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2010年3月3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促進銅川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
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銅川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
陝政發〔2010〕13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銅川市是以煤炭開採業為主的資源型城市,建國以來在保障能源供給方面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銅川經濟發展面臨著一些特殊困難和問題。煤炭資源逐漸減少,工業增長仍依賴於資源消耗;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就業吸納能力明顯不足;生態環境雖趨好轉,但主要污染物排放仍處於超載狀態,水資源緊缺矛盾仍未緩解,採煤沉陷區治理面積仍然較大;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城市功能不完善、社會保障水平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棚戶區改造任務相當繁重。2009年,國務院將銅川市確定為全國第二批
資源枯竭城市,為銅川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促進和加快銅川經濟轉型,對實現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貫徹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促進我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建設西部強省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38號)精神,加快推進銅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促進銅川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深入貫徹落實
科學發展觀,以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堅持走
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
循環經濟、
低碳經濟,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接續產業,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水平;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著力提高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高生態化水平,促進銅川資源型城市順利轉型,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二)發展目標。到2015年,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接續產業和服務業比重明顯提升,資源型城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基本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退出機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所提高。到2020年,建成我省重要的現代建材產業基地、汽車及航空業零部件製造基地、城郊都市型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基本形成以接續產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進一步配套完善,在全省率先推進城鎮化;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早日把銅川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能力強、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美的渭北區域性中心城市。
二、加快推進產業升級轉型
(三)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立足銅川資源優勢和產業結構特點,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依據轉型規劃,利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煤炭、水泥、鋁冶煉等傳統產業,保持煤炭行業持續穩定發展;水泥生產全部採用新型乾法工藝,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競爭力;推進煤電鋁一體化建設,不斷延伸產業鏈,把銅川打造成我省重要的現代建材產業基地,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加快培育壯大接續產業。積極承接東部地區及西安產業轉移,充分發揮現有工業基礎優勢,重點培育現代建材、裝備製造、材料加工和生物醫藥等四大接續支柱產業。依託現有水泥、陶瓷等企業,重點發展特種水泥、新型牆體材料、節能環保型門窗及家具加工、新型陶瓷及潔具等產業,形成實力雄厚、關聯性強的現代建材產業集群;依託現有裝備製造企業,鼓勵引進、更新設備,大力發展重型和微型汽車零部件、航空零部件、輸變電設備等零部件裝備製造產業;依託現有鋁冶煉及加工企業,加快發展鋁鎂合金、航空鋁型材及PVC管材等來料加工產業;依託省級孫思邈中藥材基地,建立研發中心,支持龍頭企業大力開發傳統醫藥產品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醫藥產品,培育壯大生物醫藥新興產業。省級有關部門在制訂產業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布局等方面適當向銅川傾斜,幫助加快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五)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發揮毗鄰西安都市圈區位優勢,建設一批煤炭、建材、農產品物流園區及大型便捷購物中心,形成陝西最大的建材物流配送基地和面向西安的商貿服務中心。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和服務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大力發展歷史文化旅遊、紅色旅遊和工業旅遊,重點支持玉華宮、照金—香山、藥王山、陳爐古鎮等景區、景點配套設施建設,改善服務環境。支持舉辦“冰雪節”、“中醫藥養生節”等特色旅遊節慶活動。充分利用現有煤礦舊礦井遺蹟,將關閉的煤礦礦井改造成工業遺址公園、科普教育園區,不斷豐富旅遊產品。
(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和食品加工業。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圍繞城市發展需要,大力發展城郊型現代都市農業,重點支持優質果業、畜牧業、觀光農業、花卉苗木、農副產品及飼料加工六大生產基地建設,形成具有配套供應大中城市並各具特色的農業優勢產業基地。加快果業深加工項目建設,鼓勵支持省內外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建立農產品原料和加工基地,形成龍頭帶動、農戶支撐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加大對現有食品企業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省內外知名的綠色食品企業和有競爭力的名牌產品。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七)積極推進交通運輸網路建設。加快西安-銅川-延安高速公路第二通道建設,促進銅川與
西安地區的緊密融合。抓緊推進合陽-鳳翔、大荔-鳳翔兩條橫向高速通道及西安-銅川城際快速鐵路的前期工作,推進既有鐵路擴能工程,形成鐵路環狀路網,提高鐵路運輸能力。儘快啟動耀州至旬邑、210國道及305省道部分路段改造工程,加快客運站場建設,加大幹線公路養護力度,進一步提升銅川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
(八)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加快龍潭水庫建設進度,儘快與馬欄引水、桃曲坡水庫聯合調節運用,解決近期供水問題。做好區外調水遠期規劃,加快涇河向市區工業、生活補水及黃河幹流引水工程前期工作。
(九)加強能源開發建設。堅持挖潛改造、穩產提升,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體,加大煤炭資源開發整合力度,率先推進對小煤礦的重組、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安全生產水平。強化煤礦瓦斯抽采利用,充分利用煤層氣發電等多種途徑提高煤層氣利用水平。重點建設銅川新區330千伏變電站,新建一批110千伏、35千伏輸變電設施,全面完成35千伏以上老舊設備改造,實現電網智慧型化,增強電網供電可靠性。繼續推進華能銅川電廠二期及銅川鋁業公司自備電廠項目前期工作。支持新農村電氣化和太陽能、生物質燃料、沼氣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擴大電氣化鄉(鎮)村建設比例,提高農村電網建設標準化管理和服務水平。
四、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十)努力提升城市化水平。按照《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確立的銅川次核心城市戰略定位,抓緊實施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以城市道路、給排水、供氣、電力、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區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新城區功能,大力發展公共運輸網路,建設新老城區間快捷便利的交通道路。以創建衛生城市、環保城市為目標,改善市容市貌,不斷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拓展城市空間,構築“北市區—黃堡—董家河—耀州區—新區—坡頭”城市帶格局,推進西銅同城化發展。
(十一)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積極推進銅川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每年根據銅川市用地需求,省上優先安排建設用地指標。統籌城鄉建設規劃,按照城市化標準加大全市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對重點鎮、特色鎮和新農村示範點的建設投資力度,完善道路、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和教育、文化、醫療、商貿等服務功能,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
