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5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06〕13號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該《決定》分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專門人才;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全面提升職業院校的辦學實力和水平;積極推進體制與機制創新,增強職業院校辦學活力;依靠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密切結合;嚴格實行就業準入制度,全面推進和規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多渠道增加經費投入,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保障條件;強化政府統籌,切實加強領導,營造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9部分30條。
簡述,決定,
簡述
2006年4月5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
決定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
陝政發〔2006〕13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代表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專門人才的迫切要求,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現就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作出如下決定: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
(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是落實科教興陝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推進我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就業再就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把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提升我省綜合實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實現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勢下,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加快職業教育特別是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與繁榮經濟、促進就業、消除貧困、維護穩定、建設先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採取強有力措施,大力推動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
(二)明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民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陝西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十一五”期間,實行在省政府領導下,分級管理、市縣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
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穩步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到2010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35萬人,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達到相當或略高;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間,為社會輸送100萬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50萬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進一步發展,每年培訓城鄉勞動者500萬人次,使我省勞動者素質得到明顯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顯著改善。
二、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專門人才
(三)實施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為我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服務。
加快生產、服務一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特別是要加快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培訓。各地各有關部門和行業要根據區域經濟與行業發展需要,認真制訂本地區和行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劃。每年為我省的先進制造業、能源化工業、現代服務業培養10萬名技能型緊缺人才。
(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
著力打造“米脂家政”、“楊凌農科”、“藍田廚師”、“渭北技工”、“秦巴茶藝”等一批具有陝西特色的勞務輸出品牌,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培訓體系與勞務輸出機制,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和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全省每年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00萬人。
(五)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進一步深化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強化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促進“農科教”結合。加強鄉(鎮)、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建設,發揮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農技推廣機構的作用,大範圍培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大面積普及現代農業技術,大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一村一品、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的形成。全省每年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00萬人。
(六)實施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為普遍提高勞動者素質特別是職業能力服務。
在企業建立工學結合的職工教育和培訓體系,面向在職職工開展普遍的、持續的文化教育和技術培訓,加快培養高級工和技師,積極推進學習型企業建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要為就業再就業服務,面向初高中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職業轉換能力以及創業能力。大力發展社區教育、遠程教育,通過自學考試和舉辦夜校、周末學校等多種形式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建立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和銜接的“立交橋”,使職業教育成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平台,促進學習型社會建立。“十一五”期間,全省建設30個成人繼續教育、社區教育培訓基地。每年開展就業再就業培訓100萬人次。
三、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七)推進職業教育辦學思想的轉變。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積極推動職業教育從計畫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巨觀引導轉變、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促進職業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技術推廣、社會服務緊密結合,積極開展訂單培養,省、市、縣都要建立和完善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和創業服務體系,推動職業院校更好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
(八)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大力調整專業結構,積極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推進精品專業、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建設,建立彈性學習制度,逐步推行學分制和選修制。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套用。實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公示制度。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就業率作為考核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指標。逐步建立有別於普通教育、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選拔與評價標準和制度。
