飾陳世美
《貂蟬》張詠華飾貂蟬、惠焜華飾王允
《放飯》喬新賢飾朱春登、李夕嵐飾趙錦堂
肖若蘭演出之《打金枝》
王玉琴演出之《楊門女將》
肖玉玲演出之《蘇三起解》
李愛琴演出之《周仁回府》
越劇《秦香蓮》許瑞春(左)、高劍琳(右)飾演包公和陳世美
越劇《紅珠女》胡佩娣飾演紅珠女
越劇《紅梅記》姚月虹(左)、高劍琳(右)飾演李慧娘和裴瑞卿
秦腔《西安事變》西安易俗社演出
秦腔《西安事變》郭葆華飾周恩來、尹良俗飾張學良、張忠義飾楊虎城、伍敏中飾蔣介石
秦腔《白龍口》西安易俗社演出 尹良俗飾劉少奇
話劇《西安事變》西安話劇院演出
話劇《西安事變》張克瑤飾毛澤東、馬驥飾朱德、劉法魯飾周恩來
話劇《巍巍崑崙》西安話劇院演出 劉法魯飾周恩來
舞劇《秦俑魂》西安歌舞劇院演出
舞劇《長恨歌》西安歌舞劇院演出
兒童劇《月兒皎皎》西安兒童藝術劇院演出
兒童歌舞劇《奇特的比賽》
兒童劇《醜小鴨》
臨漳劇團《狸貓換太子》(機關布景)
三意社《楊門女將》
三意社《孟麗君》
豫劇團《審子辯奸》
五一劇團《翠花姑娘》
戶縣劇團《清明案》
豫劇團《大祭樁》
易俗社《斷橋》
越劇團《狀元打更》
新編歷史劇《闖王平叛》
現代戲《三月雨》
新編歷史劇《烈火揚州》
易俗社現代戲《西安事變》
易俗社《水淹泗洲》
易俗社《開天劈地》
話劇《列寧與第二代》
話劇《延水長》
話劇《山花爛漫》
話劇《臥虎鎮》
兒童劇《紅色少先隊》
話劇《彭德懷》
傳統戲《黃河陣》導具
《闖王平叛》人物造型
舞劇《金色的海螺》
張克瑤飾毛澤東(話劇)
劉法魯飾周恩來(話劇)
馬琨飾劉少奇(話劇)
馬驥飾朱德(話劇)
牟維瀚飾任弼時(話劇)
劉冠鴻飾賀龍(話劇)
郭葆華飾周恩來(秦腔)
洪濤(特邀)飾林彪(話劇)
楊惠珍飾江青(話劇)
趙克明飾蔣介石(話劇)
申英(特邀)飾尼克森(話劇)
趙克明飾基辛格(話劇)
李越飾陳毅(話劇)
郭葆華飾周恩來(秦腔)
李越飾楊虎城(話劇)
鄒文林飾彭德懷(話劇)
曹景陽飾王震(話劇)
曹景陽飾張學良(話劇)
劉法魯飾捷爾任斯基(話劇)
鄒文林飾列寧(話劇)
李萬年飾楊鼎銘(話劇)
《大鄭宮》之秦始皇
《五典坡》之魏虎
《刺秦王》之秦舞陽
《下河東》之呼延贊
《黃河陣》之龍鬚虎
《五丈原》之司馬師
《斬姚期》之姚期
《摛方臘》之武松
《鍘美案》之包拯
《過巴州》之張飛
《黃河陣》之趙公明
《玉虎墜》之馬武
《湘江會》之鐘無鹽
《八義圖》之屠岸賈
《黃河陣》之聞太師
《破寧國》之常遇春
《黃河陣》之通天教主
《游列國》之孔丘
《大香山》之達摩
《法門寺》之劉瑾
《搜杯》之嚴世番
《五台會兄》之楊五郎
《黑叮本》之徐彥昭
《刺秦王》之荊軻
清代皮影
清代皮影社火
建國初期西安的戲曲廣告
田漢、歐陽予倩、梅蘭芳、馬少波與易俗社社長楊公愚
秦腔表演藝術家劉毓中、田德年、蘇育民、李正敏、宋上華等在一起
蘇育民與蓋叫天
劉毓中、蘇育民與馬連良
李正敏、蘇育民與梅蘭芳
蘇育民與葉盛蘭
訪日演出之《會陣招親》
日本京都市長之感謝信和京都觀眾之感想
1981年應日本國京都市邀請西安秦腔訪日
訪日演出之《鬼怨殺生》
訪日演出之《櫃中緣》
