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十二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

2012年3月31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12〕19號印發《陝西省“十二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該《規劃》分發展基礎、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建設目標、建立健全信用工作組織體系和信用法規制度體系、構建全省信用信息共享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政府管理服務的信用水平和政府公信力、加強企業和個人信用監督、促進信用服務業發展、加強信用文化建設和信用人才培養、保障措施10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十二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12〕19號
  • 印發時間:2012年3月31日
通知,規劃,

通知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省十二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
陝政發〔2012〕19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陝西省“十二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規劃

陝西省“十二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
社會誠信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強社會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為了科學指導“十二五”期間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經具備一定基礎。
“十一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方針政策,有計畫、分步驟地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初見良好發展局面。
一是信用工作組織體系不斷完善。省政府建立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省信用管理辦公室和省聯合徵信中心,各市(區)信用管理機構和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建設正在積極推進,為統籌協調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是信用法規制度和標準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陝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經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陝西省企業信用監督管理辦法》已完成前期調研和草案起草工作。我省被確定為全國首批信用標準化試點省份,國家信用標準在我省信用體系建設中得到套用,地方信用標準的制訂工作取得進展,為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和技術支撐。
三是以“三庫一網一平台”為主要內容的省級信用信息系統建設穩步推進。陝西省公共信用信息交換平台和企業信用資料庫建成運行,初步實現了省級主要部門的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個人信用資料庫建設和信用信息共享工作正在醞釀起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信貸徵信資料庫)不斷完善。“信用陝西”網站已成為宣傳、服務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和“信用陝西”建設的重要視窗。
四是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國家信息化試點示範工程“陝西省企業信用信息項目”順利實施,企業信用信息查詢、信用申報、信用評估、失信投訴等套用服務系統正在抓緊建設,部分功能開始面向社會提供試運行服務。以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科技型企業為重點的開發區、產業園區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已經起步。
五是行業、地區信用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各行業和重點領域信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在民眾關心的食品藥品安全、產品質量、商業賄賂治理等方面正在採取措施加強信用管理。各市(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陸續啟動,西安市率先建成了市級公共信用信息交換平台,其他市(區)以中小企業信用建設、農村信用建設、項目管理信用建設等為切入點,積極探索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
總的來看,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基礎,但與國內發達地區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存在著信用法規制度不完善、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信用信息和信用服務推廣套用不夠、個人信用體系建設滯後、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緩慢等問題,以及由此導致的信用建設統籌難、信用信息歸集使用難、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難等困難,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二)進一步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社會信用需求不斷增長,信用交易更加廣泛,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對切實做好各項具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進一步加快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一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進一步加快,國際間經濟往來不斷擴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省要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拓展對外貿易,加強對外投資合作,必須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最佳化社會信用環境,進而促進綜合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全國上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我省要順利實現“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闊步跨入中等發達省份行列,為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化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各類矛盾和風險。
