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E大調第五號交響曲

降E大調第五號交響曲

《降E大調第五交響曲》作於西貝柳斯創作的成熟時期,是受到充分重視並且經過精雕細琢的作品,通過對其結構、調性、和聲、旋律、織體等方面的分析,以期能夠探知作曲家在交響曲方面所做的曲式結構創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降E大調第五號交響曲
  • 外文名:" Fifth Symphony" in E flat major
  • 譜曲西貝柳斯
  • 歌曲語言:純音樂
作者生平,結構分析,樂曲鑑賞,嚴謹創新,變奏結合,滲透結合,總體分析,

作者生平

耶安·西貝柳斯(Je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出生於芬蘭南部的小鎮海門林納。作為芬蘭音樂的代表人物,他創作了大量以民族文學為題材的作品,在世界樂壇上為自己的民族和祖國爭得了不容忽視的一席之地。在他所創作的一百多部作品中,涉獵了眾多的音樂體裁和形式,主要包括7部交響曲、多部交響詩、2部歌劇,以及小提琴曲,鋼琴曲、管風琴曲、銅管樂曲、室內樂、獨唱曲和合唱曲等。西貝柳斯一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使其成為芬蘭音樂史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享有“芬蘭音樂之父”的盛譽。西貝柳斯和他的不朽作品將永遠是芬蘭的驕傲和象徵。

結構分析

這一交響曲共有三個樂章,雖然許多分析者對其第一樂章究竟是一個樂章還是兩個樂章存在爭議,但是西貝柳斯本人認為,雖然第二部分音樂的諧謔曲風格明顯地與前一部分音樂性格迥異,但是兩部分沒有間斷,音樂持續地發展,應該看做一個樂章。全曲的三個樂章結構分別為:第一樂章—奏鳴曲式;第二樂章—變奏曲式;第三樂章—奏鳴曲式。

樂曲鑑賞

嚴謹創新

在這《第五交響曲》中,西貝柳斯沿用傳統套曲的同時又加入新的元素,如:兩個奏鳴曲式的結合,以致樂曲出現了類似協奏曲的雙呈示部結構,並且,又在倒裝再現的主部主題後面具有諧謔曲風格的主題變奏,使整個樂章在遵循傳統曲式原則的基礎上,又閃耀著多樣化的色彩。又如:第三樂章調性安排與曲式結構的巧妙結合。在第三樂章中,再現時主部的變奏從主調開始再現,到再次變奏時則轉到了降G大調,之後的調性安排仍按照呈示部中的模式,以致副部再現在主調的同名小調,最後到結束部才實現調式的回歸。整個樂章的調性安排,有意遵循著上下小三度的模式,如主調降E大調—副調c小調—主部變奏再現1降E大調—主部變奏再現2降G大調—副部再現降e小調。這是作曲家富有特性的調性處理方式,並且在這一樂章中又與奏鳴曲式緊密結合,深刻地體現作曲家不乏創新,卻又嚴謹以及極富邏輯的曲式理念。

變奏結合

這首交響曲的統一體現在各個方面,其中一個即是整首交響曲與變奏原則的結合。這種結合體現在:首先,在三個樂章中,都含有大量的變奏,如:第一樂章的諧謔曲部分,第二樂章整個樂章使用了變奏曲式,第三個樂章再現時主副部均包含主題變奏;其次,在三個樂章中,每個主題每個部分的每次出現,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可以是配器、織體,也可以在節奏、情緒等方面,因此而區別於原主題,猶如在一個永恆的輪廓上不時發出多種色彩,也體現作曲家遵循自然界永恆發展的規律。在旋律動機的發展中,還借鑑了展開性變奏手法,即在樂思的展開過程中,以新的音樂材料部分地替換原有材料,使之既保留與原有材料的聯繫,又具有新的特質,以推動音樂不斷發展。

滲透結合

所謂“滲透運行”,就是強調主題和段落如流水一般無間隙地、圓滑地、順暢地、無聲無息地滲透到音樂里而衍生髮展。因此,這種滲透的流體,自然會形成欲斷還連、欲連卻斷的感覺。在這整首交響曲中,各部分、各主題之間的銜接,幾乎都沒有明確的分界,更多的是前一部分的結束剛好與後一部分的開端重疊,如第三樂章呈示部中,主部主題的結束音也正好是連線部開始的音。最重要的是,在西貝柳斯的交響樂中,各部分之間,經常會有把兩部分連線在一起的材料,如第一樂章主部主題和連線部之間,就有大管奏著氣息悠長的持續音。這些材料,就像大自然中的風,無論是山谷、湖泊、森林,它都無處不在,並且把整個大自然聯繫在一起。

總體分析

這首《降E大調第五交響曲》洋溢著樂觀、積極、明朗的情緒。第一樂章在奏鳴曲式的基礎上,採用了雙呈示部結構,並且諧謔曲風格的第二部分為這一樂章增加了套曲的特徵。第二樂章使用了變奏曲式,對主題的變奏借鑑了展開性變奏手法,並且在變奏程度上呈現“呈示—展開—對比”的三部性結構。第三樂章結合了變奏原則,並且將變奏、調性安排和曲式結構有機統一。通過對這首作品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在西貝柳斯的創作中,追求整體的統一,這個整體裡面,包括結構、織體、和聲、配器以及音樂材料及其發展手法等。他的音樂是有機結合的整體,所有的要素都不是點綴,而共同勾畫出完整的樂思。他追求嚴密的邏輯和嚴謹的結構,但這並不妨礙他才能的發揮,反而,追求自然之美的他總能找到曲與式的結合,讓聆聽者在他的音樂里有新奇的體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