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木

阿西木

阿西木,男,維吾爾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人,中共黨員。1952年出生,現任巴楚縣瓊庫恰克鄉吐格曼貝希村黨支部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西木
  • 國籍:中國
  • 民族:維吾爾族
  • 出生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
  • 出生日期:1952年
  • 職業:瓊庫恰克鄉吐格曼貝希村支部書記
基本介紹,事跡簡介,面對災難,帶領人民致富,鄉親評價,突出貢獻,親人離世,重建家園,現狀,成就,奧運火炬手,評價,感動中國,推薦理由,頒獎詞,

基本介紹

性 別: 男
年 齡: 51歲
民族 :維吾爾族
身 份 :新疆瓊庫恰克鄉6大隊村黨支部書記 200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阿西木阿西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突厥語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
2004年,達吾提·阿西木被評為新疆“抗震安居工作先進個人”和“優秀黨員”,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0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模範個人”,並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

事跡簡介

面對災難

在災難面前,他的脊樑是一根堅不可摧的擎天柱
那是2003年2月24日的清晨。阿西木親了親還在熟睡中的小孫子,就向村委會趕去,今天要研究村裡的春耕事項。當他走出家門不到百米,一陣悶雷般的響聲就突然襲來,接著大地開始了劇烈的顫抖。不好,地震了!阿西木緊緊扶住路旁的一棵樹定了定神,就踉踉蹌蹌向家奔去。到了“家”門前,他驚呆了。只見一片廢墟中只有一隻伸向天空的手,那是老伴求生的手啊!他像瘋了一樣沖了過去,用手刨土,先是老伴,接著兩個兒子、兒媳和孫子都刨出來了,但是他們的眼睛卻永遠閉上了。這是幾十年來新疆所遭受的最為嚴重的一場自然災害。看著家人的慘狀,他多想撲在他們身上大哭一場啊!但是,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阿西木,深知全村的老百姓都在企盼著他。他立刻召集起村幹部黨員、民兵,冒著餘震的危險挨家挨戶尋找和營救倖存者。一家又一家,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他已經無法記清,救出了多少鄉親,並把他們送進了醫院。當他踩著月光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到那已經成為廢墟的“家”時,才發現年近八旬的老母親和遠道趕來的親戚們都在那裡默默地流淚。
阿西木阿西木
“不能倒下,我不能倒下!”阿西木反覆叮囑自己。他知道,災後需要做的事太多太多:鄉親們是否都住進了帳篷?是否有水喝有乾糧吃?白天他頂著烈日組織分發救災物資,夜裡他又打著手電筒去一個一個帳篷看望老人和兒童。他鼓勵鄉親們振作起來,儘可能從廢墟中把能用的物品都挖出來,力爭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看著阿西木堅毅的面龐,鄉親們的心裡重新升起了希望。
溫家寶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來看望災區民眾時,緊緊握住阿西木的手說:“你是一個好黨員。你雖然失去了親人,但你記住,在北京有一位總理也是你的親人!”聽著這番深情的話語,阿西木再也無法抑制激動的眼淚,他在心裡暗暗發誓:“我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帶領村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儘快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帶領人民致富