三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和信用標準,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了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要求,將專門規劃部署全國信用體系建設各方面工作,國家有關部委將我省列為全國信用標準化和信用信息化試點省份,為我省全面構建社會信用體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是近年來全國各省(區、市)積極推動區域信用體系建設,在地方信用立法、信用信息共享、信用管理、信用市場培育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我省各地、各部門不斷探索創新,也形成了不少好的經驗和做法,為進一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強省主題和轉變發展方式主線,以打造“信用陝西”、提升綜合競爭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將信用建設與道德建設有機結合,著力加強信用立法、信用信息共享和社會誠信宣傳三大基礎支撐,著力加強信用信息在政府管理、市場經營和社會活動三大領域的套用和服務,著力加強對政府、企業、個人三大主體的社會信用監督,全面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加快形成與科學發展和西部強省建設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努力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使誠信成為我省加快發展的一大資源,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信用支撐。
(二)基本原則。
——政府推動和市場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主導和表率作用,切實履行完善法規、整合資源、培育市場和監督管理職能,加強對信用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堅持從市場需求出發,大力培育和發展信用服務市場,依法規範信用服務行為,運用市場化手段,推動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深入發展。
——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在加強誠信宣傳教育、全面協調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的同時,努力在信用立法、信用信息徵集共享、政府管理信用引入、社會失信問題整治、信用服務市場培育等重點環節率先取得突破,在工程建設、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招標投標、契約履約、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首先見到實效。
——行政監管和社會監督相結合。不斷完善社會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共享的信用信息,建立信用監管聯動機制,形成打擊和懲戒失信行為的合力。依法面向社會公開信用信息,積極開展失信投訴服務,加大失信曝光力度,形成對失信者的社會聯防。
——信息開放和維護安全相結合。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技術等手段,妥善處理好信用信息公開與依法保護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和國家安全的關係,做到既有利於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滿足政府管理決策和市場經營活動的需要,又能夠切實維護國家信息安全,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三、建設目標
力爭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起與國際慣例接軌、符合國情、體現陝西特色、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社會信用體系。信用法規制度和組織體系基本健全,信用信息充分共享並在政府管理和經濟社會活動中得到廣泛套用,信用服務業規範發展並形成一定規模,各地、各行業、各重點領域和園區信用體系建設各具特色並取得顯著成效,發展機制和秩序明顯改善,政府公信力不斷提高,民眾普遍關心的社會失信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社會信用環境進一步最佳化,“信用陝西”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信用管理機構和組織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信用管理機構,省、市兩級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和政府部門信用工作機構,儘快形成條塊結合、職責明晰、統一高效的全省信用工作組織體系。
——信用法規制度建設。圍繞信用信息徵集和使用、信用監督和獎懲、信用服務市場培育和監管等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加快完善相關法規、規章、規範和政策措施,積極構建支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法規制度體系。
——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在現有“三庫一網一平台”省級信用信息系統基本框架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各行業信用資料庫建設,建立全省統一的企業、個人信用信息套用服務系統,基本建成以省、市兩級信用平台為主體,以行業信用資料庫為輔助,以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和重點專業領域徵信系統為支撐,以“信用陝西”網站為視窗,覆蓋全省企業、個人及各社會領域的信用信息共享服務體系。
——社會信用監督服務。全面推進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及其在政府管理、市場經營和社會活動各個領域的套用,加強信用評價、失信投訴等信用監督服務,健全守信受益和失信懲戒機制,逐步形成以信用制度為保障、信用服務為支撐、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的社會信用監督體系,有效提升社會誠信水平。
——信用服務機構培育和發展。著力營造良好的信用服務市場發展環境,積極引入國內外知名信用服務機構,培育和發展本地信用服務機構,逐步形成規範經營、公平競爭、業務各具特色、有市場公信力的信用服務業,使其成為我省重要的新興服務業和社會信用監督力量,努力使信用服務業經營收入占服務業的比重達到1%以上。
