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生物學史,物種命名,生物化石,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生物學史
物種命名
在1991年,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尤瑞·波奴特斯基(Yuri Bolotsky)及Sergei Kurzanov首先描述及命名這種恐龍。屬名是由黑龍江的俄羅斯名字而來;黑龍江是位於俄羅斯及中國的邊界,是在發現這種恐龍的位置附近。此屬有一個種,學名是“A. riabinini”,是為紀念俄羅斯古生物學家Anatoly Riabinin而命名,他是首位於1916年及1917年在黑龍江地區發現恐龍化石的俄羅斯探險家。
生物化石
所有阿穆爾龍的化石都是從單一的骨床發現,位於1984年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阿穆爾州的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郊。這些化石是從Udurchukan地層中被發現,這是俄羅斯遠東及中國東北的察尕沿組的最古老地層。這個地層估計是屬於上白堊紀的麥斯特里希特階,距今約7400萬到6500萬年前。沉積物是形成自一條河流的泛濫平原,該河流將化石運送了一段短距離,因此化石隨意沉積及脫落,但骨骼完好保存在骨床中,包括易碎的頭顱骨。只有一少部份的骨床被發掘,而90%的化石是屬於賴氏龍亞科,如阿穆爾龍(但多是幼龍),而其他化石是屬於其他物種,例如鴨嘴龍科的克貝洛斯龍。獸腳亞目的牙齒亦很豐富,在骨頭上有很多由獵食動物或食腐動物的牙齒痕跡。
阿穆爾龍的特徵是其頭顱骨有很多的獨有衍征,或是獨特的特徵,例如在正面或側面呈S型的尺骨。其他已知的賴氏龍亞科的頭顱骨頂都有著空冠,雖然不清楚阿穆爾龍有否這個構造,但頭顱骨的結構似乎是支撐著一個類似的構造,所以可以估計阿穆爾龍也有著冠狀物。在2006年,阿穆爾龍的大部分特徵都被研究過,當時有一個分支系統學分析,將它分類為基礎賴氏龍亞科恐龍,比較青島龍及牙克煞龍更為衍化。
所有已知的原始賴氏龍亞科都是在亞洲,所以有理論認為賴氏龍亞科是源於亞洲,後來再分散橫渡白令海峽至北美洲。賴氏龍亞科的兩個類別:副櫛龍族(如副櫛龍及卡戎龍)及冠龍族(如冠龍及日本龍)是後來演化而成的。由於兩類的成員都在北美洲及亞洲被發現,它們演化後必然有進一步的分散,但分散方向卻不清楚。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生活在距今7400萬 - 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被發現於俄羅斯,中國-黑龍江,歐洲,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