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古代石刻藝術》是1995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李域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古代石刻藝術
- 作者:李域錚
-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年12月1日
- 頁數:343 頁
- 定價:7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805467160
《陝西古代石刻藝術》是1995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李域錚。
《陝西古代石刻藝術》是1995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李域錚。12內容簡介《陝西古代石刻藝術》是作者在多年研究碑林的基礎上,有加以擴充,以陝西地區的石刻藝術為代表,用較多的文字和圖版,總結分析了我國古代石刻藝術...
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Shaanxi Han Tang Stone Sculpture Museum)是中國第一家以古代石刻為主題的非國有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自2012年開館以來,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近10萬人次,並與多家學校合作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吸引數以千計的石刻愛好者以及師生們前來研學。館藏石刻類文物400餘件,展出精品100餘件...
唐昭陵六駿石刻是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立於陝西省鹹陽市禮泉縣唐太宗昭陵北司馬門內的6塊大型浮雕石刻,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一作特勤驃)”“青騅”“颯露紫”。其中,“颯露紫”和“拳毛騧”兩石刻在1914年時被盜,輾轉於文物商之手,最後流失海外,後入藏美國賓夕法尼...
《考古陝西:雕刻時光》是2016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榮。內容簡介 《雕刻時光:陝西古代石刻/考古陝西》以陝西地區的石刻藝術為代表,用較多的文字和圖版,總結分析了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不同風格,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我省石刻藝術品類及其藝術特徵,脈絡清晰,圖文並俱,為深入地了解西安碑林及陝西各地石刻...
碑林,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刻類第1號)、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18個特殊旅遊景觀之一,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三學街十五號。碑林的源頭可追溯至唐代立於帝都長安務本坊國子監內的《石台孝經》《開成石經》,正式創始者為北宋名臣呂大忠...
這些石刻是研究古代交通及書法藝術的珍貴材料。地理位置 褒斜道位於漢中市北50千米,是古代連線關中與漢中的一條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兩河谷,貫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漢代褒中縣(今陝西省漢中市與勉縣交界處)褒口、經三交城、赤崖,溯褒水 河而上,出斜谷至眉縣,全程235千米。褒斜道為秦昭王時所開,當時...
北至200米處為絕對保護區;東至河東的漢王城,西至連城山頂約1.5千米,北至鷹咀崖,南至褒惠渠大壩約4.5千米為一般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北18千米的褒谷口。交通信息 距漢中市區18千米,可從市區乘102路、21路公車直達景區大門。
陝西華廈古代藝術博物館是陝西省寶雞市的一座非國有博物館,2013年成立,致力於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沿革 陝西華廈古代藝術博物館坐落在周秦文化發源地-寶雞,博物館於2013年成立,前身為陝西華廈石刻博物館,是寶雞華廈(集團)房地產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寶祥先生出資建立的一座非國有博物館,是中國博物館...
從泰山石刻到西安碑林,從安徽古民居的石刻到陝西渭南鄉村的拴馬石,從雲岡石窟到大足石刻,洋洋大觀,不一而足,雖然由於歷代大量破壞,但是至今遺存下來的石刻仍然數量驚人,使我們可以感覺到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石刻的興衰,把握石刻發展變化的大致脈絡。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精華數不勝數,在世界石刻藝術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
西安碑林博物館石刻藝術館項目獲此殊榮,新石刻藝術館項目成功榮獲“魯班獎”,成為此次獲獎項目中體量最小的建築項目,能榮獲此獎實屬不易。該項目自開工奠基以來,歷時二十個月,開創思路,精心施工,嚴格管理,2010年主體工程獲陝西省“長安杯”獎項。該項目申報“魯班獎”歷時半年,經過提名、初審、複審和最終評審...
新中國成立後,這些古代碑石得到了進一步保護:1971年,遷到藥王山保存;1989年,建成新館陳列,總計存放陳列古代碑石74塊,80%以上的碑石都是南北朝時期的四面造像碑。這些碑石被譽為“歷史藝術的璀璨明珠”,是我國石刻藝術的瑰寶。其中包括姚伯多造像碑、魏文朗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青龍魏碑等珍品,張僧妙...
趙力光編著的《古代建築石刻藝術》卷主要介紹西安碑林博物館內的古代建築及館藏畫像石、陵墓石刻、佛教造像等。 趙力光,1955年生,祖籍河北樂亭,畢業於復旦大學。為二級研究館員,長期從事文物博物館方面的工作。2005年至2015年任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現任陝西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兼職教授,曾任...
陵墓石刻 唐代陵墓石刻。原為陝西省三原縣東北高原上唐高祖李淵獻陵前石刻。初唐陵墓石刻尚未形成定製,雕刻者在創作上有選材的自由。此犀體積感強,比例也不失其真,刀法粗獷,僅刻劃頭部和頸下皮紋以增強形象的生動性。它體態雄渾,給人以巨大莊嚴的冷峻感,充分展現了帝陵石刻“以重天子威德”的審美效果。石犀上...