四、建立健全信用工作組織體系和信用法規制度體系
(一)加強信用工作組織體系建設。
一是市、縣信用管理機構建設。各設區市、楊凌示範區,以及有條件的縣(市、區)明確本級信用管理機構,與省信用管理辦公室對口,做好信用體系建設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等具體工作。
二是市(區)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建設。各設區市和楊凌示範區設立市級信用信息工作機構,與省聯合徵信中心對口,負責建設省、市兩級公共信用信息交換平台,做好信用信息徵集共享和套用服務工作。
三是各部門信用工作機構建設。省、市、縣各有關部門確定統一的信用工作機構,統籌協調本部門、本行業、本系統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在同級或上級信用管理機構的指導下,協同做好全省企業、個人信用信息共享和行業信用監管工作。
(二)加強信用法規制度和標準化建設。
一是重點推進綜合性信用立法和企業信用監督立法。研究起草《陝西省社會信用促進條例》,依法確立社會信用的範圍和形式、信用管理的體制和機制、信用信息的開放和保護、信用市場的發展和監管等基本社會信用制度。研究完善《陝西省企業信用監督管理辦法》,依法界定企業失信行為、失信懲戒尺度和實施主體,健全企業信用管理制度。積極推進信用服務機構監管相關法規的制定,加強其他信用立法調研。根據國家及我省信用法制化建設進程和實際工作需要,及時對現有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檔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二是加快信用標準化建設。按照國家信用標準化試點工作的要求,在進一步推廣使用信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及時研究制訂信用信息徵集共享、企業信用評價、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標準、規範,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信用標準體系。
五、構建全省信用信息共享服務體系
(一)加強各行業信用資料庫建設和行業內部信用信息整合。
全省各級政府部門信用工作機構結合本部門職責和工作實際,建設統一的行業信用資料庫或電子信用檔案,全面歸集整合本部門、本單位掌握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不斷健全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依託各級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開展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科技型企業、非公有制企業、中小企業信用資料庫和套用服務系統建設試點,推進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等信用體系建設。
(二)加快省、市公共信用信息交換平台建設和信用信息共享。
按照全省統一的標準和規範,建設完善省、市兩級信用信息平台,以工商行政部門的企業登記信息為基礎,依法歸集整合各級國家機關和公共組織掌握的企業信用信息,儘快實現各級部門之間的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抓緊研究確定個人信用信息歸集的內容和範圍,以公安部門的人口信息為基礎,以企業法定代表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個體工商戶、各類專業人員、中介服務人員等人群為切入點,穩步推進各級部門之間的個人信用信息共享。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外網陝西節點的縱向網路,各市(區)及時向省級信用信息平台報送相關信息,逐步實現全省公共信用信息資源共享。
(三)不斷拓展信用信息採集渠道和共享範圍。
在全面歸集、整合各級國家機關和公共組織信用信息的同時,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中介機構、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相關組織的信用信息共享,進一步匯集企業、個人在經濟和社會活動中形成的投資合作、融資擔保、信用交易、契約履約等方面的信用信息,不斷健全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記錄。
(四)強化信用信息的挖掘提升和開發套用。
依託省、市信用信息平台,加快建設和完善全省統一的企業、個人信用信息套用服務系統,研究創新信用評價分析手段和服務方式,加強全省各地、各行業和市場主體信用狀況的監測分析和綜合評價,為政府決策、金融信貸、社會投融資、企業經營、工程建設及其他經濟社會活動提供多層次的信用信息產品和服務。
(五)全面提升“信用陝西”網站的技術和功能。
“信用陝西”網站作為全省對外信用宣傳和服務的統一視窗,由各級信用管理機構、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及各部門信用工作機構聯合建設,進一步完善網站欄目和功能,加快網站技術升級,開發建設各市、縣、區信用頻道和行業信用頻道,為全省各類專業信用信息系統提供服務入口,面向社會公眾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信用信息發布、查詢及其他相關服務。
六、全面提升政府管理服務的信用水平和政府公信力
(一)加強行業信用建設。
各行業主管部門作為本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責任主體,要按照職責分工,進一步完善行業信用建設和信用管理制度,依託已有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或建立專門的行業信用資料庫,依法依規有效採集、整合個人、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信用信息,健全行業信用記錄,並及時向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提供和更新信用信息,實現行業之間的信用信息共享。全面推進信用信息和信用評價服務的行業套用,依據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實行分類監管,不斷創新行業管理和服務方式。強化登記註冊、資質認證、年度審驗等市場準入環節的信用管理,對有嚴重失信行為的市場經營主體要實行“黑名單”制度,有效提升市場監管水平。
(二)加強重點領域信用建設。