(十二)進一步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完善租賃補貼制度,實施城市危舊房改造,不斷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條件。力爭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17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任務。繼續支持銅川加快中央下放煤礦棚戶區改造步伐,對難以實現商業開發的棚戶區改造,省政府給予適當支持。
五、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十三)大力推進節能減排。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積極發展循環經濟,開展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建設,大力推進粉煤灰、煤矸石、礦渣等資源綜合利用,提高工業固體廢棄物利用率。建立和完善可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促進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排放。強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鼓勵支持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進一步完善差別電價、差別水價和排污權交易制度。加快淘汰水泥等落後生產能力,積極推進節水及中水回用工程,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確保“十二五”末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產品單位能耗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明顯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
(十四)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支持銅川水泥粉塵污染治理,省政府對銅川水泥企業污染治理的補助政策延長到2013年,確保全面完成綜合治理任務。繼續加大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力度,搞好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加快實施銅川行政區域內漆水河、沮河、趙氏河流域三個“大水工程”,高速路寬幅林帶和直觀山坡、新區周邊和重點區域、三條流域的三個“大綠工程”。省級有關部門在安排土地整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態治理工程時,適當向銅川傾斜。
(十五)推進工業園區發展。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堅持“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進、園區化承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延伸煤、電、鋁、建材產業鏈,重點建設新區裝備製造工業園、坡頭載能工業園、黃堡水泥陶瓷工業園、董家河航汽鋁工業園等四大園區,提高綜合效益。省級各類專項發展資金優先支持園區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和服務平台建設。
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十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支持銅川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最佳化資源配置,改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及高等教育辦學條件,著力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依託現有高等教育資源,最佳化學科專業結構,大力培育高技能型、套用型、複合型人才,適應經濟轉型需要。
(十七)加快就業與再就業工作。完善就業培訓和服務體系,加快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農民工培訓示範基地和再就業培訓基地建設,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省上每年從中省就業專項資金中給予補助,用於支持銅川開展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
(十八)完善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城鄉公共衛生、農村和城鎮社區基層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較為完備的市、縣、鄉、村四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十九)健全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基本醫療保險的歷史欠賬問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支持開展城鄉統籌基本醫療保險試點,不斷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逐步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支持銅川率先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七、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二十)建立和完善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轉變職能,提高效率。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加快推進企業重組、兼併、破產步伐。擴大非公有資本投資領域,積極培育和發展民營企業,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抓好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構築創新人才高地,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水平。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全方位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同國內外、省內外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交流,努力開創銅川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八、加大經濟轉型的政策支持力度
(二十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省上建立支持銅川資源枯竭型城市扶持資金,作為國家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資金的配套,用於支持接續替代產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列入轉型規劃的項目,省產業引導資金、技改資金等專項資金予以優先安排。從2010年到2015年,銅川市上繳的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省級留成部分,通過項目支出的形式,原則上全部用於銅川相關建設與發展項目。同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積極探索建立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
(二十二)強化金融服務。圍繞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積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銅川可持續發展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機構在銅川設立可持續發展專項貸款。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融資,支持銅川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支持銅川區縣成立小額貸款公司,滿足中小企業信貸需求,完善對“三農”的金融服務。支持銅川市引進和設立創業投資、產業投資等股權投資基金。
(二十三)加強資源勘探開發。從省礦產資源相關收益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進一步加大支持銅川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力度。對新探明的煤炭資源,優先支持銅川相關企業取得探礦權、採礦權,用於重大轉化項目建設。對小型及小型以下規模的煤炭資源採礦權,省市建立和完善礦業權設定商調函制度,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加大銅川礦業權出讓力度。對小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的審查、備案,由銅川市組織開展。
九、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四)落實工作責任。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省級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促進銅川市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省級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增強大局意識,根據本意見精神,抓緊研究制訂配套政策措施,幫助銅川市解決經濟轉型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銅川市要以可持續發展統攬工作全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加強與省級有關部門銜接,編制實施好轉型規劃,用足用好國家和省上的各項支持政策,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銅川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