西安歌舞劇院《秦俑魂》在荷蘭皇宮廣場表演
中日兩國兒童劇演員在一起
德國多特蒙德市市長與西安兒童藝術劇院演員在一起
《秦俑魂》在英國演出時在廣場表演
英國愛丁堡市市長與演出團演員在一起
《秦俑魂》在英國街頭表演
《秦俑魂》在德國多特蒙德市劇場門前表演
西班牙電視台與西安易俗社合作拍攝秦腔古典名劇《長生殿》
台灣省台北市秦腔實驗劇團來西安交流演出
舞劇《秦俑魂》訪日演出
西安歌舞劇院演員在日本
台北市秦腔實驗劇團在西安演出《藏舟》
1984西安市成立振興秦腔指導委員會
西安易俗社排演的振興秦腔實驗劇目《卓文君》(戴春榮飾卓文君、郝劼飾司馬相如)
《卓文君》晉京匯報演出受到領導和專家的熱烈歡迎
《卓文君》主演青年演員戴春榮獲一九八八年《中國戲劇》梅花獎
文化部為《卓文君》一劇召開座談會,戲劇家郭漢城主持
京劇藝術家張君秋和《卓》劇演員在一起
西安市五一劇新編歷史劇《斬雄劍》
經過整修的易俗社面貌一新
新建的易俗大劇院雄偉壯觀
凡例
總序
西安市卷
西安市戲劇志編輯委員會
主要撰稿人
提供資料(文字、圖片)單位
提供資料(文字、圖片、口頭)個人
目錄
綜述
圖表
大事年表
附圖1
附圖2
附圖3
附圖4
西北文代會西安市代表團合影
西安市首次文代會合影
第一屆全國戲曲會演西北區秦腔郿鄠團合影
一九五三年戲曲創作演出工作會議
附圖5
歡迎上海新新越劇團來陝落戶
附圖6
易俗社召開紀念陳雨農逝世十五周年
附圖7
梅蘭芳與三意社的同志合影
附圖8
附圖9
緬甸文化友好代表團訪問西安
日本前進座劇團首次來西安演出
聲樂學習班演唱會
1981年戲劇創作會議合影
1982年戲劇創作會議合影
1983年10月戲研室舉辦劇作者讀書會
戲劇志框架條目討論會
編輯部部分同志合影
志略
劇種
秦腔
迷胡
長安道情
西安二黃
京劇
豫劇
河南曲劇
蒲劇
越劇
評劇
話劇
舞劇
歌劇
劇目
秦腔劇目
二黃劇目
迷胡劇目
豫劇劇目
越劇劇目
評劇劇目
話劇劇目
舞劇劇目
兒童歌舞劇劇目
建國前(1912-1949年)易俗社戲劇全目
音樂
秦腔音樂
樂器與樂隊
二黃音樂
長安道情音樂
戶縣燈碗腔音樂
表演
一、腳色行當體制與沿革
二、表演身段及特技
三、表演選例
舞台美術
一、化妝
二、服裝
三、布景、道具
四、燈光
五、效果
機構
一、科班與學校
二、班社與劇團
三、票房與業餘劇團
四、行業、協會、學會與研究機構
五、作坊與工廠
演出場所
易俗社劇場
三意社劇場
人民劇院
五四劇院
解放劇場
兒童影劇院
勝利劇場
五一劇場
民樂園影劇場
長樂影劇院
新城劇場
工農劇場
集義(尚友社)社戲園
朝陽劇場
東風劇院
春光劇場
大明宮影劇院
實驗劇場
西關影劇場
臨潼劇院
長安縣影劇院
戶縣劇院
銀匠會館
福建會館劇場
皮影劇場
藍田縣人民劇院
黎明劇場(全稱“西安市黎明劇場”)
新民大戲院(全稱為“西京市新民大戲院”)
崇德大戲院(全稱“西京市崇德大戲院”)
開民舞台(全稱“西安開民舞台”)
永安遊藝場
明聲戲院
民政廳舞台
世界大舞台
山西會館劇場
世界大舞台
民眾劇社劇場
中華劇社
德勝舞台
長安大舞台
大眾劇場
