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莫扎特的一生除了七歲以前的年頭和25歲以後定居維也納的十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途中度過的。漫長的旅行主要有三次,每次都持續兩三年,其它還有一些短期旅行,每次也有三四個月。莫扎特的父親利奧波德熱衷於帶領一家四口人遊歷歐洲,他認為一個音樂家應該遍游天下,可以開眼界,長見識,更重要的是展示才華,尋求宮廷庇護,以為生計。莫扎特幾乎是在旅行中成長起來的,他留下的六百多部作品中的將近一半也是在旅途中完成的,《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K.297b)就是在1778年的旅途中寫的。
1777年9月的一天,21歲的莫扎特在母親的陪同下離開薩爾茨堡,開始了又一次長途旅行。此時的莫扎特在音樂上漸趨成熟,薩爾茨堡市民對音樂平庸的趣味和主教的壓制使老莫扎特覺得本地不適合莫扎特成長,他打發兒子再次出行,外出尋找機會。此行的目的地是法國的巴黎。
莫扎特9月啟程,直到第二年四月才到巴黎,不算太遙遠的路程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其間只在慕尼黑和奧格斯堡稍做停留,其它的時間都消磨在曼海姆了。是什麼使莫扎特在曼海姆滯留了長達五個多月的時間呢?所有莫扎特的傳記里都有詳細的記載,是音樂、友誼和愛情把他留在了曼海姆。
莫扎特不是第一次到曼海姆了,在此之前老莫扎特曾幾次帶他來過這裡,因為這裡有著名的曼海姆樂隊,這是當時歐洲最負盛名的樂隊。曼海姆的統治者是特奧多爾選帝侯,他是一位有知識、懂藝術的貴族,提倡藝術,贊助各類藝術,尤其是音樂。曼海姆樂隊的樂師們來自歐洲各國,都是優秀的音樂家,這裡還聚集著一批優秀的作曲家。曼海姆音樂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展現理性和知性,表現心靈與情感。曼海姆樂團是世界上首創樂隊漸強漸弱奏法的樂隊,這個新鮮的大幅度力度對比的做法使音樂的表現力大大加強。曼海姆樂隊配置最為齊全,所有的管樂器在這裡都已找到固定位置,這支樂隊是第一個使用單簧管的。莫扎特聽了曼海姆樂隊之後在給父親的信里對樂隊的音色稱羨不已,他尤其對單簧管感興趣,後來他為單簧管寫的五重奏、三重奏和協奏曲都成了經典之作。
在曼海姆樂隊里,管樂器不再只用來填充和聲的聲部,而是經常擔當起主旋律的歌手。各種管樂器都在樂隊里有獨奏的機會,使每件樂器的個性大為增強,配器法也隨之豐富了。曼海姆的音樂在歐洲處於音樂革新的前沿,形成了對歐洲音樂發展有深遠影響的曼海姆樂派,有人甚至認為曼海姆樂派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先聲。曼海姆樂隊里有一位首席長笛手,名叫溫德林,是莫扎特一家的好朋友,十三年前莫扎特第一次來曼海姆時就已結識他。莫扎特此番舊地重遊,又與溫德林重敘舊好。溫德林比莫扎特年長得多,當莫扎特還是個滿地亂跑的小孩子的時候,溫德林已經是首席長笛了。溫德林對莫扎特像一位溫厚長者,給客居中的莫扎特不少照應,莫扎特經常出入溫德林家,每天的午餐幾乎都在溫德林家候了。莫扎特為了籌措去巴黎的費用,必須設法搞錢,溫德林為他尋找機會,介紹作曲委託人,莫扎特在曼海姆寫的兩部長笛協奏曲和三部長笛四重奏就是由溫德林作閥,為一位荷蘭人寫的。也許正是由於同溫德林的友誼,才使莫扎特改變了對長笛這件樂器的冷淡,寫出了幾部經典的長笛協奏曲。
溫德林思想自由開放,曼海姆樂隊里不少樂師喜歡與他交往,是他家裡的座上客,莫扎特與這些人也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是出於同這些人的友誼,莫扎特才連著寫了兩部管樂獨奏組與樂隊的交響協奏曲,這兩部交響協奏曲都是E大調,獨奏的管樂器組略有不同,這裡談到的一首是為長笛、雙簧管、大管、圓號這四件樂器寫的。
莫扎特除了與曼海姆的音樂家們結下友誼之外,走動得最勤的就是韋柏的家庭了。韋柏從事的僅僅是與音樂有關的工作而已,他是宮廷歌劇院的記譜員,一個音樂圈裡的末等角色,一個可憐的小人物。莫扎特頻頻出入韋柏的家庭當然不是與韋柏討論抄譜工作,韋柏膝下有四位妙齡少女,其中第二位小姐阿洛西亞不僅生得美貌動人,還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在歌劇院裡唱女高音。莫扎特對阿洛西亞一見鐘情,為她寫詠嘆調,還計畫著與韋柏全家去義大利旅行,許諾要為阿洛西亞寫義大利歌劇,讓她用華麗的女高音征服歌劇之鄉。此時的莫扎特完全墮入了情網。
