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入滲補給係數

降雨入滲補給係數

降雨補給地下水的數量指標,是降雨入滲補給量與降雨量 之比。常用的為次降雨入滲補給係數,年降雨入滲補給係數與多年平均降雨入滲補給係數,是地下水資源估算與大氣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間相互轉化研究中的重要水文參數。由於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的綜合影響,降雨入滲補給係數變化較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降雨入滲補給係數
  • 外文名:coefficientof rainfall recharge into ground water
影響因素,確定方法,地下水水位動態資料計算法,地中滲透儀測定法,其他方法,
降水入滲補給係數等於降水入滲補給地下水的水量u與降水量P的比值,它與潛水埋深、包氣帶岩性、降水、地形等條件有關。
用地下水動態資料計算法計算降水入滲補給係數的公式:
a=u*∑△h/P年
式中,a——降水入滲補給係數;
u——給水度;
∑△h——年內各次降水入滲補給形成的地下水位升幅(mm);
P年——年降水量(mm)

影響因素

影響降雨入滲補給係數值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包氣帶岩性、地下水埋深、降水量大小和強度、土壤前期含水量、微地形地貌、植被及地表建築設施等。此係數按計算時段分為次降雨入滲補給係數口次、年降雨入滲補給係數,和多年平均降雨入滲補給係數。

確定方法

主要有地下水水位動態資料計算法、地中滲透儀測定法和試驗區水均衡觀測資料分析法等。

地下水水位動態資料計算法

在側向徑流較微弱、地下水埋藏較淺的平原區,根據降水後地下水水位升幅與變幅帶相應埋深段給水度值的乘積,再與降水量屍的比值來計算其值。該計算法是確定區域降雨入滲補給係數值的最基本、常用的方法。為便於地區間綜合比較,評價時統一採用口拄,並且,在單站上取多年平均值,分區上取各站多年平均降雨入滲補給係數值的算術平均值(站點在分區上均勻分布時)或面積加權(泰森法)平均值(站點在分區上不均勻分布時)。做出不同岩性的降水入滲補給係數、地下水埋深與降水量之間的關係曲線,並根據該關係曲線推求不同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條件下的降雨入滲補給係數值。

地中滲透儀測定法

採用水均衡試驗場地中滲透儀測定不同地下水埋深、岩性、降水量的n值,直觀、快捷。但是,地中滲透儀測定的d值是特定的地下水埋深、岩性、降水量和植被條件下的口值,地中滲透儀中地下水水位固定不變,與野外地下水水位隨降水入滲而上升的實際情況不同。因此,當將地中滲透儀測算的a值移用到降水入滲補給量均衡計算區時,要結合均衡計算區實際的地下水埋深、岩性、降水量和植被條件,進行必要的修正。當地下水埋深不大於2m時,地中滲透儀測得的a值偏大較多,不宜使用。

其他方法

在淺層地下水開採強度大、地下水埋藏較深且已形成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漏斗的平原區(又稱超採區),可採用水量平衡法及多元回歸分析法推求降水入滲補給係數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