未央影劇院
西安市工人俱樂部
紡織城工人俱樂部
小寨工人俱樂部
胡家廟工人俱樂部
土門工人俱樂部
邊家村工人俱樂部
環城西路工人俱樂部
韓森寨工人俱樂部
文物古蹟
西漢彩陶舞女俑
北魏彩陶女樂俑
唐三彩駝載樂伎俑
唐三彩坐部伎吹笙女俑
唐紅陶說唱俑
唐三彩參軍戲俑
唐歌舞戲俑
元灰陶騎駝擊鼓俑
唐執失奉節墓舞女壁畫
唐蘇思勖墓樂舞壁畫
唐李爽墓壁畫樂伎圖
臨潼唐慶山寺壁畫樂伎圖
清戶縣燈碗腔燈碗
戶縣龐光鄉孫姑村清代戲劇抄本
西安梨園會館匾額與石碑
西安梨園會館遺址
清代秦腔臉譜折
清代秦腔刀槍把子
清代戶縣西焦將村清秦腔戲裝
清代臨潼明盛班牌
唐長安城教坊遺址
唐梨園遺址
《長安志圖》中《奉元城圖·勾欄》
李桐軒《鬼教育》手稿
孫仁玉《櫃中緣》手稿
孫仁玉《新年大講演》手稿
高培支《雅(鴉)片戰紀》手稿
王伯明《自由恨》手稿
范紫東《托爾斯泰》手稿
范紫東《金手錶》送審稿
西安都城隍廟樂舞樓
戶縣甘河鎮東嶽廟戲樓
周至上陽化南街戲樓
周至北司竹火神廟戲樓
周至二曲鎮東嶽廟戲樓
長安縣子午鎮城隍廟戲樓
長安縣留村留侯廟戲樓
長安縣韋兆鎮瘟神廟戲樓
藍田縣湯沸嶺湯興寺戲樓
藍田縣藍關古道過街戲樓
藍田縣肖家坡戲樓
藍田縣穆家堰戲樓
演出習俗
開台、轟台、賀台戲
喪葬、壽誕、嫁娶戲
對台戲
廟會戲
拉官戲
反串戲
跑箱戲
堂會戲
還願戲
打加官
不坐椅戲
罰戲
關公戲
披紅
敬莊王
捎戲
“勾鞋”
寫戲
封箱
“咬雞”
開場
忌諱
出皇上
應承戲
幫行
吹號
放火
拜師
掛號
掛牌
搭班
優待券
撒紅票
請公堂
打通堂
班長制
拜碼頭
打台戲
壓台戲
地攤戲
義演
調演、會演、匯演
會串演出
街頭演出
納涼晚會
報刊專著
易俗白話雜誌
易俗社日報
西安戲曲
西安戲劇
西安劇壇
西京雜記
教坊記
樂府雜錄
通典·樂
北夢瑣言
珍珠船
秦腔論
秦雲擷英小譜
燕蘭小譜
群兒贊
易俗社章程
甄別舊戲草
易俗社報告書
西京梨園選秀集
新秦腔
秦腔記聞
關於皮影戲
秦腔音樂
“香玉劇社號戰鬥機”愛國捐獻彙刊
戲曲業務學習參考資料
明確農村業餘劇團的方針並加強領導
農村業餘劇團怎樣才能辦的好
介紹兩個比較好的農村業餘劇團
農村業餘劇團怎樣排戲和化妝
農村業餘劇團戲曲演出常識
戲曲工作手冊
樂學通論
秦腔彙編
秦腔唱腔選
試論中國戲曲舞台藝術的表演程式
陝西傳統劇目說明
陝西戲曲在京演出評論集
老樹紅花—同州梆子的歷史
長安藝壇發新枝
陝西民眾劇作選
三滴血主要唱腔及曲牌
秦腔打擊樂譜
西安市歌舞劇院二十年
關於秦腔源流的研究
何振中談旦角表演藝術
秦腔唱腔選·西安易俗社專輯
陝西傳統劇目彙編劇目簡介
陝西地方劇種介紹
秦腔曲牌彙編
秦腔音樂唱板淺釋
陝西現代戲劇作品選
百名秦腔演員唱腔集錦
秦腔唱段選·秦一團專輯
易俗社秦腔劇本選
西安易俗社七十周年資料彙編
西安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紀念冊
秦腔研究論著選
秦中群芳錄
秦腔劇目初考
戲曲表演美學探索
秦腔史稿
西安梨園軼聞
西安戲曲史料集
軼聞傳說
魏長生的傳說
