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豬肚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附子豬肚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具有溫陽理氣,滋腎瀉熱之功效。主治消中,多因外傷瘴熱,內積憂思,喜啖鹹食及面,致脾胃乾燥,飲食倍常,不為肌膚,大便反堅,小便無度。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糖尿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附子豬肚丸
  •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檳榔
  • 出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 功用:溫陽理氣,滋腎瀉熱
  • 運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糖尿病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文獻摘要,注意事項,

組成

附子(炮,去皮臍)、檳榔(不焙)各一兩(30g),鱉甲(醋煮)一兩半(45g),當歸、知母、木香(炮)、川楝(銼,炒)、秦艽(去苗土)、大黃(酒蒸)、龍膽草、白芍藥、破故紙(酒浸,炒)、枳殼(麩炒,去瓤)各半兩(15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上為末,分3份,把其中兩份納入豬肚內縫定,以酒3000ml、童便5000ml,同入砂鍋內熬乾研爛細,再入一份藥末,同搗為丸。1日3次,1次9-15g,溫酒米湯送服。
2、古代用法:上為末。分作三份,將二份入豬肚內,縫定,加蜜酒三升,童便五升同入砂缽內,熬乾爛,研細,入一份末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湯送下。

主治

消中,多因外傷瘴熱,內積憂思,喜啖鹹食及面,致脾胃乾燥,飲食倍常,不為肌膚,大便反堅,小便無度。

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1、《世醫得效方》:“附子豬肚丸。附子炮,去皮臍,檳榔焙,各一兩。鱉甲醋煮,七錢半。當歸,知母,木香,川楝子去核銼,秦艽去苗土,大黃酒蒸,龍膽草,白芍藥,破故紙酒浸,炒枳殼麩炒去穰,各半兩。上為末,分作三分,將二分入豬肚內,縫定,用蜜、酒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入砂缽內熬乾爛,研細。人一分末,同搜搗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湯任下。”
方論選錄
2、《實用中醫詞典》:“附子豬肚丸見《世醫得效方》。由炮附子、檳榔、鱉甲、當歸、知母、木香、川棟子、秦艽、大黃、龍膽草、白芍藥、補骨脂、枳殼,豬肚、重便組成。調陰陽,養正氣,主治消渴,飲食倍常,日益消瘦,大便堅,小便無度。”
3、《簡明中醫病證辭典》:“?脾h病名。又作睥消。《世醫得效方》卷六:“脾h之證,飲食入腹,如湯澆雪,隨小便而出,落於溷僻溝渠中,皆旋結如白脂,肌膚日益消瘦⋯⋯精神恍惚,口舌焦乾,或陽強興盛,不交而泄。”可用姜粉散、附子豬肚丸等方。參見中消、消渴條。”

注意事項

方中附子有毒,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