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24.00畝(其中:田913.00畝,地1411.00畝),人均耕地2.02畝,主要種植包穀、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4778.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柑橘、柿子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640.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有兩個村尚未通公路,全村有294戶通自來水,有29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8.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9戶(分別占總數的77.92 %和41.61%)。
阿老村
該村到大坪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0.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機車 21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908.00 畝,有效灌溉率為 39.0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908.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80 畝。
到2010年底,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 5 口;全村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7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3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04.00萬元,畜牧業收入172.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63頭,肉牛52頭); 林業收入15.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31.00萬元, 工資性收入25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15.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9.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93人 ,在省內務工235人,到省外務工109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88戶,共鄉村人口1100人,其中男性589人,女性511人。其中農業人口1018人,勞動力677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4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鎮衛生院20.00公里。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阿老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大坪中學。該村距離中學2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21人,中學生4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9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27.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44個。年末集體總收入39.00萬元,有固定資產104.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21人,黨員中男黨員16人,女黨員5人。 團員22人。
人文地理
該行政村地處大坪鎮南邊,距大坪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縣(市、區)16公里。東鄰南歐,南鄰瓦渣、高筧梁,西鄰新地房,北鄰馬達。轄吊竹箐、鍋廠、老卡等10個村民小組。阿老村委會主要以漢族、壯族、彝族混居。壯族、除了過與漢族相同的節日外,還有以下兩種主要的壯族節日:
1,祭龍:每年的二月初二祭龍。寨內買一頭豬、一隻雞,煮熟後祭獻龍山上的龍樹,恭請龍神賜給寨民風調雨順,保佑平安,五穀豐登,祭龍畢各戶派一名代表參加就餐。
2,嘗鮮節:具體時間不定,以第一次打新谷為節日的時間。到時蒸姜葉、香草葉糯米飯敬獻祖先。
彝族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一過火把節。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村委會地處偏僻,基礎設施建設極其落後.經濟文化水平更差.生產力低下。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條件.提高人民民眾的整體素質極其生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