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理工大學漢水流域歷史文化研究所

陝西理工大學漢水流域歷史文化研究所創建於2001年,是以陝西理工學院歷史文化系從事該學科研究的專業人員為主要研究力量,聘請其他高校及地方文化文物部門研究人員共同參與,以漢水流域歷史文化為研究對象的專門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理工大學漢水流域歷史文化研究所
  • 所屬機構:陝西理工大學
一、 研究所的研究特色
陝西理工大學漢水流域歷史文化研究所,主要依託中國歷史一級學科,以漢水流域為軸心、以西隴海經濟帶和長江中上游經濟帶之間的廣大地域為研究範圍,以歷史、地理、文化、經濟的區域綜合研究為特色,探索具有自身特點的區域研究道路。
1.研究對象:一山﹙秦巴山地﹚、一道﹙古今蜀道﹚、三水﹙漢水、渭水、嘉陵江﹚、四區域﹙關隴、成渝、江漢、中原﹚。
2.研究宗旨:西北西南結合,服務西部大開發事業;自然人文結合,揭示區域發展規律;秦嶺蜀道結合,促進西部生態文明建設;史地學科融合,創建全新的區域開發學;理論現實結合,服務秦巴山地的保護與開發;全局局部結合,探索陝南的突破之路;學科專業結合,突出陝理工辦學特色;求實創新結合,爭取科研教學第一流。
3.研究特色:其一,區域特色。以漢中盆地為圓點、陝南為核心、秦巴山地為載體,以中國內陸腹地四大經濟文化核心區的互動為背景,探索核心與邊緣、城市與區域的發展規律。其二,綜合特色。區域研究是以歷史學為主兼融地理學、經濟學等學科,進行跨學科綜合研究。其三,服務特色。強烈的問題意識和現實關懷,是研究所科學研究的出發點與立足點;打通歷史與現實、融通文化與經濟、貫通人文與自然,提高研究水平為現實服務。
二、 研究所的建設情況
1.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的研究隊伍。歷史文化研究所現有11位研究人員,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講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4人,具有碩士學位者5人。研究隊伍的職稱、學歷、年齡、學緣結構比較合理,陣容整齊。
2.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所的科研有三大研究方向:區域史與區域發展研究、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資源與區域旅遊開發研究。三大方向既有分工又有聯繫,形成了以區域為對象的全方位研究態勢,特別是對漢中市的研究已形成了初步的體系和特色。其中兩漢三國文化研究是區域史研究的重點,力爭成為全國漢文化的研究重鎮。
3.取得了一批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005年以來研究所公開發表論文252篇,出版專著5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社科項目2項、省級社科基金5項、教育廳項目10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項,每年都有學者多次參加學術交流會,並承辦國際學術研討會一次。
4.產生了比較大的社會服務影響。研究所的專家教授主動走出書齋、跨出校門,投身於為區域經濟服務,中央電視台和中國旅遊報等中省市媒體多次採訪研究所的專家;研究所先後與漢中市縣兩級政府聯合舉辦了“西漢高速公路開通與漢中旅遊發展”學術研討會等學術會議,有幾位教授擔任市縣經濟社會發展顧問,經常參與地方政府的各種活動,為漢中的率先突破發展建言獻策,產生了較大影響。
5.積累了數量較多的區域研究文獻。豐富的區域研究文獻資料,是了解認識區域的前提。研究所已初步購得《中國西北文獻叢書》、《陝西省圖書館藏稀見方誌叢刋》等古今地域文獻,為科學研究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三、研究所的發展前景
漢水流域位於黃河與長江兩大文化板塊之間,是中華大陸地四大經濟文化區核心,因此我們要敢於擔當,不辱使命。我們要在現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廣泛搜求明清以來的地方志、家譜、石刻文獻等資料,建立區域研究的信息中心。經過5—10年的埋頭開拓,將歷史文化研究所發展成為省內外著名的漢水流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