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盛唐時完善的
節度使制度使得軍隊的裝備,訓練走向正規化,陌刀也因此成為唐步兵的主戰兵器之一,成為常規裝備,節度使制度的設立使得諸鎮招兵買馬,建立了中大的騎兵,騎兵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又使得克制
騎兵的兵器-陌刀一直流行到晚唐。
發展
陌刀是唐步兵所持長刀,它自西漢斬馬劍發展而來,又吸收了漢露陌刀及六朝長刀的形制與冶煉技術。有具體部門鑄造,貯藏,管理。陌刀極為鋒利,砍殺效果極佳,在戰爭中主要用來砍殺敵騎兵,其戰術作用相當於今天的反坦克武器,而且由於其威懾力大,又被用於文武高官及藩鎮的儀衛。至宋代,陌刀始衰落。
使用方法
陌刀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種,感性多於理性、對戰鬥不重視的儒士們所記載的歷史,陌刀只有兩種用法,劈和揮舞。但是理性分析不然。先說劈,根據史書所述,陌刀如牆而進,然後一起劈殺。因為對於士兵們來說,將武器的鋒銳挺在身前,能夠有效鼓舞自己的士氣....好吧,是給自己壯膽!那么,正常的、合情合理的攻擊手段是什麼呢?將陌刀挺在身前,但是手臂彎曲,留出前刺的
餘力。明晃晃的陌刀如牆而進,一方面可以有效鼓舞本方戰士們的士氣,一方面還可以非常嚴重的威懾敵人。寬大、鋒利的陌刀給敵人帶來的威懾遠遠不是窄小的槍頭、矛頭能比擬的。接近敵人後,用力刺殺,必要時也可以砍、劈、削。陌刀長8-9尺,前端尖銳,因此,刺應該是陌刀的一種常用攻擊手段,否則無法解釋為何打造那么鋒利的尖端。 陌刀是長柄靠腰戰刀號稱如牆推進。
運用原理
陌刀已經失傳,其運用原理還是屢試不爽的。一是集體作戰,講究團隊合作;二是攻擊點明確,就是對付騎兵,彌補馬匹不足的弱點。早在戰國,秦軍用一種超長的
長矛,組成了類似古希臘馬其頓的長矛方陣。明代中期的
戚家軍用的馬刀就是專門對付
韃靼騎兵的,下砍馬腿,上削人頭,打得韃靼幾年不敢進犯。
作戰方法
陌刀也主要為唐朝重裝步軍所用,個別主要將領使用陌刀作為主戰兵器(如唐名將
李嗣業)。根據唐《
衛公兵法》所記錄了
唐軍的主要作戰方法:其中諸軍按其職能分為弓手、弩手、駐隊、戰鋒隊、
馬軍、跳蕩、奇兵等多種。每當戰鬥展開時候,敵人在一百五十步時候,弩兵開始射擊;敵人在六十步時候,弓箭手開始射箭;敵人攻入二十步時候,弓弩手發箭後執刀棒(即陌刀、棒)與戰鋒隊齊入奮擊,己方重裝步兵與敵方步
騎兵短兵相接後,奇兵、馬軍、跳蕩軍皆不準輕舉妄動,如果前方步兵的戰況不順利,跳蕩、奇兵、馬軍方可迎前敵出擊, 重步兵則後退整頓後準備再援, 如果跳蕩、奇兵、馬軍進攻不利,所有的步軍(唐朝軍制中的陸軍中除去裝備陌刀的重步兵之外還包括防禦弓矢等遠程武器的盾牌手和手持短兵器的輕步兵)必須配合馬軍同時作戰。敵軍退卻,馬軍不得輕易追擊,必須確認敵人真正潰敗後,才能相繼掩殺。唐軍步馬結合,攻守有職,步兵為正面先鋒是最主要的正面攻擊力量,騎兵為側輔,通常用於迂迴包抄敵軍或者迅速衝擊立足未穩的敵軍陣腳之用,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騎兵負責步兵戰後的突擊與追擊。陌刀作為長柄大刀如牆一般推進絞殺敵軍正面有生力量(敵軍往往在陌刀重步兵的絞殺下人馬俱碎),為先鋒步兵集團沖陣的主要力量,與馬軍、奇兵一起構成唐作戰的主要特色。從史書看唐太宗的作戰很有個人特色外,最喜選擇敵陣薄弱部位,親率騎兵衝鋒,“敵無不潰敗”,一騎飛馳於前,數萬騎兵緊隨其後的場面,今日想來,尤叫人神往。初唐的時期大量的騎兵是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而中期的步軍的陌刀如牆推進戰術,創造了
