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鑊鼎

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鑊鼎

太原晉源區金勝村至義井一帶,是一處夏代至北宋的千年大墓地,面積達20餘平方公里。春秋晚期晉國趙卿墓就在其中心略靠西的緩坡上。趙卿墓是迄今為止所見春秋時期等級最高、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資料最完整的晉國高級貴族墓葬。而其中出土的一件鑊鼎則是當之無愧的春秋第一青銅大鼎。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鑊鼎介紹這件鑊鼎高93厘米,口徑102厘米、耳間距129厘米,圓口、深腹,有三條粗壯的獸蹄形足,足跟飾高浮雕的獸面紋,腹飾夔龍、夔鳳和牛頭雙身蟠螭紋,形體碩大,造型古樸渾厚,給人以莊嚴肅穆之美感。當年出土的時候,這個龐然大物是用起重機將其從墓穴中吊起的,稱重時一看,竟然超過了250公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鑊鼎
  • 所屬年代:春秋晚期
文物簡介,主人身份,出土墓穴,

文物簡介

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鑊鼎
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鑊鼎
這件大鼎被稱為鑊鼎,鑊是古代一種大鍋,烹煮牲肉的炊具。據《周禮》記載,鑊鼎用以煮牲,依形制大小分為牛鑊、羊鑊和豕鑊,此鼎足以煮上一頭整牛,是當之無愧的“牛鑊”,後來被命名為“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鑊鼎”。

主人身份

最初,人們搞不清楚這個奢華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誰。墓穴中躺著的這位墓主人,頭向東,雙手置於腰部,仰身直肢臥於棺內,骨骸已朽化成粉末,只剩下一小部分頭骨、股骨、盆骨的碎塊。所幸,還殘留著幾顆牙齒。經過化驗分析,應是一老年男性,年齡在70歲左右。最後,在內棺和第二層套棺之間,發現了一件刻有“趙孟作御戈”銘文的青銅戈。這一關鍵證據說明,墓主人就叫“趙孟”。專家經過多方考證與推斷,這位“趙孟”應是春秋晚期晉國的執政正卿趙簡子(趙鞅)。趙簡子執政時期,正值春秋末年,晉國韓、趙、魏、范、中行、智六卿鬥爭激烈。角逐到最後,趙家與韓、魏三族瓜分了晉國,“三晉”之稱由此而來。

出土墓穴

這座墓里共出土了27件鼎,分為七式,各式形狀相同,紋飾一致,大小相次,包括1件鑊鼎、7件附耳牛頭螭紋蹄足升鼎、6件鋪首牛頭螭紋蹄足升鼎、5件鋪首環耳螭紋蹄足升鼎、5件立耳鳳螭紋蹄足羞鼎、2件豬鈕蹄足鼎、1件臥牛鈕蹄足小鼎,屬“七鼎”之禮。而依照《周禮》規定,像趙孟這一級別的卿大夫級貴族,只能用五鼎。然而,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各國諸侯勢力日趨強大,各諸侯國的卿大夫權力日益膨脹,諸侯則大權旁落,原本等級森嚴的禮樂制度遭到強烈衝擊,僭禮越制現象非常普遍,各諸侯國的卿大夫一般都使用諸侯之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