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入滲作用下凍土斜坡失穩機理研究

降雨入滲作用下凍土斜坡失穩機理研究

《降雨入滲作用下凍土斜坡失穩機理研究》是依託北京交通大學,由沈宇鵬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降雨入滲作用下凍土斜坡失穩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沈宇鵬
  • 依託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在秋末時的季節融化深度最大,同時在降雨的誘發作用下,凍土邊坡常在這個時期出現失穩。暖季降雨入滲致使多年凍土凍融交界面的含水量增加、基質吸力降低、抗剪能力降低、融化深度加大,從而導致邊坡失穩。項目從研究降雨入滲機理出發,自行研製設備,模擬在不同坡麵條件(坡度、初始含水量、乾密度、融化深度)、不同氣象特徵(雨強、降雨歷時、雨水溫度)下,凍土邊坡的滲流規律,為凍土邊坡穩定性評價提供依據。改進常規的直剪儀,測試凍融交界面上的抗剪強度;在直剪過程中壓入水分模擬降雨入滲,測試凍融交界面上水分增加時,強度折減規律;根據多年凍土的熱-流-固三場的物理意義,編制用戶材料程式,採用強度折減法,模擬降雨入滲時凍土邊坡失穩過程。

結題摘要

降雨入滲使凍土邊坡熱平衡發生變化及邊坡土體的基質吸力的減小,改變了土體的抗剪強度,導致凍土邊坡的失穩。 項目主要開展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研究內容: (1)進行了降雨過程中凍土邊坡的滲流規律研究。通過室內模型試驗,分析了降雨歷時、降雨雨強、初始含水量、邊坡土質等因素對入滲量、基質吸力地溫的影響規律。 隨著降雨歷時增長,溫度逐漸上升,孔隙水壓力持續增大,基質吸力逐漸消失;坡腳比坡底的溫度升高快;雨強越大,入滲率增大的階段時間變短,凍土融化越快,孔隙水壓力和溫度增大越快;初始含水量越小,凍土內的含冰量越少,雨水更容易滲入土體,溫度和孔隙水壓力增大越快。 (2)採用有限元模型,考慮不同降雨類型、飽和滲透係數以及雨水溫度等條件下,研究了影響凍土邊坡降雨入滲的影響因素。 暴雨只對邊坡淺層孔隙水壓力影響較大,而連陰雨增大了凍土的融化深度,且影響範圍內的孔隙水壓力增大明顯,從而使基質吸力降低;間歇型降雨對土體的影響和連陰雨十分接近,只是間歇性降雨對路肩處深度為0.8m以上的土體孔隙水壓力影響更大;對於飽和滲透係數大於和接近於降雨強度的土體,降雨對邊坡孔隙水壓力及溫度的影響都很大,降雨結束時,淺層孔隙水壓力都顯著增大,基質吸力降低接近於0,土體接近飽和;雨水溫度越高,邊坡土體溫度升高越快,但孔隙水壓力的影響只體現在較深的範圍內。 (3)凍融界面強度的變化特徵,研製了大型凍融直剪儀,完成了粘土、粉質粘土、粉土的剪試驗,同時,也結合鐵道部科研項目,進行了現場大型剪下試驗。 而室內試驗結果來看重塑土的土性、初始含水量、凍土和融土的溫差是影響界面抗剪強度的主控因素,粘土的初始含水量在塑限附近的黏聚力最大,內摩擦角幾乎不變;而粉質粘土和粉土隨含水量增加而抗剪強度減小;由於凍融交界面水分的作用,現場得到的凍融界面抗剪強度遠小於凍土的抗剪強度,也略小於融土的抗剪強度; (4)降雨過程的凍土的熱-流-固三場耦合模擬。 採用不同的入滲模型,在Abaqus中實現了熱-流-固三場耦合過程,發現凍土邊坡的蠕變變形主要出現在前10年,占總應變數的5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