盛唐時期輝煌的戰爭歷史,也創造了陌刀的神話。 從武德到天寶,唐在立國戰爭及與善騎射的
遊牧民族戰爭中能夠取得勝利,步兵的進攻性武器陌刀的使用不能說不構成了主要原因之一。陌刀的出現與推廣使用也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它關涉到唐王朝的內政方針以及整個軍事形勢變化。也可以說,陌刀使用、推廣的歷史就是唐立國及對外戰爭、開天武功歷史的一個方面。唐代刀雖分為四種(《
唐六典》記載
唐刀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而這四種刀中真正能夠在疆場上發揮保家衛國,開疆闢土作用的兵器卻唯獨只有陌刀。
陌刀軍的參戰,在任何可查詢的戰例中都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陌刀軍做為戰鬥序列中單獨的作戰打擊力量在唐中期為唐軍的爭戰立下汗馬功勞,陌刀是漢民族與善騎射的遊牧族戰爭中改變自己馬少不精的劣勢、發揮步兵多優勢的關鍵兵器,戰爭兵器的演化實際是隨著戰爭形式的發展而演化,隨著國力的強盛與衰落而變化。
陌刀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種,感性多於理性、對戰鬥不重視的儒士們所記載的歷史,陌刀只有兩種用法,劈和揮舞。但是理性分析不然。先說劈,根據史書所述,陌刀如牆而進,然後一起劈殺。因為對於士兵們來說,將武器的鋒銳挺在身前,能夠有效鼓舞自己的士氣.... 好吧,是給自己壯膽!那么,正常的、合情合理的攻擊手段是什麼呢?將陌刀挺在身前,但是手臂彎曲,流出前刺的餘力。明晃晃的陌刀如牆而進,一方面可以有效鼓舞本方戰士們的士氣,一方面還可以非常嚴重的威懾敵人。寬大、鋒利的陌刀給敵人帶來的威懾遠遠不是窄小的槍頭、矛頭能比擬的。接近敵人後,用力刺殺,必要時也可以砍、劈、削。陌刀長8-9尺,前端尖銳,因此,刺應該是陌刀的一種常用攻擊手段,否則無法解釋為何打造那么鋒利的尖端。 陌刀是長柄靠腰戰刀號稱如牆推進。
失傳原因
唐刀刀劍製作工藝繁瑣,五代宋代都是常年戰爭,軍備製造跟不上消耗,
宋朝統一中原以後,中國冷兵器只有變革發展,大量新式的
長矛、
長刀、
斧鉞、神臂弩的誕生並武裝了
宋軍,豪壯的陌刀成為
奢侈的戰爭器材, 宋朝戰爭的主要方向是同樣是北方遊牧民族,為了對付遼金的騎兵,長矛、斧鉞開始成為軍隊的主要兵器,斧鉞的大量裝備從《
武經總要》和宋石雕造像中得以佐證,斧鉞的製作和使用技藝比陌刀要簡單,對付騎兵同樣有效,
岳家軍用“麻扎刀”“捉刀”“長柯斧”大破金軍“連環馬”,有效而不昂貴的兵器永遠是軍隊裝備的重要兵器,豪華的陌刀從此逐漸退出戰爭舞台,並且消失的極其徹底,是中國冷兵器的遺憾。
陌刀在唐代禁止陪葬,所以現存的陌刀極少。
清朝時的雙手帶為其遺種,雙手帶即長柄大刀,柄尾有環,縮小版的雙手帶叫小帶,太平天國軍隊常用。
歷史典故
裴行儉的陌刀壯士