在致富路上,他的脊樑更是一根挺拔向上的主心骨
在黨和政府及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吐格曼貝希村很快走出了地震災害的陰影。但是阿西木的心依然不能平靜,他時刻都在想著如何帶領鄉親們走上小康之路。吐格曼貝希村是一個人多、地少、土質差和水源缺的地方。已經擔任20多年村幹部的阿西木,雖然也帶領鄉親們出大力、流大汗地去開荒造田,多年來已增加耕地上千畝。但是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鄉親們的日子依然不能得到明顯改善。
“僅僅不怕吃苦,還不能帶領鄉親們致富。”阿西木從以往的實踐中得出了這個結論。於是,他開始到臨近的富裕鄉村學習,又多次到縣城請教專家。“必須要調整產業結構。”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阿西木在村黨支部會上闡明了自己的觀點:“我們村的土地雖然不太適合種莊稼,但適合種牧草,還可以搞林草間作,這樣我們就可以將新的經濟成長點放在發展畜牧業上。”聽著阿西木的這
番有理有據的分析,村黨支部“一班人”統一了思想:建立養殖場,重點發展養牛業。傳統觀念的轉變十分困難。為儘快幫助鄉親們走上致富的路子,阿西木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核心作用。結合農村黨員“雙培雙帶”、“雙培富民”和黨員電教科技示範等工程的實施,村黨支部對每一個村幹部都進行了明確的責任分工,並將生產指標的完成情況同村幹部的誤工補貼及獎金掛鈎,極大地調動了村幹部的積極性。村幹部們主動深入到田間地頭和村民家中出點子、指路子、傳技術。廣大村民由最初的將信將疑,逐步堅定了走科技致富路的信心。
阿西木阿西木
如今的吐格曼貝希村已成了全鄉的養牛專業村,利用當地豐富的光熱地熱資源建起的100座蔬菜拱棚也開始有了可觀的效益。2005年村民的人均收入與地震前相比增加了上千元,集體經濟收入也由2.1萬元猛增到35萬元。

鄉親評價

在鄉親們心裡,他的脊樑還是一根發光發熱的蠟燭
“阿西木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在吐格曼貝希村隨便問一個村民,人們都會翹起大拇指讚美他們的村支書。
貧困戶艾合買提·卡吾力用阿西木資助的5500元現金,購買了兩頭牛發展家庭養殖業,他的家裡已經添置了各式家用電器。阿西木又向他資助5000元現金,讓他購買母牛擴大養殖規模……
另一名貧困戶依米艾力也是藉助當年阿西木送來的兩隻羊,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如今已成了頗具規模的家庭養殖專業戶……
茹仙古麗想去廣東打工,但是家裡人堅決反對。阿西木帶上自己在內地拍攝的照片,到茹仙古麗家反覆做工作,終於使茹仙古麗登上了東去的火車……
阿西木的拖拉機幾乎成了公用的了,每當農忙季節,阿西木都會開著拖拉機,免費為貧困村民犁地、播種、運送生產生活資料……
阿西木阿西木
“在我們遭受災害時,是全國各民族兄弟幫助了我們,我們要像愛護眼睛一樣珍惜民族團結。”阿西木經常這樣說,更時時用行動展示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寬闊胸懷。全村有20多戶漢族村民,阿西木隔三岔五去這些村民家噓寒問暖、拉拉家常。在他的感染下,各民族村民相互尊重、緊密團結,漢族村民幫助維吾爾族村民種植蔬菜,維吾爾族村民傳授漢族村民養殖牲畜技巧。逢年過節,村里召開的聯歡會上,漢族的家鄉小調和維吾爾族的民間舞蹈交替表演,呈現出一派安寧和諧的景象。
在被地震夷為平地的地方,如今一幢幢整齊的抗震安居房掩映在綠陰之中;新建成的活動室、電教室、文化室等吸引著不同愛好的村民;籃球場上的激烈爭奪和村民文藝演出隊的輕歌曼舞博得了鄉親們的陣陣歡笑;塵土飛揚的土路變成了黑亮黑亮的柏油路;每戶村民家裡都用上了自來水,看上了電視;80%的村民家裡都裝上了電話……這就是在廢墟上獲得新生的吐格曼貝希村!
此時此刻,阿西木又在思索什麼呢?他在想,村里還有一些貧困戶要儘快脫貧,養殖場的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大棚蔬菜的銷路也要逐步拓寬……想到這些,這位已經54歲的維吾爾族漢子感到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挺拔的脊樑又要去撐起更加輝煌的明天!