范紫東“三餘”讀書
《櫃中緣》紀事本末
《三回頭》的生活原型
陳雨農被“劫持”
陳伯瀾賦詩讚群兒
孫仁玉慧眼識英才
學狗叫晉福長棄乞求藝
《一字獄》的不同反響
傾城哀悼劉箴俗
魯迅先生看秦腔
“咬牙旦”趙傑民留須剃鬚
開新風“戲子”祭孔
王天民“倒倉”出奇蹟
“天香院主”厚交齊如山
賽金花看《賽金花》
馬博士演《王小二過年》
大小《三元》同台獻藝
“渭北紅”師徒月夜論戲
高培支認錯自罰
李正敏通情達理讓劇本
破席棚中豫劇科班
一句唱詞兩塊白洋
蘇哲民病演《折掛斧》
為買戲箱蹲監牢
李正敏跳牆救場
蘇育民即興解危局
宋上華怒斥“地頭蛇”
李逸僧提攜俊才
辛亥四老為漢二黃題詞
湯滌俗公堂逞辯才
何振中揮鍘退歹徒
孟遏雲月夜逃虎口
習仲勛改標語
朝鮮戰地會彭總
《打柴勸弟》成絕響
梅蘭芳關懷西安五一劇團
諺語口訣
劇種 劇目
技練
演出與表演
音樂、唱腔
藝人贊
其它
傳記
一、劇作家、理論家
王九思(1468-1551)
王筠(1749-1819)
王伯明(1859-1942)
李桐軒(1860-1932)
孫仁玉(1872-1934)
范紫東(1878-1954)
盧縉青(生卒不詳)
李約祉(1879-1969)
高培支(1881-1960)
李儀祉(1882-1938)
王紹猷(1883-1971)
韓綰青(1884-1957)
李乾臣(1887-?)
胡文卿(1887-?)
呂南仲(?-1927)
王輔丞(生卒不詳)
封至模(1893-1974)
謝邁千(1895-1978)
淡棲山(1897-1966)
王淡如(1899-1974)
馮傑三(1901-1973)
楊鶴齋(1903-1978)
袁允中(?-1967)
樊粹庭(1905-1966)
樊仰山(1909-1985)
田益榮(1912-1983)
姬穎(1920-1973)
江上青(1927-1976)
楊克忍(1931-1989)
鄭宗義(1935-1990)
二、戲曲活動家
薛卜五(?-1917)
蘇長泰(?-1919)
毛玉卿(1883-1960)
惠春波(1885-1942)
耿古澄(生卒不詳)
耶金山(1893-1944)
劉尚達(1901-1985)
三、導演
趙傑民(1868-1938)
喬老二(?-1926)
李雲亭(1872-1921)
劉立傑(1874-1935)
李逸僧(1878-1942)
黨甘亭(1880-1931)
高天喜(?-1939)
唐虎臣(1880-1951)
陳雨農(1880-1942)
王觀登(生卒不詳)
鄭香亭(生卒不詳)
張秀民(1900-1949)
惠濟民(1903-1976)
姚鼎銘(1909-1962)
張彩萍(1929-1989)
四、音樂家
周壇(1891-1963)
王興恭(1892-1974)
楊覺民(1904-1968)
朱自忍(1909-1975)
荊永福(生卒不詳)
荊生彥(1913-1960)
周貴林(1914-1974)
五、舞台美術家
陶渠(?-1971)
朱進才(1917-1982)
管芙英(1926-1982)
六、演員
申祥麟(1753-?)
