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睪畸形臨床上較常見,通常指附睪明顯變長或與睪丸附著異常。附睪畸形有附睪缺如、節段性閉鎖以及附睪囊腫等結構異常。一般無任何臨床症狀,多是通過男性不育調查和治療隱睪手術時發現,常合併有輸精管畸形。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泌尿外科
- 多發群體:男性
- 常見病因:與胚胎髮育過程中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
- 常見症狀:隱睪或男性不育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胚胎第6周,中腎管和中腎旁管形成,這些管道將衍變成男、女生殖道。當胚胎生殖腺分化成睪丸並產生睪酮後,在雄激素的作用下中腎管逐漸衍變成男性生殖管道。中腎管頭端部分變成附睪附屬檔案,由中腎小管衍變而來的睪丸輸出管,與位於其下方的中腎管增長曲折盤繞形成的附睪管共同構成附睪頭部,餘下的附睪管則形成附睪體和尾部。
先天性附睪畸形病因尚不清楚。由於隱睪患者多合併附睪畸形,故其發生可能與胚胎髮育過程中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因睪酮水平低下,中腎小管及中腎管不發育或發育不全,而形成各種類型的附睪畸形。如中腎管完全不發育,則可導致先天性附睪、輸精管缺如。若發育在某一部位中止,則形成該部閉鎖。當附睪管曲折盤繞障礙時,可出現附睪明顯延長,發生長袢形附睪畸形。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為隱睪或男性不育。體格檢查除附睪頭囊腫外,其他畸形均無明顯異常體徵,常合併有輸精管畸形。
自1971年Scorer及Farrington首次對附睪畸形進行分類以來,已報導了許多不同的分類方法。1990年Koff及Scaletscky在Scorer分類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改。將附睪畸形分為5類:
Ⅰ型:長袢形附睪:附睪呈長袢狀,與睪丸大小比較明顯變長,又分型:①較睪丸大小長2倍;②2~3倍;③3~4倍;④4倍以上。
Ⅱ型:附睪與睪丸分離:按分離的部位和程度,此型又可分為如下3種情況:①僅有尾部分離;②頭尾部均與睪丸分離,但相距較近;③頭尾部均與睪丸分離,相距較遠。
Ⅲ型:附睪與睪丸成角。①單純成角;②伴有附睪狹窄。
Ⅳ型:附睪閉鎖或附睪、輸精管的任何部位連續性中斷。
Ⅴ型:較長的睪丸系膜。
上述不同類型的附睪畸形,在同一患者中可有幾種類型同時存在,Koff的資料表明長袢形附睪畸形在隱睪及異位睪丸中最常見,約占79.3%,附睪與睪丸分離為45.1%,附睪與睪丸成角為8.5%,附睪或輸精管閉鎖為3.7%,較長的睪丸系膜為1.2%。Koff分類方法尚不能包括所有附睪畸形,綜合有關資料,歸納附睪畸形的各種類型。
檢查
生殖腺靜脈造影、腹腔鏡檢查、B超、CT掃描。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生殖腺靜脈造影、腹腔鏡檢查、B超、CT掃描檢查可以作出診斷。
治療
1.附睪畸形不影響生育時,無須治療。
2.節段性附睪閉鎖患者,可採取附睪管輸精管吻合術治療。
3.附睪缺如者本身無法治療,主要解決生育問題。若患者睪丸生精功能正常,可行輔助生殖治療。附睪畸形合併隱睪者,應及時行睪丸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