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尼

阿蘭尼

阿蘭尼·雅諾什(János Arany,1817年3月2日—1882年10月22日)是裴多菲同時代的匈牙利著名詩人。

中學畢業後,進入德布勒森大學,因家境貧困,中途輟學,當過演員和副公證人。他很早開始寫詩,他的長詩三部曲《托爾第》(1847)、《托爾第的晚年》(1848)、《托爾第的愛情》(1879)是匈牙利優秀的敘事詩,曾引起S.裴多菲的重視,認為他是勞動人民的詩人。

1848年3月15日匈牙利爆發革命,阿蘭尼看到裴多菲寫的《民族之歌》的傳單,馬上給裴多菲寫信,表示願意站在近衛軍的行列中,並寫了著名的《近衛軍之歌》(1848)。他在革命後的《人民之友》報擔任編輯,寫了許多政論,闡述1848年革命的意義。1848年革命失敗以後,他退隱故鄉,在一所中學裡擔任教師。以後他採用民謠體寫詩,1857年完成的《威爾斯的歌人》,即以歌謠的形式表現人民反對壓迫、反對國王的抗爭。

19世紀60年代,由於義大利革命的影響,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遭到削弱。阿蘭尼從故鄉來到佩斯,擔任科學院的秘書,此後幾乎停止了寫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蘭尼·雅諾什
  • 外文名:János Arany
  • 民族匈牙利
  • 出生日期:1817年3月2日 
  • 逝世日期:1882年10月22日 
  • 職業:著名詩人
  • 代表作品:《多爾弟的愛情》、《近衛軍之歌》
人物生平,出版圖書,作品欣賞,

人物生平

阿蘭尼出生於瑙吉薩隆塔(今羅馬尼亞薩隆塔)農民家庭。中學畢業後,進入德布勒森大學,因家境貧困,中途輟學,當過演員和副公證人。他很早開始寫詩,他的長詩三部曲《多爾第》(1847)、《多爾第的晚年》(1848)、《多爾第的愛情》(1879)是匈牙利優秀的敘事詩,曾引起裴多菲的重視,認為他是勞動人民的詩人。
1848年3月15日匈牙利爆發革命,阿蘭尼看到裴多菲寫的《民族之歌》的傳單,馬上給裴多菲寫信,表示願意站在近衛軍的行列中,並寫了著名的《近衛軍之歌》(1848)。他在革命後的《人民之友》報擔任編輯,寫了許多政論,闡述1848年革命的意義。1848年革命失敗以後,他退隱故鄉,在一所中學裡擔任教師。以後他採用民謠體寫詩,1857年完成的《威爾斯的歌人》,即以歌謠的形式表現人民反對壓迫、反對國王的抗爭。
19世紀60年代,由於義大利革命的影響,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遭到削弱。阿蘭尼從故鄉來到佩斯,擔任科學院的秘書,此後幾乎停止了寫作。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阿蘭尼·雅諾什
作者類型:國外作品
作者時間:1996年11月1日
《阿蘭尼詩選》,(匈牙利)阿蘭尼·雅諾什著。興萬生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書號:ISBN 7-5327-1594-9。定價:14.70元。責任編輯:吳鈞陶。封面設計:王儉。

作品欣賞

他尋找他的草層,
所見只是廢墟;
廢墟下埋葬著家庭供奉的神像!
他恐懼的窺視,
呼喊著奔跑,
跑去了,前面不見另闢的路。
我放下了七弦琴。他很沉重。
這歌兒曾經使誰感到興趣?
對這已經枯萎的花誰能喜歡,
不久的將來連枝幹都會枯亡:
假如樹的生命倏(shū)然間被折損,
樹上的花邊只能有片刻的生命。
你在哪裡,我的感情呀,你呀,
啊,我心靈的青春!
——《行吟詩人》節選
——《我放下了七弦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