樊小惠(生卒不詳)
姚鎖兒(生卒不詳)
潤潤子(1850-1916)
葫蘆兒(生卒不詳)
李金鳴(1860-1926)
閻全德(生卒不詳)
曾鑒堂(1871-1933)
水娃子(生卒不詳)
銀福子(生卒不詳)
恩科子(生卒不詳)
萬成子(生卒不詳)
張壽全(1873-1938)
王德孝(生卒不詳)
雒福生(生卒不詳)
聶大少(生卒不詳)
李懷坤(生卒不詳)
梁箴(生卒不詳)
楊保喜(1895-1957)
安德功(1892-1953)
陸順子(生卒不詳)
王文鵬(1884-1953)
晉福長(1890-1965)
劉迪民(1891-1945)
賈明易(1892-1974)
劉全祿(1895-1979)
楊金聲(1896-1966)
毛金榮(1896-1937)
閻振國(生卒不詳)
趙振華(生卒不詳)
王安民(生卒不詳)
劉毓中(1896-1982)
和家彥(1898-1943)
肖順和(生卒不詳)
馬平民(1898-1946)
閻國斌(1900-1975)
安鴻印(1900-1978)
路習易(生卒不詳)
韓崇喜(1900-1952)
沈和中(1900-1966)
湯滌俗(1900-1967)
謝德龍(1900-1983)
張鎮中(1900-1984)
楊理俗(生卒不詳)
劉光華(1901-1981)
喬銀聲(1901-1958)
王慶民(生卒不詳)
劉箴俗(1903-1924)
蘇牖民(1905-1939)
李可易(1906-1967)
何振中(1908-1976)
高希中(生卒不詳)
夏景民(1909-1965)
張鏡堂(1917-1976)
蘇哲民(1908-1943)
康正中(1908-1982)
肖正惠(1910-1958)
朱訓俗(生卒不詳)
王秉中(1910-1979)
田疇易(1910-1981)
韓正滿(1911-1975)
高正保(1911-1977)
高符中(1911-1984)
耿善民(1912-1942)
趙振華(1912-1969)
康正緒(1912- )
張健民(1913-1964)
張秉民(?-1965)
姚裕國(1913-1966)
王天民(1913-1972)
王正端(1914-1970)
袁乃中(1914-1990)
郭毓中(1915-1941)
李正敏(1915-1973)
雒秉華(1916-1946)
王新華(1916-1985)
蘇育民(1917-1966)
孫玉華(1917-1972)
曹子道(1917-1985)
王正廉(1918-1980)
鞏金玉(1918-1982)
閻更平(1918-1983)
伍富民(生卒不詳)
王月華(?-1938)
閻振俗(1919-1990)
王西民(1920-1951)
李玉民(1920-1974)
申正坤(1921-1981)
樊新民(1922-1989)
黃金花(1923-1953)
馬振華(1923-1969)
肖潤華(1923-1972)
孟遏雲(1923-1982)
曹韻卿(1924-1979)
趙集興(1924-1946)
周輔國(1926-1979)
蘇蕊娥(1931-1937)
李毓琳(1940-1978)
附錄
易俗伶學社緣起(民國元年)
簡章 (民國元年秋訂)
易俗社新章程(民國二十年六月)
《甄別舊戲草》陝西易俗社社長李桐軒
關於易俗社今後改進工作的建議
西安市流行劇目修改委員會初步審定第一批流行劇目
西安市流行劇目修改審定委員會審定第二批流行劇目
西安市戲曲修審委員會關於審查上演劇目的暫行辦法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關於籌備西安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紀念活動的請示報告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關於慶祝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劉毓中同志舞台藝術生活七十周年的安排意見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西安市一九八三年劇團專業作者劇本創作評獎辦法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關於舉辦“西安市首屆戲劇節”的請示報告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關於加強專業劇團劇目管理工作的通知
西安市文化局關於加強專業劇團劇目管理工作的意見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關於西安市振興秦腔工作的一些構想和安排
文化部檔案關於表彰陝西省振興秦腔匯報團的決定
振興地方戲是繁榮戲劇事業的一項戰略性措施——在文化部召開的振興秦腔表彰會上的講話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關於舉辦西安第二屆戲劇節的請示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關於舉辦《西北秦腔新秀電視大賽西安石榴花獎選拔賽》的補充通知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關於將“戲劇節”改名為“藝術節”的請示報告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關於舉辦西安市第二屆藝術節的請示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西安市第二屆藝術節工作匯報
西安市文化局檔案關於舉辦西安市第二屆戲曲“石榴花獎”大賽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主要戲劇活動獲獎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西安市主要劇團上演劇目
回憶西安早期話劇運動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