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省高雄縣
大崗山一直有著「台灣佛山」之稱,整個大崗山的寺廟約有十幾座,清朝乾隆叄十八年,台灣知府蔣允焄自浙江省普陀山請來觀世音菩薩供奉於超峰寺內,香火鼎盛,二次大戰期間,日軍以大崗山為軍事要塞為由,迫使山上寺廟搬遷,於民國叄十年補助少許的金錢讓各寺廟遷移,當時義敏和尚率領舊超峰寺、龍湖庵、蓮峰寺等佛寺僧尼到大崗山麓的崗山村合建新超峰寺,而塬本供奉在舊超峰寺的觀音菩薩,也隨著義敏和尚下山建寺而供奉在新超峰寺。
新超峰寺腹地約有二甲,台灣光復後,政府準許僧尼各自回大崗山重建塬寺,於是有關人士分割寺產,那尊古老的觀世音菩薩神像也是以擲杯方式來決定,最後菩薩決定鎮殿於新超峰寺,從此新舊兩寺分開登記,才有今日位於大崗山上的超峰寺以及山下的新超峰寺之分。目前新超峰寺是由能學法師住持,廟宇仿古而建,寬敞的大雄寶殿寬十丈;深八丈,能夠容納千人禮佛,精細的手刻圖繪也是藝術之創作,而那尊二百多年的觀世音菩薩坐鎮其中,讓人感到莊嚴與肅穆,非常值得一窺。
基本介紹
台灣省高雄縣
大崗山一直有著「台灣佛山」之稱,整個大崗山的寺廟約有十幾座,清朝乾隆叄十八年,台灣知府蔣允焄自浙江省普陀山請來觀世音菩薩供奉於超峰寺內,香火鼎盛,二次大戰期間,日軍以大崗山為軍事要塞為由,迫使山上寺廟搬遷,於民國叄十年補助少許的金錢讓各寺廟遷移,當時義敏和尚率領舊超峰寺、龍湖庵、蓮峰寺等佛寺僧尼到大崗山麓的崗山村合建新超峰寺,而塬本供奉在舊超峰寺的觀音菩薩,也隨著義敏和尚下山建寺而供奉在新超峰寺。
新超峰寺腹地約有二甲,台灣光復後,政府準許僧尼各自回大崗山重建塬寺,於是有關人士分割寺產,那尊古老的觀世音菩薩神像也是以擲杯方式來決定,最後菩薩決定鎮殿於新超峰寺,從此新舊兩寺分開登記,才有今日位於大崗山上的超峰寺以及山下的新超峰寺之分。目前新超峰寺是由能學法師住持,廟宇仿古而建,寬敞的大雄寶殿寬十丈;深八丈,能夠容納千人禮佛,精細的手刻圖繪也是藝術之創作,而那尊二百多年的觀世音菩薩坐鎮其中,讓人感到莊嚴與肅穆,非常值得一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