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爾貝特·施蒂弗特

阿達爾貝特·施蒂弗特

阿達爾貝特·施蒂弗特(Adalbert Stifter,1805—1868),奧地利小說家。1805年10月23日生於波希米亞森林中的奧伯普蘭村。早年喪父,由祖父母撫養長大。1818至1826年在上奧地利天主教會辦的學校求學,隨後進入維也納大學攻讀法律,後轉學數學和自然科學,並習繪畫。在大學學習和畢業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在一些貴族府邸中當家庭教師,生活貧苦。1840年創作第一篇短篇小說《兀鷹》,開始走上文學道路。此後10年間,共完成13篇中、短篇小說,以波希米亞森林為背景的傳說故事,描寫人和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廣為流傳,於1850年以《素描集》為總題名成集出版。同年被任命為上奧地利國民學校的督學。1865年退休。曾出版短篇小說集《彩石集》(1853)。晚年完成《晚來的夏日》(1857)和《維提科》(1867)兩部長篇小說。1868年 1月28日因病自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達爾貝特·施蒂弗特
  • 外文名:Adalbert Stifter
  • 生卒:1805—1868)
  • 職業:奧地利小說家
作品評價,文筆影響,

作品評價

《晚來的夏日》繼承德國“教育小說”的傳統,以自述方式寫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年輕的科學家亨利希在考察途中在里查赫男爵的莊園避暴風雨,發現男爵與鄰近的寡婦瑪蒂爾德關係曖昧。在亨利希與瑪蒂爾德的女兒娜塔莉亞結婚前夜,男爵道出了自己與瑪蒂爾德之間的關係。原來他年輕時與瑪蒂爾德發生了愛情,但未能結合,許多年之後,瑪蒂爾德已成寡婦,兩人雖然舊情未泯,但只相鄰而居。亨利希和娜塔莉亞的結合,給男爵和瑪蒂爾德這一對未結成眷屬的情人帶來了莫大的安慰,使他們的暮年充滿了夏日的陽光。《維提科》是一部冗長的歷史小說,它通過主人公維提科從20歲至64歲的經歷和見聞,反映了12世紀波希米亞大公國的統治權力繼承之爭。書中宣揚的忠君思想和順應現制度的主張,實際上反映了作者對1848年革命的否定立場。
阿達爾貝特·施蒂弗特紀念像阿達爾貝特·施蒂弗特紀念像
施蒂弗特的文學成就主要是在中、短篇小說方面。最出色的幾篇是:《高山上的森林》,寫三十年戰爭給人民和社會帶來了不幸和破壞,唯有神秘美麗的波希米亞大森林依然存在。《林中小徑》,寫一個自認為病入膏肓的男子在林中與一姑娘邂逅,愛情的力量使他振作起來,身心俱得康復。中篇小說《曾祖父的記事冊》,寫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狂躁的青年到某鄉村做醫生,遇見一位老上校,向他學得用寫日記的辦法進行自我克制,最後終於得到老上校的女兒的愛情(以上三篇均收入《素描集》)。《彩石集》中的《水晶》寫一對小兄妹聖誕夜被困在山裡的大雪中,但兩人毫不氣餒,互相安慰,互相勉勵,終於脫險。
阿達爾貝特·施蒂弗特阿達爾貝特·施蒂弗特

文筆影響

施蒂弗特早期受德國浪漫派的影響,後來卻日益傾向古典主義,追求“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自稱“我雖然不是歌德,卻是他親屬中的一個”。他的作品語言樸實生動,人物心理和生活細節刻畫得真切入微,對自然風景尤其是故鄉波希米亞森林的描繪親切感人,富於詩意。但人物形象大多蒼白無力,情節比較單調,細節描寫往往過於鋪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文壇上興起追求形式的潮流,他的作品由於文筆優美而受到重視,得到較高的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