西安古代石刻藝術研究會 西安古代石刻藝術研究會是2014年6月10日登記成立的社會團體。業務範圍 古代石刻藝術研究,學術交流(法律法規規定必須辦理行政許可才能開展的業務活動,必須在取得相關許可後方能進行)。註冊地址 西安市高新區高新六路21 號。
石鼓發現後,曾經多次輾轉遷徙。現原石保存在故宮博物院中。陝西歷史博物館裡可看到複製品。石刻之最 石刻藝術 醫學論著 中國最早的石刻醫學論著是南齊.褚澄(公元?-483年)所撰的《褚氏遺書》(一卷)。該書始著錄於《宋史.藝文志》。根據後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蕭淵序所記載,《褚氏遺書》是在唐末黃巢...
白雲觀,有殿堂廟宇54座,其他大小建築45處。保存彩色壁畫1300餘幅、碑碣172塊,匾額40餘塊,還有石獅、古鐘、旗桿、浮雕、彩繪、石刻等眾多珍貴文物。白雲觀,集道教諸神於一山,融明、清建築藝術為一體。1957年5月30日被陝西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又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旅遊風景名勝區...
明清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由動亂、復甦、繁榮又走向崩潰的最後一輪循環的周期,當時的建築藝術,還是沿著古典藝術析傳統向前發展,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史上的最後一座高峰。明代的宮苑、陵邑的規模都十分宏大,附麗其中的建築石刻藝術也取得了不少創新的成就。清肛的離宮園林,更是在規模質量上超過了明代。石刻華表...
昭陵與其陪葬墓共同展示了唐初空前的政治大團結,以及對後人的諄諄告誡;唐太宗李世民命著名藝術家閻立本主持設計,將自己生前騎乘過並壯烈戰死的六匹駿馬以高浮雕形式刻畫上石,作為自己陵墓的主要紀念物,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石刻藝術傑作——昭陵六駿。這樣做與一般帝王陵上安置粉飾太平的吉祥瑞獸完全不同,聽起來也似乎...
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現藏陝西茂陵博物館。石雕原來主要分布在茂陵陪葬墓霍去病墓墓前及墓四周,共有16件。這些石刻題材多樣,雕刻手法十分簡練,造型雄健遒勁,古拙粗獷,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大型圓雕工藝品,也是漢代石雕藝術的傑出代表,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
綏德石雕工藝是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種類繁多,用途各異,據調查統計,按照不同用途可分為七大類別。其精湛的燒制技藝,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內容介紹 一是與人民生活最為貼近的石宅居、石器具等石文化大觀。精美別致的石窯洞“明五暗二六廂窯“硬錘...
陵墓石刻群 古唐代陵墓石刻群的主要部分集中於陝西關中地區,共有19位皇帝的18座陵墓和許多陪葬墓。其中有14座陵因借山勢,以增強整體布局的宏大氣勢,是雕刻群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的成功範例(見古唐石刻陵墓)。石刻內容早期諸陵差異較大,乾陵(高宗、武則天合葬陵)以後,逐漸規範化。配置於神道的石刻主要由華表、...
西安碑林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三學街文廟舊址,是一座收藏、研究碑石墓誌及其它古代石刻藝術品的博物館,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主體。碑林中薈萃了中國古代精美碑石藝術,石碑眾多,還有豐富的碑石墓誌、石刻藝術品。內容簡介 路遠研究員在中國古代石刻研究領域中勤奮耕耘,創穫頗多。全書有關碑刻研究的論文,上至漢魏,下...
古代褒斜道南出褒谷,就穿行於這個隧道中。褒斜道是由陝西關中地區通到蜀郡(今四川省西部)去的一條道路。石門所在地兩山對峙,有“虎峰”、“熊山”之勝,有漫道雄關之險,褒水奔流於兩山之間,其浪激時如飛雪翻滾,沉靜時如“浮浪玉盆”,勝似圖畫一般。這裡的摩崖石刻很多,達到百餘品。其中《石門十三品》...
1988年,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宿白參觀了彬州市大佛寺之後,讚譽這處石窟群為我們推想大唐長安的佛教藝術提供了實物依據。德國巴伐利亞州文物保護局局長讚美大佛寺石窟造像“堪與巴黎聖母院媲美”。文物保護 1956年,陝西省撥款,彬州市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持修繕了大佛寺。1956年08月0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
總之,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狀況、風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藝術品,也是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資料。成就地位 從描繪內容看 漢畫像石所描繪的撲朔迷離的宇宙世界,莽莽蒼蒼,橫無際涯,具有一種盪人心魄的巨大震撼力。這種深沉雄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