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附耳
- 分類:恆星
- 距地距離:158.95 光年
附耳是漢語辭彙,拼音是fù ěr,釋義:1、貼近耳朵。指竊竊私語狀。2. 將耳朵貼近物體(細聽;竊聽)。3. 星名。釋義1、貼近耳朵。指竊竊私語狀。2. 將耳朵貼近物體(細聽;竊聽)。3. 星名。出處《淮南子·說林訓》:...
附耳(付耳、副耳)也叫耳贅,俗稱小耳,是由於第一鰓弓發育異常所致。 附耳切除術就是切除副耳達到美容目的。手術簡介 附耳(付耳、副耳)也叫耳贅,俗稱小耳,是由於第一鰓弓發育異常所致。通常是在耳屏前方與口角的連線上出現大小形態各異的贅生組織,組織內常有若干軟骨組織,其表麵皮膚有時會著色。付耳完全...
附耳,也可以寫作付耳、副耳,還可以叫耳贅,也就是我們常俗稱的小耳,主要是由於第一鰓弓發育異常鎖導致。附耳整形,一般情況下,都是在耳屏前方和口角的連線上出現大小形態萬千的贅生組織,組織內常可有若干軟骨組織,其表麵皮膚有時會著色。可以說,附耳完全是多餘的組織部分,與聽力等功能無關,儘管有時副耳...
附耳低語,漢語成語,拼音是fù ěr dī yǔ,意思是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出自茅盾《幻滅》。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成語辨析 近義詞:附耳低言、附耳密談 成語出處 茅盾《幻滅》:“抱素向李克走進一步,附耳低語道……”成語解釋 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
附耳密談 附耳密談,漢語成語,拼音是fù ěr mì tán,意思是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出自《動搖》。成語解釋 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成語出處 茅盾《動搖》:“胡國光遠遠地看見王榮昌站在一家小雜貨鋪前和一個人附耳密談。”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
刻銘夔紋雙附耳銅盤 刻銘夔紋雙附耳銅盤是春秋時期的文物,現藏於張家口博物館。概述圖來源於張家口博物館官網。文物特徵 窄緣淺腹附雙耳圈足式。敞口,附耳高出器口,圈足低而外侈,盤面陰刻銘文約27個,大部分字被銹所覆蓋,附耳陰刻三線圖案,腹部為夔紋,圈足外側為虎形紋飾。文物價值 為國家一級珍貴文物。
西漢附耳石鼎 西漢附耳石鼎為西漢時期文物,現收藏於宜城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通高14.8厘米,腹徑13.6厘米。青灰色,素麵。直口,附耳,直腹,平底,三柱足。耳上有一小孔。
附耳鳳螭紋蹄足鑊鼎是春秋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文物特徵 高93厘米,口徑102厘米,耳間距129厘米。附耳,敞口,唇平折,束頸,深腹,獸蹄足。腹部蟠螭紋,以三角回紋,魚鱗紋和瓦紋作填紋。一對環形耳鈕。目前所見春秋時期最大的鼎。鑊鼎用以煮牲,依形制大小分為牛鑊、羊鑊和豕鑊,此鼎應為...
附耳蹄足鼎是春秋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文物特徵 高66厘米,口徑60厘米。炊煮器。大口,窄沿,深腹,圜底,附耳外侈,獸蹄形足,無蓋。腹上部飾蟠虺紋,下部飾內填雙頭對稱蟠螭紋的垂葉紋,鼎耳飾蟠虺紋。頸、肩和腹部均以綯索紋分割。足部上端飾獸面紋。出土環境 1961年侯馬市上馬墓地出土。
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銅鑊鼎 1988年金勝村春秋晚期晉國趙卿墓出土 圓口,平折沿,附耳,束頸,深腹,圜底,獸蹄形三足;鼎耳、器腹飾夔紋和蟠螭紋,頸飾牛頭雙身蟠螭紋,鼎足跟部是高浮雕的獸面紋;形體碩大,為所見春秋時期最大鼎,高93厘米,口徑102厘米,重達 220公斤。鼎作為煮牲、盛牲器,是祭祀祖宗或宴請...
春秋蟠螭紋雙附耳三環鈕獸蹄足銅鼎 春秋蟠螭紋雙附耳三環鈕獸蹄足銅鼎為春秋時期文物,現收藏於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金屬器,直徑35.7厘米,高27.9厘米。此展品圓腹,雙附耳外侈,三獸蹄足,蓋有三環鈕,器身上布滿蟠螭紋飾。
其桶形如圓柱狀,上部附對稱的兩個半圓形耳,圓耳中又有一貫耳。器身飾三組帶狀花紋,上中兩組由相連的勾連雷紋、“S”形圓渦紋和柵紋組成,下一組由兩條柵紋組成,圓耳上飾“S”形圓渦紋和羽狀紋。勾連雷紋附耳銅提桶 附耳銅桶,紋飾精細,型制獨特,為華南地區特有的青銅器造型,對研究廣東少數民族...
