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澄合礦區

澄合礦區地處陝西省澄城合陽縣境內,居住人口65800人。位於渭北煤田東部,區內煤炭開採悠久,至今已有600餘年歷史,礦區東部長67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約1718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澄合礦區
  • 東部:瀕臨黃河
  • 居住:人口65800人
  • 位於:渭北煤田東部
概況,礦區歷史沿革,生產礦井及負責人,

概況

西自洛河,北與蒲白礦區為鄰;東部瀕臨黃河,同韓城礦區相鄰;北部以黃龍山南麓為深部邊界,南部的煤層及風化帶為自然邊界。 礦區煤炭總地質儲量為85.8億噸,其中詳查18.6億噸,精查3.8億噸。煤種主要有瘦煤貧煤,煤炭的工業用途主要供動力用煤。礦區交通較為方便,西(安)候(馬)線經過礦區東部;西(安)延(安)線沿洛河而上,經過礦區西部邊界;礦區有兩條運煤專線,連線各生產礦井,108國道、西韓公路、渭黃公路皆穿過礦區,形成公路網,礦物局所屬礦、長等均有礦區公路相連。

礦區歷史沿革

澄合礦區煤炭開發,起源於元末明初,距今600餘年。明嘉靖年間,澄城縣已燒用堯頭鎮生產的煤炭,清順治光緒年間煤炭開採向東發展到下埝、寺前一帶。光緒30年(1904),官辦天官靈煤井,規模較大,有員工40人左右,日產原煤4噸,不足本縣使用。次年,知縣培林獎勵人民在堯頭、石溝買地鑿井,煤炭產量增加,除供應本縣外,尚有餘量運銷大荔、朝邑、合陽等縣。
民國元年(1912),新開煤井10口,至民國九年(1920),增開22口。抗日戰爭爆發後,河南等省難民大量湧入堯頭鎮,為礦區提供了勞動力,加之煤炭外銷量增加,縣鄉紳士、富戶軍政官吏紛紛投資辦礦,從民國27年(1938)到民國33年(1944),新建煤井24口,年產原煤6萬噸。1948年5月,澄城礦區解放,堯頭地區煤井有47家,礦工約千餘人,年產原煤8萬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礦區煤窯多系私人合股經營,煤炭開採規模甚小,系土法開採,自然通風,且無一定計畫,亂采亂挖,時興時廢。經營者只圖賺錢,不重視安全。生存環境極為惡劣。在資本家和封建把頭種種壓榨剝削下,煤礦工人衣難遮體,食無飽腹,住不擋風,生活極端困苦,礦區煤礦生產受到嚴重的制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至1952年,礦區進行了民主改革,對私營工商業進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經過整頓關閉16家私人煤井,合併保留了18個礦井,有職工998人,年產原煤12萬多噸。1956年,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進入高潮,煤礦全行業實行公私合營,統稱為澄城縣公私合營新生煤礦。1956年至1958年,國家投資179.97萬元對新生煤礦進行改造,隨之改名為澄城煤礦,隸屬中共澄城縣委工業部領導,成為地方國營企業,職工有2800多人,年產原煤25萬噸。1959年,澄城煤礦劃歸蒲城礦務局領導,成為省屬企業。1965年,劃歸渭北煤炭工業公司領導,1969年改為渭北煤炭工業公司澄城煤礦。
1969年4月,陝、甘、青、寧四省(區)三線建設座談會在蘭州召開,為陝西煤礦建設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1970年初,遵照毛澤東主席“三線建設要抓緊”的指示,澄合礦區開始了大規模建設。2月,陝西省澄合礦區煤礦建設指揮部成立,由軍代表、煤礦領導幹部和澄城合陽兩縣革委會領導幹部組成7人領導小組。是年,從煤炭部第88、87工程處、西安煤炭設計院、臨潼煤礦工人療養院、銅川、軒崗、霍縣、陽泉等礦務局、國家測繪局調入幹部職工5400多人。招收渭南縣民工(又稱三線戰士)2800人,從合陽、澄城、臨潼、淳化、寶雞、周至招工1230多人。接收國家統一分配的大學生132人。1974年又整建制調入韓城礦務局建築工程處職工1100人,1980年從鎮巴煤礦調入職工860人。組成了建築安裝工程處、建井工程處、鐵路工程處等基本建設隊伍和礦井生產隊伍。當時的口號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按照“邊勘探、邊設計、邊施工、邊生產”的方針,礦區地質勘測、礦井設計、施工和水電路建設同時全面鋪開,廣大幹部、職工風餐露宿,艱苦奮戰,克服各種困難“大幹快上”,使在建礦井陸續簡易投產。
1970年至1980年,相繼投產的礦井有二礦、曹村礦、權家河斜井、一礦、董家河礦。
從1970年至1989年,針對投產礦井存在的問題又先後對二礦、權家河礦、董家河礦進行多次技術改造,完善配套建設項目,形成了年產15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1983年7月至1988年12月,王村煤礦建成投產,設計年生產能力為150萬噸。
在礦井建設的同時,地面配套建設也在加緊施工,陸續建成投入使用。1974年,礦區15.3公里油渣公路建成通車;1978年、1988年,礦區西、東兩區鐵路專用線通車運營;至1988年,相繼建成6千伏和110千伏的西區、東區變電站,保證了礦區用電;至1995年,建成規模為服務於年產360萬噸生產能力的機電修配廠、330萬噸年的總坑木場、入洗能力為45萬噸每年的二礦洗煤廠、總倉庫、綜合通訊工程、地質勘探基礎公司、救護大隊、消防隊以及醫療、文教設施和局礦機關建設等。
1970年至1995年,共完成基本建設投資54236.65萬元,其中國家預算內投資撥款23841.65萬元。地面建築工程749597平方米,礦區建設形成規模,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具備。
澄合礦務局的迅速崛起,給地方煤礦發展帶來了機遇。1995年末,建有地方國有煤礦5個:澄城堯頭煤礦、堯頭斜井,澄城曹村煤礦,合陽縣第一煤礦、第二煤礦,生產原煤87.82萬噸。有鄉鎮、股份、個體煤礦71個,生產原煤55.66萬噸。1988年1月,澄城縣被列入全國重點產煤縣。

生產礦井及負責人

澄合礦區現有生產礦井及負責人如下
王村煤礦
王權利
王村斜井
胡 鵬
董礦公司
吳兆軍
二礦公司
張英旭
權煤公司
王金栓
合陽公司
王建芳
董東公司
陳永光
百良公司
郭林生
西卓煤礦籌建處
劉志利
山陽煤礦籌建處
張 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