老家的父親得知這個訊息在信里大發脾氣,他連連寫信,催促莫扎特馬上動身去巴黎,他知道,莫扎特在音樂上還只是剛剛踏入大門,遠沒有成熟,荒唐的生活會把一個天才毀掉,他要求兒子“到偉人中間去尋找自己的位置”。莫扎特起初對父親的信置之不理,一直拖延了兩三個月,才動身去巴黎。
在去巴黎之前,莫扎特與曼海姆樂隊的朋友們相約,一起參加五月巴黎的聖靈音樂會,並開始為幾位管樂手構思交響協奏曲,這幾位樂手是長笛溫德林、雙簧管拉姆、巴松管里特、圓號龐托。莫扎特為這部協奏曲付出了很大勞動,音樂美妙動人,四位獨奏家與莫扎特一起切磋,他們都迷上了這部作品,期待在巴黎獲得成功。
在巴黎,為了趕上聖靈音樂會的演出,莫扎特以最快的速度趕寫總譜,四位獨奏者也如約前來。但是,莫名其妙的事發生了,臨近演出之前,協奏曲的總譜不見了,音樂會總監面對莫扎特的質問,一會兒推說是拿去讓人抄分譜了,一會兒又推說是找不到了,莫扎特明知樂譜是被壓下了,也沒有辦法。曼海姆來的幾位樂師可不像年輕的莫扎特那么容易搪塞,他們當面罵音樂會總監“無恥”。如此這般,莫扎特剛剛走向成熟期的最優秀作品就此不知去向,直到莫扎特死後七十多年,樂譜才被重新發現。根據專家們的鑑定,這份譜子就是莫扎特的原作,曾經有人對音樂中的浪漫主義因素提出疑問,認為不是莫扎特那個時代的產物,但是大多數莫扎特專家還是認為它是真的。
樂曲信息
交響協奏曲(SinfoniaConcertante)是一種盛行於巴洛克晚期,特別為巴黎、倫敦、曼海姆地區所偏好的協奏曲類型,它可以說是巴洛克大協奏曲(ConcertoGrosso:樂團與獨奏群組相抗衡的協奏類型)、獨奏協奏曲(SoloConcerto)、以及當時小編制交響曲結合下的形式,也可說是當時風潮所至而形成的協奏曲型態。交響協奏曲之所以發展成巴黎的時尚音樂類型,主要在於交響協奏曲能迎合巴黎聽眾的喜好,除了在音樂風格上采以嬉遊曲的愉悅精神,兩位或更多獨奏者技巧的展現與豐富旋律線間彼此的唱和,都是促成交響協奏曲興起的要素。
然而真正將交響協奏曲帶入高度藝術境界的卻是莫扎特,而其後又影響了貝多芬創作三重協奏曲與勃拉姆斯創作的大小提琴雙協奏曲。莫扎特最重要的兩首交響協奏曲K.364(forViolin&Viola)、K.365(fortwoPianos)都是1779年莫扎特自巴黎返回薩爾茲堡後所寫,不難推測巴黎之行對莫扎特交響協奏曲創作上的影響,不過在音樂內容上,莫扎特並沒有因襲當時交響協奏曲所時興的娛樂性質,相反地莫扎特賦予了這類型的作品更高藝術成就,同時也作了一些演奏效果上不同的嘗試 首先在這首編號K.364給小提琴、中提琴及管弦樂團的交響協奏曲中,莫扎特提升了樂團部分在樂曲中的地位,它不再像是巴洛克的大協奏曲般僅是與獨奏群抗衡的群體合奏效果,或在獨奏協奏曲中扮演襯托的角色,莫扎特讓管弦樂部分獨立出來,並使其在音樂表現上更為深刻;另外為了使音響更為豐富,莫扎特更細分中提琴為兩個聲部 而針對獨奏樂器的部分莫扎特也有很特殊的嘗試,他讓中、小提琴以音樂對話的方式來表現,這在他K.365兩架鋼琴協奏曲中也有相同的嘗試,透過這樣的對唱方式,獨奏樂器間的音樂互動性提升,也加深了音樂的整體性。此外莫扎特為了音響、音色上的需要,他讓獨奏的中提琴先將定弦全部調高半音,再以D大調拉奏這個降E大調的協奏曲,這是一種特別的嘗試,但是現在的演奏者多不再採用這種方式演奏,而是直接拉奏降E大調。此外在這首協奏曲中莫扎特還親自寫下了裝飾奏的部分,使得音樂的呈現更為完整。
《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介乎於交響曲和協奏曲之間,四件獨奏管樂器與樂隊展開竟奏,很像是巴羅克時期的大協奏曲。全曲共分三個樂章,是傳統的快慢快結構,其中慢樂章的抒情方式是典型的莫扎特風格。聽這部協奏曲,從幾件獨奏管樂器輕靈華麗的音樂里可以感受到莫扎特與樂手們的友誼,音樂里令人心蕩神馳的浪漫氣息使人聯想到莫扎特那場毫無結果的戀愛遊戲。
在這三樂章的交響協奏曲中,莫扎特無論是在形式或風格上,都達到一個高度成熟的境界,以形式而言,第一、二樂章的奏鳴曲式、以及第三樂章的迴旋曲式皆是以管弦樂與獨奏部分間整體的搭配而完成,不存在有tutti或solo的音樂區隔性;以音樂內容來看,第二樂章充分的表露了深刻的音樂內涵,而一、三樂章里中、小提琴間完美的對話及管弦樂團精彩的音樂呈現,交織成史上偉大的交響協奏曲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