(九)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環節教學,繼續實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畫,在重點專業領域建成100個門類比較齊全、裝備水平較高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各地、各有關行業要認真做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規劃,加大投入。各設區市重點建好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著力為我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服務。中央及省財政職業教育專項資金,以獎勵等方式支持市場需求大、機制靈活、效益突出的實訓基地建設。打破部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實現實訓基地資源的共建共享。
進一步推進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工作。取得職業院校學歷證書的畢業生,參加與所學專業相關的中級職業技能鑑定時,免除理論考核,操作技能合格者可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從2006年起,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有條件的高等職業學校逐步建立職業技能鑑定機構,開展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其學生考核合格者,可同時獲得學歷證書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
職業院校與企業緊密聯繫,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在部分職業院校開展學生半工半讀,實現免費接受職業教育的試點。
繼續開展合作辦學,充分利用城市和東部地區優質職業教育資源與就業優勢,進一步推進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職業院校的聯合招生、合作辦學。採取更加靈活多樣的學制,使學生工學交替、分階段、分地區完成學業,鼓勵城市職業院校對跨地區學習的農村學生減免學費,並提供就業幫助。
(十一)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堅持育人為本,突出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各設區市要確定一批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基地,職業院校要選聘一批勞動模範、技術能手作為德育輔導員。加強職業院校黨團組織建設,發揮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四、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全面提升職業院校的辦學實力和水平
(十二)建立和完善遍布城鄉、靈活開放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網路。
各市、縣原則上均須有一所由公共財政投資為主的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在合理規劃布局、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各設區市對新批准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要加快建設步伐,繼續辦好現有的中等職業學校。各縣(市、區)要重點辦好一所起骨幹示範作用的職業教育中心(中等職業學校)。依託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有關中國小和其他培訓機構,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社區要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服務。企業要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培訓制度。
(十三)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
繼續實施縣級職教中心專項建設計畫,使其成為人力資源開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術培訓與推廣、扶貧開發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基地。“十一五”期間,全省新建縣級職業教育中心26個,實現縣縣建成職教中心的目標。縣級職教中心要明確辦學方向,加強專業建設,深化內部管理改革和辦學機制創新,提高辦學效益和水平。各市、縣要安排資金改善縣級職教中心辦學條件。中央及省級職業教育專項資金要以獎勵等方式支持建設力度大、進展快、效益好的縣級職教中心。
(十四)加強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
實施職業教育示範性院校建設計畫,在整合資源、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的基礎上,於“十一五”期間創建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80所,重點建設50所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和5所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每所學校建設2個以上特色鮮明、水平較高、起骨幹示範作用的專業,努力提高這些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進他們在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和機制中起到示範作用,帶動全省職業院校辦出特色,提高水平。“十一五”期間,全省重點建設300個省級示範專業(點)。2010年以前,中等職業學校不升格為高等職業學校或併入高等學校。
(十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省、市、縣三級財政每年要安排專項經費支持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建設和師資培訓工作。依託省內高等院校,加大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力度;依託中央在陝各有關高等學校師資培訓基地,擴大職業學校專業師資培訓規模;全省新建和完善職業教育專業師資培訓基地5個。到2010年,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合格率達到75%,“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專任教師總數的30%。
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制訂職業教育兼職教師聘用辦法,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職業院校中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師,可按照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試行條例的規定,申請評定第二個專業技術資格,也可根據有關規定申請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制訂職業院校教師職務資格評聘辦法和標準,實行分類單獨評審。
五、積極推進體制與機制創新,增強職業院校辦學活力
(十六)推動公辦職業學校辦學體制改革與創新。
發揮公辦職業學校在職業教育中的主力軍作用。公辦職業學校要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和境外資金,探索以公有制為主導,產權明晰、多種所有制並存的辦學體制。推動公辦職業學校資源整合和重組,引入競爭機制,使資源進一步向具有競爭優勢的骨幹職業院校集中。
(十七)深化公辦職業學校以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為重點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
進一步落實職業院校的辦學自主權。中等職業學校校長逐步推行公開選聘、競爭上崗,實行校長負責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高等職業院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全省各級政府及其教育、人事等部門要按照責、權、利相統一原則,切實落實職業學校校長在教師聘用、經費支配、教學管理和學校建設中的各項權利與義務。全面推行教職工全員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科學設崗、按崗聘用、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嚴格考核,建立能夠吸引人才、穩定人才、合理流動的制度。深化內部收入分配改革,將教職工收入與崗位貢獻掛鈎,以崗定薪、優績優酬,調動教職工積極性。推動學校教職工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
(十八)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把發展民辦職業教育作為擴大職業教育辦學規模的新增長點。
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陝西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把民辦職業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十一五”期間,建成一批起示範作用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和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到2010年,全省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人數占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的25%。加大對民辦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師資隊伍建設、招生和學生待遇等方面,對民辦職業院校與公辦學校一視同仁。依法加強對民辦職業院校的管理,規範其辦學行為。支持鼓勵職業院校積極引進優質資源,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中外合作辦學,開拓畢業生國(境)外就業市場。
六、依靠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密切結合
(十九)實施校企合作計畫。
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與省內職業技術院校建立校企合作關係,共同參與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市、縣兩級政府要引導、協調和支持經濟效益好、就業人數多的企業搞好與當地職業技術學校的合作。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最後一年要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時間不少於半年。職業院校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企業與學校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全省高等職業學院和省級以上重點職業學校都要積極主動加強與企業的緊密合作,與企業簽訂合作辦學協定,促進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密切結合。
