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電視微波站

阿盟電視微波事業興建於1984年4月,電路總長1252.1 K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盟電視微波站
  • 成立日期:1984年4月
阿盟電視微波事業興建於1984年4月。截至1987底,隨著阿盟微波總站、額旗、右旗、左旗微波站的相繼建立和內蒙呼市至巴彥浩特微波幹線的開通,一條上聯自治區首府,下通三旗,電路總長1252.1 Km的阿盟微波傳輸網路和傳輸中心已基本形成。 阿盟微波電路之長、站數之多、環境之差、建站之早,均列全區各盟市之最。
在整個微波網路的建設過程中,阿盟微波人用自己的行動構建和發揚了“辛苦我一人,幸福千萬家”的微波精神,他們遠離繁華,告別親人,在人跡罕至甚至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甘願寂寞、艱苦奮鬥、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在他們艱苦卓絕的努力下,一座座鐵塔遙相互映,一道道微波彩虹橫跨邊塞,使世世代代居住在大漠深處、草原戈壁的廣大農牧民和邊防軍人通過螢屏看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在領略時代氣息的同時也極大的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
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後,在各上級領導機關和業務部門的支持下,一方面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訓,打造了一支思想過硬、技術精湛、能征善戰的職工隊伍。另一方面不斷地把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推廣套用到現實的電路之中,對原電路進行較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進一步提高了電路的高新科技含量。
技術改造思路確定後,總站積極和有關廠家聯繫確定改造方案。第一步是全固態化改造。用固態化大功放取代行波管。從1989年開始,先後用了3年時間將全盟20個微波站的所有行波管從機架上撤了下來,在保持原輸出功率不變的情況下,極大地延長了使用壽命,大幅度地降低了能源消耗。第二步又對機架的心臟部位-中頻放大做了手術。用低噪聲固體器件取代了中放盤,在保持原技術指標的前提下,使功耗由原來每部機架200W下降至不足10W。對全盟70%的中繼站進行了直放站改造,每年節約動力費、維護費近20萬元。在取得上述兩項改造的基礎上。又推廣套用太陽能、風能發電 取代柴油機發電,進一步降低了通信成本,並大幅度提高了電路和穩定性、可靠性。使每年的停劣傳率都保持在5秒/百小時之內。幾年來,共完成技術改造12項,如直放、移頻,樞紐站微波信號並傳;直放、移頻站加裝監測公務系統;在微波超基帶公務、副載頻通道開發多路載波電話;自製太陽能、風能發電機控制器等等。多次受到自治區廣電廳和微波處的表彰獎勵。
為了進一步發揮微波電路全程全網的優勢,積極開拓對外服務業務。1990年,利用盟線的微波副載頻開通了至額、右兩旗的12路載波電話,解決了盟、旗黨政專用電話聯網,以及人行系統、武警、公安等單位的電話及微波聯網。利用微波超基帶公務通道開發了4路載波電話,解決了盟煤聯公司與本井運銷站的電話聯網。並通過微波線路拓展了尋呼台的服務範圍。在廳微波處的大力支持下,利用11GHz數字微波電路開通了巴彥浩特電業局至呼市調度中心,烏斯太220KV/A變電所的4路載波電話。多次成功召開了全區、全盟的電視會議。大大提高了微波電路的綜合利用能力。
2000年底,盟總站與左旗微波管理站合併,上劃了全旗蘇木鎮13個電視轉播台和小片有線電視網站。同期新建了巴音毛道農場MMDS電視工作站。至此,全盟微波系統除了管理並維護全盟微波通信網路之外,同時承擔起了全盟“村村通”的電視覆蓋任務。為進一步鞏固“村村通”工程建設成果,對部分鄰頻發射、有線網路進行了技術改造和調整,使之更加科學合理、優質安全。
