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丸主治濕痹,陽虛陰盛,一身如從水中出;耳聾,出膿疼痛,耵聹塞耳;下焦吐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便不通;風冷腰腳痿弱,(疒帬)痹不仁;腳氣,腰膝乏力,行步艱難,或即疼痛,或下注成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附子丸
- 主治:濕痹,陽虛陰盛
- 來源:《宣明論方》卷一
- 組成:附子(炮) 川烏頭等
- 用法: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下
- 性質:藥品
附子丸主治濕痹,陽虛陰盛,一身如從水中出;耳聾,出膿疼痛,耵聹塞耳;下焦吐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便不通;風冷腰腳痿弱,(疒帬)痹不仁;腳氣,腰膝乏力,行步艱難,或即疼痛,或下注成瘡。
神效附子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校注婦人良方》卷七。具有溫脾腎,退陰寒之功效。主治脾腎虛寒,嘔吐,或翻胃噎膈。組成 黑附子(重一兩四五錢,端正底平尖園)一枚。用法用量 上灰火炮皮裂,入生薑自然汁內,浸潤曬乾,再炮,再入...
上清白附子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御藥院方》卷一。具有常服除風化痰,清利頭目之功效。主治諸風痰甚,頭痛目眩,旋暈欲倒,嘔噦噁心,恍惚不寧,神思昏憒,肢體倦疼,頸項強硬,手足麻痹。組成 白附子(炮)、半夏(湯洗七次)、川芎...
名稱:附子丸 組成:附子(炮)、藜蘆各等分(含黃柏亦佳)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枚,湯飲送下 主治:傷寒毒攻喉咽腫痛,兼主天行 出處:《外台秘要》卷二引《張文仲方》重要文獻摘要 《普濟方》:“香附子丸...
山藥附子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雞峰普濟方》卷七。具有溫陽益氣,兼行氣導滯之功效。主治男子五勞七傷,虛乏羸瘦,大便秘滯,小腹滿悶。組成 茯神、山藥、人參、五味子、附子、石斛、牛膝、蓯蓉各八兩,遠志、鹿茸、澤瀉、山茱萸、...
薏苡附子丸,本方出自中醫經典古籍《金匱要略》,主治畏寒怕冷、手足僵硬,身麻肢痹。【名 稱】薏苡附子丸 【使用方法】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一丸,溫黃酒送服。【方 解】本方出自中醫經典古籍《金匱要略》,取薏苡仁健脾祛濕、舒...
煮附子丸 【藥物組成】香附子(去毛)1斤,當歸2兩(酒浸),艾葉1兩,人參1兩,木香1兩。【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三三一。【製備方法】上用銀石瓷罐1個,可容5升者,入艾葉、香附子於內,將好醋用慢火煮至一伏時,候微,...
硇砂附子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九十。具有補腎健脾,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虛勞冷氣,攻擊心腹撮痛,腰胯重疼。組成 硇砂(研)一錢,檳榔二枚,木香一分,乾蠍(炒)一錢,附子(炮裂,去皮臍)、沉香(鎊)、茴香子(炒)...
大附子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雞峰》卷十七。主治血崩日夜不絕,將欲困篤。組成 大附子、禹餘糧、白馬蹄、鹿茸各二兩,烏賊魚骨、龍骨各一兩,當歸一兩半。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豆淋酒煎附子丸,中醫方劑名,來自《太平聖惠方》卷三。主治肝臟風毒,流註腳膝,筋脈疼痛,四肢緩弱無力。組成 黑豆一升(炒令熟,入酒五升煎二三十沸,濾去滓,煎令稠),附(側)子二分(炮裂,去皮臍),石南半兩,牛膝半兩(去...
熟附子湯是以熟附子(去皮)、枯礬為主料製作的藥膳。方名 熟附子湯 組成 熟附子(去皮)1兩,枯礬1兩。主治 便血。下血虛寒,日久腸冷。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下。製備方法 上為末。附註 本方原名“熟附子丸”,與劑型不符,...
附子塞蟲孔丸 附子塞蟲孔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引《刪繁方》。主治齲齒。組成 附子(炮)一枚。用法用量 上為末,以蠟和之為丸,準齒蟲孔大小納之,取愈止。主治 齲齒。
附子三兩(炮)(45g),生狼牙(炙香)一兩(15g),巴豆(去皮心,熬,研如脂)一兩(15g),人參、乾薑、吳茱萸各一兩(15g)。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強人初服三丸,一日三次,酒送下,弱者二丸。功用...
治宜溫中散寒,用附子丸、木香訶黎勒丸等方(《奇效良方·泄瀉門》)。參見寒泄條。②濡瀉別名。《醫宗必讀·泄瀉》:“洞泄,一名濡瀉,瀉下多水也。”詳見濡瀉條。③脾瀉別名。《醫學真傳·痢》:“痢下無積,日夜十餘次,...
上一味,用竹刀颳去皮並土,夏浸三日,冬七日,曬乾,木臼內搗羅為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棗湯送下。功用 補骨髓,通利耳目。主治 脾腎氣虛。附方 名稱:附子丸 組成:附子、硇砂、沉香、蒺藜子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