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元宵節

陝北元宵節是流行於陝西省傳統民間節日,主要流行於陝北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北元宵節
  • 類別:傳統民間節日
  • 流行地區:陝北地區 
背景介紹,發展歷史,

背景介紹

陝北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是紅紅火火。
  黃土地的百姓重視過節,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不過,人們最注重的還是春節。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把歡樂、希望全都寄附於過年。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忙起來了。說忙,實際上忙的是婦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樣樣活兒都要婆姨們親手操作。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麵,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過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換新衣服。再窮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在這裡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裡,我還看到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

發展歷史

 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著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著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後立個擀杖和刀斧,據說,這是鎮邪的,在這裡叫"守歲"。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裡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鍋里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這夜睡不著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瞭望,這叫"品天"。據老人說,從曉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莊稼的豐歉、村寨的吉凶。究竟靈不靈,誰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這裡叫"問強健",小輩見了長輩都要"問強健",像"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長者便回答"娃娃乖著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進步。這種拜年禮俗,不僅限於孩子,就是已娶妻養子的漢子,見了長輩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裡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正月十五元宵節要算春節期間最熱鬧的日子了。這天,各鄉鎮的秧歌隊都要進城鬧社火。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鼓樂喧天,鞭炮聲聲,萬家空巷,人流如潮。"轉九曲"是陝北春節期間獨有的民眾娛樂活動。"轉九曲"又叫"轉燈"。人們用高粱稈栽成一個四方形圖陣,上面再放上用泥做的小油燈。"九曲"像個大的城廓,九曲迴廊沒有重複路徑。有人把九曲稱為九曲黃河陣,認為這是一種古代戰爭軍事斗陣圖。入夜,轉九曲開始了,幾百盞油燈同時點亮,鑼鼓嗩吶齊奏,秧歌隊打頭進入九曲連環陣。俗話說:"轉九曲,活到九十九",人們隨後從入口而進,順利地通過連環陣,再從出口而出,這意味著這一年將消災祛病平平安安(見上圖)。因此,在這裡轉九曲男女老少不限,為官為民都參加,成千上萬的人前呼後擁,迂迴於九曲迴廊之中。
  在這裡,轉九曲還有一種"偷燈"的特殊習俗,當然這種"偷燈"行為是默許的,甚至帶有某種鼓勵色彩。小小的油燈對年輕的媳婦另有一種吸引力,傳說,偷個綠燈生女子,偷個紅燈生兒子。守燈人不時高喊:"偷燈養小子哩!"故意挑逗年輕媳婦偷燈。
  "打花"是這裡燈節晚上一項重要的活動,這是一種古老的煙火。人們用風箱燒火,把鐵和銅熔化,再把熔化的鐵水、銅水倒在放有濕沙的木板上,迅速向空中拋撒,此時光芒四射,極為壯觀。火塔塔邊的嗩吶演奏是這裡元宵之夜一大景觀(見題圖)。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用大煤塊壘成寶塔狀的火塔,引火點燃,嗩吶班子圍坐在火塔前,聽眾或立,或蹲,或席地而坐,或靠於牆下、崖畔,聆聽嗩吶演奏。火熊熊,曲聲聲,兩支嗩吶、一面小鼓,一對小鑔、一個乳鑼,開始了那傳統曲牌的演奏,高昂鏗鏘的嗩吶曲、清脆明晰的鑼鼓點在黃土高原峽谷上縈繞。
  說起火塔塔,在陝北最好的要算神木縣的火塔塔了(見左下圖)。神木盛產精煤,這裡的煤易燃、少灰,油光明亮,放在手上像能攥出油。過年時,家家戶戶都用煤塊堆成塔狀的火塔,中間放些木柴刨花,除夕點燃徹夜不息,人們在火塔塔邊祭祖迎神,孩子們圍著火塔塔嬉戲玩耍。正月十五街道上各家商號都要搭起丈余高的大火塔,人們圍著火塔塔鬧秧歌。
  在拍攝陝北年俗中,我深深體會到,一幅好的民俗攝影作品,不僅是作者自身情感的表達,更重要的是對人民民眾內心情感的刻畫,這就要求攝影家的情感和人民民眾的情感融為一體,達到完美的統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