(二十)企業要強化職工培訓,提高職工素質。
要繼續辦好已有職業院校,企業可以聯合舉辦職業院校,也可以與職業院校合作辦學。企業有責任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學生實習期間,企業要與學校共同做好學生實習中的勞動保護、安全等工作。對實習學生支付報酬的企業,政府將給予相應稅收優惠。
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的規定,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
(二十一)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在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指導下,開展本行業人才需求預測,制訂教育培訓規劃,組織和指導行業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工作;參與制訂本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標準、職業技能鑑定和證書頒發工作;參與制訂培訓機構資質標準和從業人員資格標準;參與國家對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評估和相關管理工作。
(二十二)探索職業教育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的路子。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以示範性職業院校為龍頭、重點職業院校為骨幹、行業企業為依託,組建以專業為載體的區域性職業教育集團,在師資、設備、教學、生產基地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七、嚴格實行就業準入制度,全面推進和規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二十三)嚴格實行就業準入制度。
用人單位招錄職工必須從取得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培訓合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擇優錄用,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凡屬國家和省上規定實行就業準入控制的職業(工種),必須從取得相應職業院校學歷證書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屬於一般職業(工種),必須優先錄用取得職業院校學歷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從事個體工商經營的人員,必須接受相應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勞動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門要加大對就業準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力度。對違反規定、隨意招錄未經職業教育或職業培訓人員的用人單位給予處罰,並責令其限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二十四)全面推進和規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加強對職業技能鑑定、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評價、職業資格證書頒發工作的指導與管理。加大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力度,鼓勵有條件的行業、企業建立職業資格鑑定培訓考核機構,開展培訓與鑑定服務工作。
八、多渠道增加經費投入,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保障條件
(二十五)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十一五”期間,省政府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各計其功”的原則,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主要用於中央項目配套、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培養培訓、貧困生資助和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各設區市政府要進一步增加職業教育投入,2006年底前,要設立職業教育專款,主要用於省級項目配套、區域實訓基地建設和示範專業建設等。各縣(市、區)政府要逐步加大財政投入和資金籌措力度,重點建設好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各級政府的投入資金將逐步實現與職業院校辦學績效掛鈎,對就業率高、辦學效益顯著的職業院校,打破行業和所有制界限,將優先給予項目資金支持。制訂陝西省職業院校學生人數平均經費標準。
全省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確保各項職業教育經費及時、全額用於職業學校,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全省各級審計、監察部門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經費落實情況的檢查、監督力度,對於違規違紀行為,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二十六)進一步落實城市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政策。
從2006年起,市、縣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未完成“普九”任務的縣不低於20%,已完成“普九”任務的縣(市、區)不低於30%。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展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可按規定享受再就業培訓補貼。省、市安排的扶貧資金要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培訓的投入力度。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捐資助學,對通過政府部門或非營利組織向職業教育的資助和捐贈,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合理調整、制訂職業院校的學費標準。
(二十七)建立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助學制度。
省、市、縣各級財政要安排專項經費,幫助農村貧困家庭和城鎮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中等職業學校要從學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獎學金、助學金和學費減免,並把組織學生參加勤工儉學和半工半讀作為助學的重要途徑。金融機構要為貧困家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提供助學貸款,各地要把接受職業教育的貧困家庭學生納入國家助學貸款資助範圍。要通過助學金、獎學金、助學貸款等多種形式,對貧困家庭學生和選學農業及地礦等艱苦行業職業教育的學生實行學費減免和生活費補貼。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資助,按現行國家有關高等學校學生資助政策執行。
九、強化政府統籌,切實加強領導,營造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十八)進一步強化政府對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管理。
全省各級政府都要建立職業教育工作協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擔任,統籌協調職業教育工作,及時研究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的有關問題。省政府將重點做好行業、部門的協調和督促工作,出台發展職業教育的相關政策,落實職業教育發展的保障條件。設區市政府要重點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政策落實、資源整合、學校布局、專業結構的統籌,做好區域內行業、部門之間職業教育工作的協調和溝通。縣級人民政府要按照與普通高中建設規模相當、投入相當的原則,建設好縣級職教中心,重點抓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農村職業教育的培訓網路建設。全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巨觀管理,勞動保障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職業教育的有關工作,逐步形成對職業教育各盡其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格局。
(二十九)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把職業教育工作納入目標管理,作為對主要領導幹部進行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並接受人大、政協的檢查和指導。
建立職業教育工作定期巡視檢查制度,把職業教育督導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強化監督、指導、評估與檢查。加強職業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充分發揮社會團體和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為職業教育巨觀管理和職業院校改革與發展服務。
(三十)逐步提高生產服務一線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研究制訂優秀技能人才特殊獎勵政策和激勵辦法。定期開展全省性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對優勝者給予表彰獎勵。
大力表彰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與先進個人。廣泛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弘揚優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貢獻,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社會風尚,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四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