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凱特勒(Adolphe Quetelet,1796-1874),比利時統計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國際統計會議之父、近代統計學之父、數理統計學派創始人,其主要著作有:《論人類》、《機率論書簡》、《社會制度》和《社會物理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朗伯·阿道夫·雅克·凱特勒
- 外文名: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
- 國籍:比利時
- 出生地:比利時甘特市
- 出生日期:1796
- 逝世日期:1874
- 職業:統計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 畢業院校:甘得大學
- 主要成就:發明了身高體重指數(BMI指數)
- 代表作品:《論人類》
個人簡介,學術思想,
個人簡介
只看名字,人們容易把他和惡魔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混淆,兩人並無關係。凱特勒出身於比利時甘特市的一個小商人家庭,1819年(23歲)在甘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823年建議政府建立天文台,為了籌建工作,被派往法國學習。由此,與拉普拉斯、泊松、傅立葉等人相識,並從拉普拉斯學習機率論。1827遊學英國倫敦:1829一1830年先後到德國、法國、瑞士、義大利等國考察。據說,他曾偶然接觸到人壽保險公司實際業務問題,促成他從事統計的研究。1823年天文台建成後,被任名為台長,並開始發表人口及犯罪方面的統計研究。l841年成立比利時中央統計委員會,由他任終身主席。
學術思想
凱特勒發現那些表面上似乎雜亂無章的、偶然性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現象,如同自然現象一樣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他認為統計學不僅要記述各國的國情,研究社會現象的靜態,而且要研究社會生活的動態,研究社會現象背後的規律性。凱特勒的這一思想為近代統計學的科學化奠定了基礎。他還認為社會現象背後的這種規律性是社會內在固有的,而不是“神定秩序”;人們可以通過計算統計指標來揭示這些規律。凱特勒的這些思想給後世統計學家以深刻的影響。
犯罪統計中所呈現出來的規律性,竟使凱特勒聯想到司法機構的經費預算問題。1829年他說:“可預想每年有同一犯罪以同一序列重複出現。監獄和法院的預算,與國家每年收入幾乎同樣確定。”1835年他在《論人類》一書中又說:“世界上,人們每年按某一驚人的常例來確定用於監獄、徒刑場和斷頭台等開支的預算。雖然人們想盡力節約這筆開支,但只要仔細考察這些開支數目,卻不幸每年都中了我的預言。”對於凱特勒的上述成就,馬克思曾給以充分的肯定:“凱特勒先生在1829年發表的對可能出現的罪行的估計,不僅以驚人的準確性預算出了後來1830年法國發生的犯罪行為的總數,而且預算出了罪行的種類。”
凱特勒根據統計資料得出結論:鑒於最貧窮地區的犯罪數目不及經濟發達地區的犯罪數目大,因此,犯罪反而與經濟(走向)富裕有關。凱特勒的上述工作,處處閃爍著他社會統計規律性思想的光輝,給後人以極大的啟迪。 凱特靳還將法國的古典機率引入統計學,用純數學的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研究。
凱特勒運用機率論的方法進一步研究了社會道德中的大量統計資料,發現了以下基本原則:“在我們對於多數人進行觀察的時候,人的意志就平均化起來,並且不留任何顯著的痕跡。所有部分意志的作用,和純粹受偶然原因所制約的各種現象一樣,它們即被中和或抵消了。”這就是凱特勒著名的“平均人”思想。他認為“不應當注意個別的人,而應當把個別的人當作種族的一部分來考察。只有把人的個性去掉之後,我們才能把存在於人們中間的所有偶然的東西摒棄殆盡。這樣,那種對於大量現象僅起極小作用的、或完全不起作用的個別特殊性,就自然會平均化起來,從而我們就能把握住綜合的結果”。同時他還認為對社會上偏離“平均人”的差異性,也要研究其發生的原因。據他研究,社會上所有的人同“平均人”的偏差愈小,社會上的矛盾也就愈緩和。而文化上的正面引導,則可以減少每個人與“平均人”的偏差,從而減少犯罪的發生。凱特勒的“平均人”思想在歷史上影響很大。馬克思在其《資本論》一書中也曾運用過這種思想。
凱特勒就是這樣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把統計學與機率論結合起來。他首次在社會科學的範疇內提出了他的大數律思想,並把統計學的理論建立在大數律的基礎上,認為一切社會現象也受到大數律的支配。他的這種統計思想曾盛行一時,至今還有影響。
1857年凱特勒在第三次國際統計會議上,論證了機率論方法對於統計價值測定的必要性。1867年他在第六次國際統計會議上,又提出希望能建立一個特別小組委員會來處理直接與機率論有關的統計問題。凱特勒不僅把機率統計的方法引入到人口、領土、政治、農業、工業、商業、道德等社會領域,還把機率統計的方法引入到天文、氣象、地理、動物、植物等自然領域。他的這種關於機率統計的方法是套用於任何事物數量研究的最一般方法的思想,對以後統計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