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德·阿迪加

阿維德·阿迪加

阿維德·阿迪加(Aravind Adiga),也譯作阿拉溫德·阿迪加。1974年出生於印度海港城市馬德拉斯(現名欽奈),在芒格洛爾長大,後隨父母移居澳洲,現居於孟買。他先後求學於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從事小說創作前曾擔任《紐約時報雜誌》印度特派記者,同時為《金融時報》、《獨立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等英國媒體撰稿。2008年,以處女作《白虎》獲得本年度布克獎,是布克獎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獲獎者,他也是布克獎歷史上第三位憑處女作獲獎的作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維德·阿迪加
  • 外文名:Aravind Adiga
  • 別名:阿拉溫德·阿迪加
  • 國籍:印度
  • 出生地:印度馬德拉斯(欽奈)
  • 出生日期:1974年
  • 職業:記者、作家
  • 畢業院校:牛津大學
  • 主要成就:2008年榮獲布克獎
  • 代表作品:《白虎》
人物簡介,獲獎理由,作品影響,

人物簡介

阿維德·阿迪加(AravindAdiga)也譯作阿拉溫德·阿迪加。1974年生於印度。阿迪加是記者職業出身。他在印度南部城市芒格洛爾長大,長大後舉家遷入澳大利亞的悉尼,後分別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英語文學。畢業後,他先後為《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時代》等媒體撰稿,此後投入寫作。
2008年10月15日,阿維德·阿迪加以處女作《白虎》獲得2008年英國布克獎。讓阿迪加獲獎的處女作《白虎》,對印度的階級鬥爭和貧富差距現實進行了描繪。書的主人公貝爾讓出生在印度中部的一個小鎮裡,他的父親是黃包車夫,貝爾讓從小在茶葉店打工養家,但卻一心想著離開家鄉,追逐精彩生活。當他終於闖入大城市新德里之後,卻發現生活中危機四伏,自己甚至陷入一樁謀殺案中。
33歲的阿迪加是布克獎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獲獎者,他也是布克獎歷史上第三位憑處女作獲獎的作家。布克獎評審對《白虎》的評價是“奪人、憤怒、黑色幽默”,評審主席麥可·波特里奧說,《白虎》之所以勝出,是因為其不僅令人震驚,而且可讀性很強。

獲獎理由

2008年阿拉溫德·阿迪加(AravindAdiga)《白虎》(WhiteTiger)
印度作家阿拉溫德·阿迪加憑藉處女作《白虎》成為這一年布克獎的黑馬。他完成了獲得讀者對一個十惡不赦的惡棍的同情這一極其艱巨的任務,以驚人的幽默感探討了緊迫的社會問題和意義重大的全球發展問題。評審們盛讚《白虎》展示了“印度不同的一面”,“以社會底層”的眼光描繪印度“並不令人景仰的肖像畫”,甚至將其與莎士比亞的《麥克白》相比較。最後,它脫穎而出是因為評審們認為該作品既有震撼力也不乏娛樂性,令他們“手難釋卷”。本屆布克獎的評審會主席邁克·波蒂略討論到誰將獲勝的時候說:“評審們感覺到非常難以抉擇,因為最終入圍的幾位作家都實力驚人。最後,《白老虎》勝出,因為評審們感覺到它不僅令人震驚,同時又令人感到愉悅。”

作品影響

印度作家阿拉溫德·阿迪加憑藉處女作《白虎》成為這一年布克獎的黑馬。他完成了獲得讀者對一個十惡不赦的惡棍的同情這一極其艱巨的任務,以驚人的幽默感探討了緊迫的社會問題和意義重大的全球發展問題。《白虎》獲得評審們的讚賞,認為它呈現出“印度黑暗的一面”,甚至將《白虎》與莎士比亞的《麥克白》相比較。阿迪加在倫敦領獎時表示,《白虎》的靈感來源於他作為新聞工作者在印度北部的經歷,在那裡,他第一次接觸到人力車夫,“這使我開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印度。這本書就是試圖呈現他們的聲音的一次嘗試。”說到他替4億印度的下層階級人民說話的願望,阿迪加說他發現“這些窮人和美國黑人處境相似”。以社會底層”的眼光描繪印度“並不令人景仰的肖像畫”,它脫穎而出是因為評審們認為該作品既有震撼力也不乏娛樂性,令他們“手難釋卷”。
阿迪加在得知自己獲獎後感到很吃驚,並表示將把“這一獎項獻給新德里市民”。曾有人指責阿迪加總是用負面筆調描繪現代印度及其下層人民,阿迪加對此表示,他想要展示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