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實施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實施意見》是陝西省人民政府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生產布局、推進糧食產區精細化管理提出的意見。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7〕24號),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生產布局,推進糧食產區精細化管理,現就全省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以確保糧食安全為目標,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優勢農產品布局規劃為依託,以永久基本農田為基礎,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細化落實到具體地塊。全省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2700萬畝,其中用於稻麥生產1350萬畝。以漢江流域為重點,劃定水稻生產功能區150萬畝;以關中平原、渭北旱塬為重點,劃定小麥生產功能區1200萬畝;以關中和陝北為重點,劃定玉米生產功能區1350萬畝。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劃定任務,全部建檔立卡、上圖入庫,實現信息化和精準化管理。力爭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形成布局合理、數量充足、設施完善、產能提升、管護到位、生產現代化的糧食生產功能區,糧食安全的基礎更加穩固,農業產業安全顯著增強。
二、科學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
(一)科學確定劃定標準。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水土資源條件較好的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連片,關中平原地區、長城沿線風沙區連片面積不低於200畝,丘陵溝壑區連片面積不低於50畝,陝南丘陵地區連片面積不低於20畝;農田灌排工程等農業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生態環境良好,未列入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還濕、耕地休耕試點等範圍;具有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種植傳統,近三年播種面積基本穩定。光、熱、水、土條件較好的優質地塊,產糧大縣耕地,已建成或規劃建設的高標準農田,生產潛力較大的地塊優先劃入糧食生產功能區。
(二)分解落實劃定任務。根據全省劃定總規模和各地現有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糧食種植面積等因素,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發展潛力、產銷平衡等情況,將劃定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地(詳見附屬檔案)。各設區市政府要按照劃定標準和任務,將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細化分解到縣(市、區)、鄉(鎮)、村(組)。要突出重點、梯次推進,率先在產糧大縣、旱作農業高產縣、糧食轉型升級示範縣開展劃定工作。
(三)有序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採取第一年試點探索、第二年總結推廣、第三年全面完成的方式,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各地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按照統一標準和分解下達的目標任務,銜接土地利用、農業發展、城鄉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基本農田保護等相關規劃,結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確保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精準落地。劃定的地塊要建檔立卡、登記造冊,建立電子地圖和資料庫,統一編號,標明“四至”及拐點坐標、面積及灌排工程設施、作物類型、承包經營主體、土地流轉情況等信息。
(四)審核匯總劃定成果。各設區市政府要及時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成果的核查驗收工作,公告公示無異議後,將有關情況報送省農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抄送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國土資源廳要指導各地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電子地圖和資料庫,形成全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布局“一張圖”。省農業廳、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匯總全省劃定成果並報省政府。
三、大力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
(五)強化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要求,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實現“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澇能排、旱能灌”目標。要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為依託,加強骨幹水利工程和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因地制宜興建“五小水利”工程,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打通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
(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以糧食生產功能區為平台,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健全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加強對土地經營權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的管理服務。鼓勵採取土地股份合作、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等多種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力爭5年內糧食生產功能區適度規模經營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以上。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項目管理規定申報和實施財政支農項目,最佳化生產結構,增加優質糧食供給。
(七)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著力深化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改革,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農技推廣和服務能力。立足全產業鏈開發,加強良種繁育基地、糧食收儲中心、加工中心和社會化服務主體建設,提高糧食產前、產中、產后綜合社會化服務水平,推進規模經營、結構調整,促進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場行銷,提升糧食產業效益。以糧食生產功能區為重點,深入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加快優良品種、高產栽培技術普及套用,提升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積極推廣“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
四、切實強化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
(八)堅持依法保護。根據農業法、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農田水利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完善糧食生產功能區保護相關制度,將寶貴的水土資源保護起來。根據當地實際需要,積極推動制定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方面的規章制度,健全功能區資產管護機制。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永久基本農田管理,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糧食生產功能區的耕地原則上不得占用,因重大項目確需征占的耕地,必須按“占優補優、先補後占、占補平衡”的要求執行。
(九)落實管護責任。各地要按照“誰使用、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將糧食生產功能區地塊的農業基礎設施管護責任落實到經營主體,督促和指導經營主體加強設施管護。創新建管機制,鼓勵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新型經營主體等參與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管理和運營。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將各地糧食生產功能區資產管護情況作為分配財政支農相關專項資金的重要因素。管護經費原則上由管護主體負責籌集,財政可給予適當補助。
(十)加強動態監測。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監測監管體系,定期對其範圍內農作物品種和種植面積等進行動態監測,深入分析相關情況,實行精細化管理。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信息報送制度,及時更新電子地圖和資料庫。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保障機制,落實責任主體,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開放電子地圖和資料庫接口,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十一)強化監督考核。省農業廳、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省國土資源廳等部門,對各地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建設和管護工作進行評價考核,評價考核結果與扶持政策相掛鈎。各地要切實抓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監督檢查,將相關工作作為地方政府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並建立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二)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把糧食生產功能區作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安排的重點領域,高標準農田、土地整治、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田間工程、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生產發展項目、水利發展項目、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等建設投資要傾斜安排。逐年提高財政資金投入,集中項目資金整鎮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條件的可以整縣推進。積極探索利用PPP模式等投融資新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加快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步伐。
(十三)完善財政支持政策。認真落實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逐步提高產糧大縣人均財力保障水平。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支農結構,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和運行機制,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範圍內各類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使用。以糧食生產功能區為重點,率先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落實糧食功能區劃定、上圖入庫等經費,確保相關劃定和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十四)創新金融支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完善信貸管理機制,創新金融支農產品和服務,拓寬抵質押物範圍。鼓勵金融機構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探索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行銷貸款試點,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完善政府、銀行、保險公司、擔保機構聯動機制,探索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優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範圍內探索農產品價格和收入保險試點,推動糧食生產功能區農業保險全覆蓋,健全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六、加強組織領導
(十五)健全協調機制。各設區市政府對本地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建設和管護工作負總責,要成立政府負責同志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的協調機制,逐級簽訂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管理細則,出台相關配套政策,抓好工作落實。
(十六)落實部門責任。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統籌協調,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適時組織第三方評估。省財政廳要加強財政資金統籌和整合,最佳化使用方向,加大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建設工作的支持力度,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省農業廳、省國土資源廳要會同有關部門確定各地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任務,制定相關劃定、驗收、評價考核操作規程和管理辦法,共享現有的耕地資源一張圖及永久農田劃定成果,做好上圖入庫工作。省金融辦、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陝西銀監局、陝西保監局等單位要積極探索創新和督促落實金融支持政策。
附屬檔案:全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任務表.pdf
陝西省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7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