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建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大成》卷三引《濟生》。主治脾氣虛寒,腹脅脹滿,身體沉重,面色萎黃,嘔吐不食。
基本介紹
- 名稱:附子建中湯《醫方大成》
- 出處:《醫方大成》卷三引《濟生》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文獻摘要,
組成
肉豆蔻(面裹煨)、白豆蔻、附子(炮,去皮)、厚朴(去皮,炒)、白朮、乾薑(炮)、神曲(炒)、紅豆各一兩,丁香、木香(不見火)、甘草(炙)、胡椒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
脾氣虛寒,腹脅脹滿,身體沉重,面色萎黃,嘔吐不食。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永類鈐方》:“治同胃虛寒,《濟生》進食丸、壯脾丸、六君子湯、蓽澄茄丸、附子建中湯。涎多,生胃丹。五勞虛寒,白朮散。並《濟生方》。”
2.《脈法指要》:“明代婁全善曾記載一老者,症塊發動,痛引左脅,藥食嘔吐,脈緊細而遲,左脈漸漸微小,遂絕止者,二三十許,復手診之亦然,又漸漸出,如故者良久,又絕止如前,用附子建中湯,加吳茱萸,十數日,痛痊癒,脈復常。由此可見代脈亦非必死之證。”
3.《醫方類聚》:“積氣作痛者,當於感應丸方求之。或吐,或泄,狀如霍亂,及冒涉寒濕,賊風入腹,拘急切痛,加附子三分,名附子建中湯。疝氣作楚,再於附子建中湯中,煎時加蜜一箸頭許,名蜜附子湯。”
4.《皇漢醫學》:“《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寒疝之主劑,故用於腰腹陰囊苦痛者。後世雖用附子建中湯,不如蜜煎此方之有速效也。又失糖家常腰腳,臍腹無力,腳弱,蠃瘦,腰痛者,此方及大烏頭煎有效,依證加鹿茸,或為末加入亦佳。”
5.《楊力講<黃帝內經>》:“胃寒:根據葉天士‘衛外之陽,內應於胃陽’的理論,對胃寒者可強健衛氣從而達到間接溫胃的目的,如對易受涼而胃痛者可服附子建中湯加公丁香、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