結合工程建設、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招標投標、契約履約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統籌推進信用信息系統建設,不斷完善各領域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的信用記錄,加強與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積極推行企業信用評價制度,實現對失信行為的協同監管。對關係民生、民眾反映強烈的社會失信問題要依法從嚴懲處,促進各領域誠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推進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加強立項審批、招標投標、征地拆遷、資金使用、施工管理等各個環節的信用監管,重點解決工程質量不過關、施工建設違反法律規定、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易發多發的突出問題。大力推進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及時曝光制假售假、虛假宣傳等失信行為,對涉嫌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及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要集中力量及時查處,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積極推進治理商業賄賂信用監督體系建設,全面採集、整合招標投標、政府採購、工程建設、土地使用權出讓、醫藥購銷、產權交易、資源開發等重點領域商務活動信息和商業賄賂案件查處信息,為商業賄賂治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有效預防和懲治商業賄賂行為,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加強全省法院執行信息系統建設及其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建立部門聯動威懾機制,對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的民事主體依法給予必要限制,使“執行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積極探索創新契約履約、電子商務、民間借貸等領域信用管理和服務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商業欺詐、惡意拖欠債務、契約違約以及市場價格等方面失信行為,促進市場經濟規範有序發展。
(三)加強政府投資和公共管理領域的信用管理。
在行政審批、重大項目管理、政府採購、藥品招標、公共項目投資、土地使用權出讓、專項資金安排、政府資金扶持、招商引資等工作中,全面推行企業信用評價制度,將企業信用評價結果和信用評價報告作為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對信用等級低或有嚴重失信記錄的企業,要依法採取措施予以限制。在招標投標環節,探索實行企業廉潔準入制度、信用等級準入制度和專項信用報告制度,確保國家資金安全,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四)加強政府自身誠信建設。
進一步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切實履行社會承諾,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全面推行政務信息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完善依法辦事承諾制度、執法行為評議考核制度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促進公正執法、廉潔執法。嚴厲查處各類行賄受賄和瀆職侵權犯罪,加快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長效機制。加強公務員誠信教育,完善公務員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公務員“信用檔案”,提升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健全行政問責制度和信用監督機制,探索開展政府公信力評價,切實增強各級政府加強自身信用建設的自覺性。建立健全供水、供電、供氣以及醫療、教育等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務行業社會公眾評價制度,將其誠信狀況及社會公眾滿意度作為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
七、加強企業和個人信用監督
(一)重點加強對企業的信用監督。
全面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徵集共享、信用申報、失信投訴、不良信息披露、信用評價、信用獎懲等企業信用監督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行業自律、企業內控“四位一體”的企業信用監管體系和“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失信懲戒機制。加快推進各級國家機關、金融機構及相關組織之間的企業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加強企業信用信息發布、查詢和失信投訴服務,對典型失信案件及時進行曝光和跟蹤。充分發揮商會、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完善行規行約,加強行業信用自律,倡導文明誠信經商。組織開展企業綜合信用等級評價服務,拓展企業信用評價信息的套用範圍。探索建立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價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監督和服務,逐步提升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和融資能力。試點推進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體系建設,重點推動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設立信用管理部門和信用管理崗位,健全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業自我約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建設運行企業信用交易綜合服務系統,支持信用服務機構開展企業信用管理諮詢,為企業開展各類信用交易活動提供全方位的信用風險管理服務,強化對企業誠信經營和公平競爭的有效支撐。
(二)逐步完善對個人的信用監督。
按照“立信為主、懲戒為輔”的原則,健全個人信用信息的徵集、查詢和使用制度。加快推進各級國家機關、金融機構和相關組織之間的個人信用信息共享,逐步擴大個人信用信息的採集渠道和使用範圍。結合納稅、市場準入、社會保障、科研管理、勞動人事管理、個體工商戶管理等方面工作,有針對性地加強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建設,不斷完善公民“信用檔案”。積極推進個人信用報告在從業資格認定、幹部選拔、社會就業、信用消費、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套用。在全社會全面強化信用激勵、約束機制,使誠實守信者得到保護、作假失信者受到懲戒,著力引導、促進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
八、促進信用服務業發展
(一)大力發展專業信用服務機構。
率先引進和培育一批以徵信調查、信用評估、信用管理諮詢為主要業務的信用服務機構,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不斷加強產品開發,增強服務創新能力,面向市場提供有特色、多樣化、高質量的信用服務產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進信用保險、信用擔保、商業保理、商賬管理等信用服務業發展,滿足全社會多層次、專業化的信用服務需求。建設信用服務產業園區,作為全省信用信息交換基地、信用服務機構孵化基地、信用服務產品研發基地和企業發展信用服務基地,促進信用服務機構的培育、聚集和發展。
