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補方藥雜論十七條

張景岳曰∶沽古枳術丸,以白朮為君,脾得燥而能健,佐以枳實,其味苦峻,有推牆倒 壁之 之藥 東垣平胃散,欲治其不平也。本為胃強邪實者設,故性味從辛燥從苦,而能消散,唯有 滯有 補中益氣一湯,允為東垣獨得之心法。本方以升、柴助升氣,以參、術、歸、 助陽氣, 此 散 虧甚者,則升、柴大非所宜。蓋升、柴之味兼苦寒,升柴之性兼疏散,唯有邪者,可因升而 散之,若無邪大虛者,即純用培補,猶恐不及,再兼疏散,安望成功?凡補陽之劑,無不能 升,正以陽主升也。寇宗 極言五勞七傷,大忌柴胡,而李時珍以為不然。要之能散者,斷 不能聚;能泄者,斷不能補;性味苦寒者,斷無扶陽之物。故表不固而汗不斂者,不可用; 外無表邪,而陰虛發熱者,不可用;陽氣無根,而格陽戴陽者,不可用;脾肺虛甚,而氣促 似喘者,不可用;命門火衰,而虛寒泄瀉者,不可用;水虧火旺,而衄血吐血者,不可用; 四肢厥,而陽虛欲脫者,不可用。總之,元氣虛極者不可泄,陰陽下竭者不可升。人但知補 神曲、麥芽,雖助戊土以腐熟水谷,然麥芽一味,治婦人喪子,乳房脹痛欲成癰者,用 一 多, 喻嘉言曰∶連、芩、柴、芍、知母,皆苦寒之劑,能瀉有餘之火耳!若飲食勞倦,內傷 元氣 以乘 熱內 之火 熱之 之劑發 今人見煩熱、枯燥等症,不敢用附子者,惡其以熱助熱也。孰知不藏精之人,腎中陽氣 不鼓 加 沖,真陽暴脫,氣喘痰鳴之急症,同桂、附 虞天民曰∶血不歸原,責之胃,寒涼屢用不效,唯炙甘草、炮姜輩,引血歸原妙。 失血後大熱大渴,症似白虎,惟脈虛大不長實為異,誤服寒涼必死,當歸補血湯主之。 趙羽皇曰∶參者參也,與元氣為參贊者也。不特氣虛宜用,即血虛亦宜用;內傷宜用, 外感 至食 大力 滿, 二經 風寒 如胃 人豈識 豉、瓜蒂之方 滑可去著,膽 是也;重可鎮 翹赤小豆湯是 看仲景加減法,當細審其深意。如腹中痛者,少陽加芍藥,少陰加附子,太陰加人參。 若心 於加 舍之 仲景立方,精而不雜。其中以六方為主,諸方皆從而加減焉。凡汗劑皆本桂枝,吐劑皆 本梔 一十 小柴胡方,為半表而設,而其證皆屬於里。蓋表證既去其半,則病機偏於向里矣。惟往 來寒 虛, 故於 桂枝本為太陽風寒設,可以散六經初感之邪;柴胡本為少陽半表設,更可以調三陽半表 之證 理, 脾為至陰,居中宮而撫四肢,最畏寒邪為患,故仲景制理中、四逆二方。理中者,理中 焦, 有 通 生 腎主五液,入心為汗,少陰受病,液不上升,所以陰不得有汗。仲景治少陰之表,於麻 黃、反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