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南紅軍歌謠

陝南紅軍歌謠

陝南紅軍歌謠是在紅軍時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陝南革命老區,用漢語創作、傳唱的歌謠 。

它是紅軍和當地革命人民用鮮血澆灌出來的一簇簇有生命的鮮花,是一部真實記錄和謳歌紅軍時期鄂、豫、陝蘇區和川、陝蘇區英勇奮鬥的“史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南紅軍歌謠
  • 所屬地區陝西 · 安康 · 漢陰縣
  • 遺產編號:I-17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遺產級別:省
  • 申報日期:2007年
  • 申報單位:漢陰縣文化旅遊廣播電視局
藝術簡介,藝術內容,主要價值,藝術特色,道具資料,歷史淵源,

藝術簡介

位於陝南地區重鎮的安康市漢陰縣,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江橫貫東西,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是陝南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土地革命時期陝南重要革命力量——陝南抗日第一軍的誕生地。
由於屬陝南革命老區,在紅軍時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有著光榮的鬥爭歷史,加之地處南北過渡的地理位置,文化多元化發展並存,編歌、唱歌、流傳革命紅色歌謠,世代傳承形成了基本條件。

藝術內容

陝南屬於多民族地區,陝南紅軍歌謠主要是用漢語創作、傳唱的。
我們目前收集的陝南紅軍歌謠2000多首,內容豐富,約50萬字,分類歸為26輯。1、紅色歌謠萬萬千;2、苦難的歲月;3、歷史的歌;4、世道不平出紅軍;5、窮人盼紅軍;6、聽說紅軍來了;7、紅軍來了世道變;8、紅軍到陝南;9、陝南紅了半邊天;10、大巴山上紅旗飄;11、山窩裡建起蘇維埃;12、歌頌毛澤東和紅軍將領;13、紅軍戰鬥之歌;14、紅軍處處為窮人;15紅軍窮人一條心;16讚頌紅軍;17軍民魚水情;18、跟上紅軍鬧革命;19、當兵就要當紅軍;20、紅軍抗日離川陝;21、盼望紅軍快回來;22、跟著黨員鬧革命;23、革命正氣歌;24紅色情歌;25、紅色童謠;26、紅軍傳說故事。這些歌謠從不同層面反映了當年革命歷史,它是紅軍和當地革命人民用鮮血澆灌出來的一簇簇有生命的鮮花,是一部真實記錄和謳歌紅軍時期鄂、豫、陝蘇區和川、陝蘇區英勇奮鬥的“史詩”。

主要價值

1、革命歷史價值。上世紀30年代初期,陝南地區是全國第二大紅色革命根據地,歌謠產生的年代,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事業處於十分艱難的時期。我們把這些歌謠作為一面歷史的鏡子,映照出威武雄壯、樂觀豪邁的紅軍形象,也反映出廣大蘇區人民英勇抗敵,支援前線及與人民子弟兵魚水情深的關係。是陝南和我國近代史、黨史、軍史文史的重要史料、有極更要的革命歷史價值。
2、珍貴的民間文學《陝南紅軍歌謠》產生於民間,經歷戰火的洗禮,真情實感自然流露,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時代精神,種類眾多,句式靈活、數量巨大、流傳區域廣泛,千錘百鍊凝聚了人民的智慧,千萬人傳承流傳至今,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具有珍貴的民間文學價值。
3、音樂、音律研究價值。陝南秦巴山區是“山歌之鄉”、勞動人民具有“勞者歌其事”歌謠典譜是結合各族各地方言,結合當地流傳的民歌、山歌、地方戲劇等多種音樂原素創作出來的,吸收其中傳統音樂營養具有音樂研究價值。歌謠的音律結構句式靈活,比興文學形
式都是具有研究價值的。
4、現實教育意義。傳承發揚《陝南紅軍歌謠》精神,指導經濟建設,教育革命後代,具有重大現實教育意義。
5、開發旅遊,促進經濟發展意義。通過宣傳陝南革命老區,演唱《陝南紅軍歌謠》,引起上級重視,引起國內外人士對陝南革命老區的關注與了解,對開發旅遊促進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

藝術特色

1、時代:陝南紅軍歌謠產生於1922年--1949年之間。
2、地域:廣泛傳唱鄂陝革命根據地,川陝革命根據地陝南蘇區,主要收集於陝南蘇區。
3、陝南紅軍歌謠是陝南革命老區人民千錘百鍊經過槍林彈雨流傳下來的,是老區人民、紅軍戰士集體創作的結晶,在人民民眾中口頭一代代流傳至今,是一部永遠唱不完的歌。
4、陝南紅軍歌謠內容豐富,演唱形式多樣,曲譜以陝南民歌,花鼓曲、二棚子曲、小場子曲、漢調二簧曲為主要曲譜填詞,伴奏樂器也用以上民間戲曲樂器伴奏。
5、陝南紅軍歌謠的演唱形式多樣,演唱場地不固定,可在舞台盛裝演出,但大多都是有感即發,隨時隨地演唱,近年由平時傳唱,引申到人民民眾婚喪嫁娶及節日慶典場合中演唱。

道具資料

陝南紅軍歌謠一般因地而宜,因陋就簡傳唱。也曾由藝術家們挖掘創作了由七個樂章組成的大型合唱,由陝西省樂團合唱隊和交響樂隊公開演出,所用中、西器樂俱全。
在陝南這塊土地上誕生的陝南紅軍歌謠,它是不計較任何條件而傳頌。沒曲它可以朗頌,有曲它可以是兒歌、民歌,沒樂器它可以隨手撿一根木棍、一個石塊,兩個手掌打個節奏,隨時隨地傳唱、有條件民樂器、西洋樂器都是可以伴奏的。在民間,陝南文場樂器經常用
的有:二胡、低胡、板胡、竹笛、短管、嗩吶等;武場樂器有:牙子板、木梆子、木魚子、板鼓、堂鼓、戰鼓等;銅響樂器有:道鑼、饒鈸、二五子、小鑼、京鑼等;都是歌謠的伴奏樂器。
就連服裝道具也是人們生活裝、生產道具;若搬上舞台演出,用彩服繡鞋或戲裝設計製作或借用現代歌劇、舞劇服裝。

歷史淵源

陝南紅軍歌謠產生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紅軍時期,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這一時期陝南一帶,抗擊安綏軍、陝西警二旅、國民黨四十軍、地方保全部隊等勢力,支持配合了陝北延安蘇區的對敵鬥爭,流傳在陝南民間口頭的紅軍革命民歌、民謠、是廣大勞苦大
眾和紅軍將士為適應革命的需要創作出來的。
陝南這個“山歌之鄉”,在革命環境下產生、流傳傳唱紅色歌謠是有它得天獨厚的土壤,也是流傳至今的必然條件,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具有歷史及現實的重大意義,它在中國和陝南歌謠發展史上占有一定位置,同時是陝南和我國近代史、黨史、軍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