(二)積極營造良好的信用服務業發展環境。
通過制度性安排和政策引導,率先推進各級政府部門在管理和服務工作中帶頭使用信用產品和服務,鼓勵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及相關組織充分利用信用信息服務防範經營風險,有效激發潛在的社會信用服務需求。依法有序向有資質的信用服務機構開放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鼓勵和引導各類信用服務機構進行業務協同和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努力營造有利於信用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技術環境,促進我省信用服務業不斷發展壯大。
(三)強化措施,引導信用服務規範發展。
健全信用服務機構管理體制,實施對信用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綜合監管。探索建立信用服務市場特許經營制度、信用服務機構登記備案制度,制訂信用服務機構基本行為準則,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探索建立信用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培訓、考核和註冊管理制度,培育一批具備較高執業水平和職業操守的從業人員。
九、加強信用文化建設和信用人才培養
(一)大力加強社會誠信宣傳教育。
結合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將公民道德建設與社會信用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匡正道德失范,校正誠信缺失。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圖書、網際網路、板報、櫥窗等傳播工具,大力宣傳社會誠信和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樹立鮮明的道德標尺,倡導誠實守信,提升社會道德水平。組織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寓教於樂、通俗易懂的誠信創建和信用宣傳活動,積極開展信用政策法規和信用知識的普及教育,使誠實信用成為人人皆知、人人自覺遵守的社會準則。通過對典型失信案例的剖析和曝光,積極開展警示教育,有效提升公民的自律和防範意識,努力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積極開展信用管理業務培訓。
加強與省內外信用培訓機構的合作,加快本省信用培訓機構和師資隊伍建設,面向各級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信用管理人員,組織開展信用工作理論、基本方式方法、重點內容任務和技術技能的培訓教育。邀請國內外信用專家來我省舉辦各類專題講座和培訓研討活動,進行信用知識和誠信理念的全員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員工,特別是領導幹部的信用認知水平和信用專業能力。結合信用行業從業資格認證工作,大力開展面向信用服務機構及相關企事業單位信用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不斷提升相關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業務技能。
(三)加快發展專業信用教育和套用研究。
將信用管理專業列為省級緊缺專業,將信用專業人才列入我省急需人才目錄,支持省內高等院校在相關專業開設信用管理課程,在研究生教育中增設信用管理研究方向,在條件成熟的高校開設信用管理本科專業,加強專業信用人才培養,滿足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社會各方面對信用人才的需要。依託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進一步加強信用經濟發展、信用體系建設和信用管理等方面的套用研究和學術交流,為我省信用建設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十、保障措施
(一)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任務。
把社會誠信和信用體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將信用建設的主要內容納入“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全省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以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的記錄、整合和套用為重點,抓緊制訂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儘快健全工作機構,分解落實目標任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紮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
(二)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切實加強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監督考核。進一步健全完善體制機制,支持省信用管理辦公室和省聯合徵信中心積極開展工作。加快推進市、縣、區信用管理機構建設,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確保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三)加快信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組織實施。
認真組織實施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六大項目,加強項目規劃設計,加大項目實施力度,做好重大項目建設運行的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儘快投入使用,為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
(四)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資金保障。
全省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確保信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資金需要,保障必要的日常工作經費,加強對政府信用信息平台運行維護、社會誠信宣傳和教育培訓、調查研究等方面的資金支持。探索建立“陝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展基金”,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不斷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投入機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