戰國弦紋附耳鼎 戰國弦紋附耳鼎是1991年7月18日出土的文物,現收藏於賀州市博物館。文物歷史 1991年7月18日賀縣沙田鎮龍中村出土。文物特徵 敞口,寬沿,平唇,曲腹,平底三扁獸足,附耳,耳有“□”形穿,外壁有兩道凸弦紋,側外壁有兩道合范縫,內底有渦紋一處,外底有三道弱成三角形的合范線。
附耳增一 附耳增一,即 金牛座σ¹(σ¹ Tau,σ¹ Tauri),是一個位於金牛座的恆星,距離地球約151.7光年,是一個白色的A型星,視星等為+5.07。
太原晉源區金勝村至義井一帶,是一處夏代至北宋的千年大墓地,面積達20餘平方公里。春秋晚期晉國趙卿墓就在其中心略靠西的緩坡上。趙卿墓是迄今為止所見春秋時期等級最高、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資料最完整的晉國高級貴族墓葬。而其中出土的一件鑊鼎則是當之無愧的春秋第一青銅大鼎。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鑊鼎介紹...
雙附耳“福祿”鼎式爐 雙附耳“福祿”鼎式爐是清代文物。雙附耳“福祿”鼎式爐 高32厘米 質量:1378克 民間徵集
春秋附耳牛頭螭紋蹄足升鼎 1988年金勝村春秋晚期晉國趙卿墓出土 一套七件,通高25.3厘米,長36.5厘米。升鼎是列鼎制度的核心,趙卿墓共出土了三套“升鼎”,分別為7件、6件、5件一套,其中這套“附耳牛頭螭紋蹄足升鼎”最為重要,因為“七鼎之禮”屬於諸侯之禮,作為“子”的趙鞅是沒有資格使用七鼎。這...
文物尺寸 西周盤龍紋附耳圈足銅盤口徑36.5厘米,高13厘米。文物特徵 西周盤龍紋附耳圈足銅盤出土於曲陽縣下河鄉占里村,口徑36.5厘米 高13厘米。敞口外侈,腹下內收,有雙耳高出口沿,圈足。盤外壁及圈足飾夔龍紋,內壁外層飾逆時針排列的魚紋一周,中心飾一夔龍,盤旋布滿器底,氣勢宏偉,工藝精湛。
1、附耳切除手術方法時機的選擇:一般在兒童有自身美感需求時進行附耳切除手術。2、附耳切除手術方法前麻醉:採用局部浸潤麻醉。3、附耳切除手術方法麻醉後:麻醉後,沿皮皺做梭形切口,切除附耳,如果附耳內由軟骨,應將軟骨踢除乾淨,用5-0絲線分2層縫合。切口處不需要包紮,直接外塗紅黴素眼藥膏即可。4、附耳切除...
聶,漢語一級字,讀作niè,其本義為附耳小語。也指古代地名。在今山東省聊城縣東北。詳細釋義 (參考資料:)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聶【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2畫 《廣韻》《韻會》《正韻》尼輒切,音躡。《說文》附耳私小語也。《徐曰》一耳就二耳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傳》乃效兒...
西周師趛鬲,西周時期青銅器,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截至2019年12月發現的鬲中最大且最華麗的一件。西周師趛鬲高50.8厘米,口徑47厘米,重48.8千克,侈口,折沿,束頸,附耳,分檔袋形腹有扉,蹄形足。文物特徵 西周師趛鬲高50.8厘米,口徑47厘米,重48.8千克,表面經打磨上臘,顏色黑亮,侈口,折沿...
西周除沿襲商代形式外,還出現了附耳,有的上下部可以分開,在下半部也加附耳,同時還出現了長方形甗。春秋戰國時,器身變薄,袋足消失,許多器物不再用花紋裝飾。甗在商代早期至西周晚期,基本上都是甗鬲合體的,春秋早期以後則多為甑鬲式。商代的甗一般甑部較深,比例上略大於鬲部,多為立耳。西周的甗則甑...
散氏盤(San Family Plate),又稱夨人盤,西周晚期青銅器,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清乾隆年間出土於陝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區),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盤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徑54.6公分,底徑41.4公分。圓形,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間以獸首三,圈足飾獸面紋。內底鑄有...
⒋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⒌ 依從:依附。歸附。趨炎附勢。基本詞義 ◎ 附fù 〈動〉(1) (形聲。從阜,付聲。從“阜”( fù),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 bù)本義:小土丘。《說文》:“附婁,小土山也。”)(2) 沾著,附著 [adhere]如塗塗附。——《詩·小雅·角弓》是故塗不附。——...
戰國中山王鐵足銅鼎,高51.5厘米,腹徑65.8厘米。中山王鼎為王墓中同時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圓腹圜底,雙附耳,蹄形足,上有覆缽形蓋,蓋頂有三環鈕。鼎身刻有銘文469字。據鼎銘得知,此鼎為奉祀宗廟的禮器。中山王鼎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也是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戰國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