貞觀四年(630)以後,陌刀已由江淮傳入定襄,並逐漸推廣開來。調露元年(679),突厥阿史德溫傅部反叛,“於是以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太僕少卿李思文、營州都督周道務等部兵十八萬,並西軍程務挺、東軍李文暕等總兵三十餘萬,連亘數千里,並受行儉節度。”裴行儉隨軍配有陌刀,“行儉行至朔州,知蕭嗣業以運糧被掠,兵多餒死,遂詐為糧車三百乘,每車伏壯士五人,各齎陌刀、勁駑。”程務挺父程名振,“永徽六年,累除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又率兵破高麗於貴端山,焚其新城,殺獲甚眾。……務挺少隨父征討,以勇力聞,遷右領軍衛中郎將。”程氏兩代與
高句麗(時都平壤,今朝鮮平壤)打交道,受其軍事影響更甚。定襄道行軍的最高主將
裴行儉,曾師從蘇定方,“時
蘇定方為大將軍,甚奇之,盡以用兵奇術授行儉。”[蘇定方於隋末參加過竇建德起義軍,“建德將高雅賢甚愛之,養以為子。雅賢俄又為
劉黑闥攻陷城邑,定方每有戰功。”前文曾提到隋代中原與高句麗兩地人民往來、雜居,高氏又是高句麗國姓,雅賢或許是移民中人,他親授定方兵法,定方又傳給行儉。高句麗移民對定襄的影響或許有助於陌刀的推廣。
李嗣業的陌刀隊
陌刀在唐朝最早出現在李靖攻打突厥,為了對付突厥騎兵,給步兵配置了一種武器。
“奇兵不在眾,萬馬救中原。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孤雲隨殺氣,飛鳥避轅門。竟日留歡樂,城池未覺喧”,這是唐代詩聖
杜甫《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讚揚了萬里赴國難的安西士兵,他們軍容嚴整、秋毫無犯,堪稱大唐軍人的典範,五千安西士兵的領頭人就是大唐名將李嗣業,這位陌刀將一生屢建奇功,尤其在
安史之亂的生死存亡中,為軍前驅,率領陌刀隊“如牆前進”,所向披靡,一手扶起了搖搖欲墜的大唐江山。
李嗣業是京兆高陵(今天陝西省三原縣境內)人,身長七尺,也就是2.1米,膂力絕眾,天生就是練武的好胚子,在
盛唐崇尚軍功的氛圍下,從軍入伍、建功邊塞,成為他順理成章的選擇。年輕的李嗣業每次戰役都奮不顧身、衝鋒在前,很快升為
昭武校尉,天寶初年,應募安西,在西域為大唐效力。當時,軍中推廣陌刀(一種長柄兩刃刀),這簡直是為李嗣業準備的兵器,他很快脫穎而出,成為赫赫有名的陌刀將。天寶六年,李嗣業跟隨當時的安西都知兵馬使
高仙芝出征小勃律國,在唐軍的必經之地連雲堡(今
阿富汗東北的薩爾哈德),吐蕃軍隊依山旁水,修築工事,嚴陣以待。高仙芝任命李嗣業和
田珍為左右陌刀將,下了一道命令,“中午以前必須攻占連雲堡,不然都得死”。戰鬥開始了,李嗣業身先士卒,從最險峻的地方爬上山頭,陌刀揮舞,敵人鬼哭狼嚎,死屍遍地,掉下懸崖、淹死水中的有十之七八,唐軍一舉拿下了連雲堡。然後乘勝前進,直搗小勃律國,俘虜了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唐軍奪回了
克什米爾以西和以北的軍事霸權,“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附”,回軍之後,李嗣業因功升為
疏勒(今喀什地區,
疏勒鎮是安西四鎮中最靠西邊的一個軍鎮)鎮守使,捍衛著大唐帝國的邊疆地區。
疏勒鎮曾一度被
吐蕃攻陷過,城池殘破,缺乏用水。
李嗣業不辭辛苦,帶領大家修復城牆,挖掘溝渠,引水灌溉,短短几年,疏勒鎮面貌一新,成為一方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