突出貢獻

親人離世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師地區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這裡遭受的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災害,共造成268人死亡,瓊庫恰克鄉受災最重,僅這一個鄉就有256人不幸遇難。阿西木就是瓊鄉6大隊的村黨支部書記,他是在2·24地震中失去家人最多的人——一夜之間痛失5位親人。但是他強忍5位家人遇難的巨大悲痛,不顧4位家人受傷,舍小家顧大家,帶領村民重建家園

重建家園

安葬完五位親人,阿西木就迅速聯絡村裡的十幾黨員,冒著餘震的危險挨家挨戶尋找和營救倖存者。沒有工具,他們就用手挖。地震發生後四個小時他們就把掩埋在廢墟下的村民全部救了出來。在災後的一個多月里,阿西木成了村子裡抗震救災的總指揮,夜以繼日組織村民領取救災物資,幫助村民進行春耕生產,重建家園。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一定要為村民服務到底。溫家寶總理去災區視察時,曾緊握著他的手說:“在這場大的災害面前,你是個
黨員,好支部書記,一家10口人遇難了5口,但是你還帶領民眾抗震救災,黨員幹部都要向你學習。”在阿西木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十年里,始終克己奉公,扶危濟困,深受6村民眾的愛戴和擁護。村民都說:“達吾提·阿西木從來不顧自己的家,一天想著別人,他到處給別人幫忙,他是一個好黨員。”
阿西木阿西木

現狀

災難過後,阿西木開始帶領民眾開荒造田,耕地面積從4000多畝增加到5460畝,人均耕地面積擴大到3.76畝。如今,吐格曼貝希村成了全鄉的養牛專業村,新建的100個蔬菜拱棚已見成效,西紅柿、黃瓜等都陸續上市。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由 2002年的1120元增至2130元,牲畜存欄由2002年的1806頭(只)增加到2908頭(只),林果面積由2002年的400畝增加到1400 畝,集體經濟收入由2.1萬元猛增至35萬元。2008年全村生產總值379萬元,人均純收入達4658元;計畫生育率達到100%,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十星級文明戶335戶,占全村總戶數91%,參評人數1428人,占全村總人數100%。2001年被命名為喀什地區級文明村,2007年被命名為自治區級文明村。

成就

長期以來,從事維吾爾語言文字研究,刻苦鑽研古突厥文回鶻文察合台文以及現行維吾爾文。他多次承擔和完成各項任務。參加國家重點項目、中國加拿大國際合作項、社科基金項目、社科院院長資助項目以及國家95重大研究課題的有關調查和編寫工作,單獨承擔和完成各項任務。參加《維漢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維吾爾語喀什話研究》(米海力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12)等兩部專著的審定。
主要成果有: 《新疆艾努人的語言》(與趙祖如合著、中國語言研究1982.2)、《維吾爾口語裡的長短元音》(與米海力合著、民族語文1986.3)、《維吾爾文字母變體類型分析》(民族語文1993.2)、《從一詞的轉寫看闕特勤碑的解讀》(民族古文字(3)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中國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中國藏學出版社。(1994.12,國家重點項目)。
他承擔(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語言使用情況(二)維吾爾語使用情況(三)昌吉回族自治州語言使用情況等均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1992-1994)優秀科研成果獎, 《中國少數民族文字》(中國藏學出版社1992.10),他承擔"維吾爾文"部分也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獎金語言學文字優秀成果獎)、《福樂智慧的語言和文字》(新疆社會科學維文版1994.1)、《世界的書面使用程度和方式概況》(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出版社1995年魁北京克他承擔"維吾爾語使用程度和方式概況"。

