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花之一。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套用。古代詩人多以丁香寫愁。因為丁香花多成簇開放,好似結。稱之為“丁結,百結花”。廣泛分布於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島等地,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為哈爾濱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園花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丁香
- 拉丁學名:Syringa
- 別稱:暴馬子,簪丹,西海菩提,荷花丁香,暴馬丁香
- 科:本犀科
- 屬:丁香屬
- 分布區域:廣泛分布於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島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品類,
形態特徵
小枝近圓柱形或帶四棱形,具皮孔。冬芽被芽鱗,頂芽常缺。葉對生,單葉,稀複葉,全緣,稀分裂;具葉柄。花兩性,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頂生或側生,與葉同時抽生或葉後抽生;具花梗或無花梗;花萼小,鐘狀,具4齒或為不規則齒裂,或近截形,宿存;花冠漏斗狀、高腳碟狀或近幅狀,裂片4枚,開展或近直立,花蕾時呈鑷合狀排列;雄蕊2枚,著生於花冠管喉部至花冠管中部,內藏或伸出;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絲狀,短於雄蕊,柱頭2裂。果為蒴果,微扁,2室,室間開裂;種子扁平,有翅;子葉卵形,扁平;胚根向上。染色體基數x=23,或22、24。
生長環境
喜充足陽光,也耐半蔭。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蟲害較少。以排水良好、疏鬆的中性土壤為宜,忌酸性土。忌積澇、濕熱,一般不需要多澆水。
分布範圍
產西寧、海東、黃南等地海拔1800~3500米處。
栽培技術
用播種、扦插、嫁接、壓條和分株法繁殖。落葉後萌動前裸根移植,選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陽處種植。移栽3年—4年生的大苗,需強修剪,通常離地面30厘米處截乾。每年注意灌水、施肥和修剪,春季可開出繁茂的花。
用種子繁殖。從5—6年生留植株上於5—6月果產為紫紅色時,及時採收,具隨采隨播,若不能及時播各,最好剝掉果肉放入潮濕細沙或濕木糠中貯藏,以免乾死。處理後的種子,量佳播種時間為8—9月。開溝點播,行距15cm,粒距約5cm,種子平放或直放,胚根朝下,播種後覆土1cm,鮮果播後35—45d,處理後的種子播後10d左右出苗,苗長至4—5cm,具兩片幼葉時,即可移植於苗床或移入營養袋裡育苗,苗高6—10cm,有4—6對真葉時移栽實植,移栽時需帶土團。
每株丁香樹可產乾花蕾34公斤(75磅)。在夏末和冬初兩次開花,以手工採摘並曬乾。花蕾長13—19公釐(約0.5—0.75吋),含香精油14—20%,其主要成分為丁子香酚(C10H12O2)。
田間管理:幼樹可與木薯、香蕉間作或搭蔭棚,並在株間栽種綠肥,乾旱及時灌水,雨季開溝排水,適時追肥,培土。剪去主桿50-70cm,下側枝,分叉主桿。上部枝葉亦可適當修剪。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可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1:1:100的波爾多液或50%的可濕性甲基托布津1 000倍溶液噴射。另有煤煙病為害。蟲害主要為介殼蟲。
主要品類
還有小葉丁香、紫丁香、白丁香、花葉丁香、羽葉丁香、四川丁香等。除觀賞綠化、作蜜源外,花芬芳,可提取芳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