奧運火炬手

“成為最後一棒火炬手是我的榮耀,也是我們村的榮耀。”點燃聖火盆,頭戴花帽的阿西木說出了珍藏在心裡的話,“祝願北京奧運圓滿成功,祝願 阿西木四川災區民眾能早日重建家園!” 這句話,是這位曾在新疆巴楚地震中感動中國的村支書最想說的。曾在“2·24”新疆巴楚地震中失去5位親人,仍堅持帶領鄉親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瓊庫爾恰克鄉村支書阿西木成為2003“感動中國”人物,並兩次受到溫家寶總理的接見。如今他的家鄉吐格曼貝希村,道路寬闊筆直,房屋整齊有序,樹木和田野綠意盈盈,兒童琅琅的讀書聲不時可聞,一派安寧和富足的景象。只有特意留存的水塔廢墟,無言地顯示那場大地震曾給當地帶來的巨大災難。
阿西木阿西木
從電視裡得知四川地震的訊息,雖然聽不懂漢語,只能看畫面,阿西木還是忍不住淚流滿面。“我和他們有相同的經歷,我知道他們的感受。”阿西木當即決定捐出自己一年的工資,為四川災區盡一份力。“我們都是一家人,如果允許,我也想去四川災區幫助他們重建家園,”他說,“現在最重要的是災區人民要重塑信心,一定不能讓災難打垮自己。應該相信政府和全國人民都會幫助他們,就像當年幫助我們一樣。”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師等地發生6.8級強震,2萬多戶民房倒塌,268人死亡,10萬多人失去了家園,經濟損失十分嚴重。瓊庫爾恰克鄉受災最重,阿西木就在那場地震中失去了包括老伴和孫女在內的5位親人。他們也受到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關注,在大家的幫助下,村里半年內就恢復了生產。5年的時間裡,巴楚從悲痛中走了出來,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阿西木說,我們這裡房屋重建了,道路拓寬了,村裡有了醫療站和幼稚園,學校也更堅固漂亮了,農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比地震前還要好。
為了當好火炬手,阿西木從4月份就開始跑步,早晚各跑一個小時,使沒有晨練習慣的村民感到新奇不已。“跑步很有效果,我減了五六公斤,你看,肚子也小了。”以前不愛鍛鍊的達吾提·阿西木發現了跑步的種種好處。村里人聽說他成為奧運火炬手都很羨慕,囑咐他“好好跑”,為村里爭光。“我真想舉著火炬一口氣跑到村里,讓鄉親們都看看。”傳遞前,阿西木曾開玩笑說。知道傳遞後的火炬可以留下做紀念,他盤算著拿回去給更多人看看。“我非常想再次見到溫總理,告訴他我們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好。”阿西木說。

評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了瓊庫恰克鄉6村。面對總理,阿西木這個51歲的漢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淚水。溫家寶總理緊緊握著他的手說:“在這場大的災害面前,你是個好黨員,好支部書記,一家6口人遇難了5口,但是你還帶領民眾抗震救災,黨員幹部都要向你學習。這場地震很大,但是震不倒共產黨員和幹部的意志,地震震跨了房屋,但是壓不倒我們幹部黨員的脊樑。”
阿西木,是一位被共和國總理稱為“在危難時刻是民眾的‘主心骨’和‘脊樑’”的優秀共產黨員;他是一位在地震中痛失5位親人後,擦乾眼淚,默記誓言,帶領全村百姓奪得抗震救災勝利的村黨支部書記。他,就是“全國勞動模範”、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巴楚縣瓊庫爾恰克鄉吐格曼貝希村黨支部書記阿西木。
阿西木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任瓊庫恰克鄉6村黨支部書記的十年里,始終克己奉公,扶危濟困,深受6村民眾的愛戴和擁護。6村村民玉素甫·牙生告訴記者:“他從來不顧自己的家,一天想著別人,他到處給別人幫忙,他是一個好黨員。”
他隱藏起最深重的悲痛,他緊握心靈的傷口,在他那顆流血傷痛的心裡還裝著更多的村民。他以一個共產黨員民眾樸素的感情,在百姓中傳播著溫暖;他以捨我其誰的氣魄,在危難的時候擔當起百姓的精神支柱;他在廢墟中挺起脊樑,他的堅強和無私為剛剛經歷了噩夢的村民們撐起重建家園的希望。

感動中國

推薦理由

他隱藏起最深重的悲痛,他以堅定的信念忘我的精神成為剛剛經歷噩夢的村民們的主心骨。他傳播的溫暖和堅毅是百姓在廢墟上重建家園的精神支柱。倒下的是房屋,而屹立起來的是他所代表的共產黨官員的形象。

頒獎詞

他隱藏起最深重的悲痛,他緊握心靈的傷口,在他那顆流血傷痛的心裡還裝著更多的村民。他以一個共產黨員對民眾樸素的感情,在百姓中傳播著溫暖,他以捨我其誰的氣魄,在危難的時候擔當起百姓的精神支柱,他在廢墟中挺起脊樑,他的堅強和無私為剛剛經歷噩夢的村民們撐起重建家園的希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