2003年8月"西新工程"第三階段第一期工程在阿盟正式啟動。為了按時按質完成工作任務,各旗微波站抽調骨幹力量組成綜合施工隊。他們頂風沙、冒酷暑、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建設一線,對工程質量精益求精,經過近二個月的辛勤工作完成了全盟10個轉播站,5座鐵塔,15套天饋線,3台穩壓器,17部大功率發射機的安裝、調試任務。10月經盟局"西新工程"領導小組驗收全部合格。
2000年以後隨著我國廣播電視數位化的不斷推進和自治區、盟內廣電光纜的相繼開通,模擬微波因其設備陳舊落後、耗能高、容量低、故障率高,已不能適應現代通信的發展需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微波戰線的廣大幹部職工不等不靠、積極探索、開拓思路、與時俱進。以走出小圈子,發展大廣電的思路,制定了一條不斷加快對全盟微波技術化改造進程、由單一傳輸向傳輸與覆蓋相結合的道路。
2005年利用原有的模擬微波設備,採用QPSK數字調製技術,成功地開通了巴彥浩特至烏斯太開發區的微波電路,填補了該地區多年來收看不到阿盟自辦節目的空白,也開創了用一個模擬微波波道傳送6套數位電視節目的先河。
總站在總結以往成功改造經驗的基礎上,組織技術力量進行科學論證,實地考察,反覆試驗,攻克各種技術難關,於2006年至2007年4月利用原有的微波通道頻率資源優勢和現有的天饋線基礎設施,採用QPSK數字調製技術相繼開通巴彥浩特至溫都爾;巴彥浩特至查哈爾灘;巴彥浩特至腰壩灘;巴彥浩特至孿井灘;巴彥浩特至烏斯太經濟開發區;溫都爾至孟根;達賴庫布至策克口岸達;達賴庫布至賽漢陶來的數字微波電路。改造後可傳輸25—28套高質量數位電視節目。截止2008年5月底,全盟已完成新建和數位化改造的微波站16個,電路總長658.7Km。構成了初具規模的數字微波傳輸覆蓋網,為今後開展多路立體聲廣播,載波電話以及其它增值業務提供了硬體平台。也為微波事業的發展開闢了嶄新的領域。
在數字微波電路改造的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牧區的電視覆蓋率,利用數字MMDS組網靈活、成本較低、建設周期短、用戶接收簡單的特點,在全盟範圍內建立11座數字MMDS發射站。使廣大農牧民足不出戶就能收看到包括阿盟自辦節目內的25—28套高 質量數位電視節目。
2007年11月,中央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工程,在我盟的建設任務正式啟動,由於時間緊、任務重、設備多、環節複雜,同時又進入冬季施工時間,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總站領導從全局出發,充分認識到此次無線覆蓋工程的重要性、緊迫性、迅速在全盟成立了工程安裝調試小組。奔赴各基層台站緊固鐵塔、澆灌衛星接收天線底座,設備安裝調試工作,為了確保按時按質完成工程建設任務。他們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冒著凜冽的寒風,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經過一個多月的日夜奮戰。提前完成了我盟9個台站9部電視發射和4部立體聲調頻廣播發射機的安裝任務,以及溫都爾站12km10kv交流供電線路,三個井站1.83km10kv交流供電線路和烏力吉電視轉播台立塔工作。
截止2008年5月,全盟微波系統擁有基層微波站29個,數字MMDS發射11座,“村村通”鄰頻發射點23個,“西新工程”、“無線覆蓋工程”大功率電視發射站12個。有線電視網2個。安裝調試家庭地面衛星站4500多戶。微波電路總長1554.5公里,其中數字微波電路658.7Km。信號覆蓋全盟境內所有的蘇木鎮、工業園區、農業集聚區。實現了廣播電視由“點”連成“線”形成“面”“組成“網”。構成了邊傳輸邊覆蓋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新模式。這一模式與經驗在2006年的全國微波工作會議上引起廣泛關注。
二十多年來,阿盟微波人在高山之巔、大漠深處、莽莽戈壁、黑水兩岸、胡楊林中都留下了他們閃光的足跡。為提高我盟廣大農牧區的電視覆蓋率,活躍地區文化生活,乃至加強民族團結,鞏固邊疆穩定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先後三次獲國家廣電總局的表彰獎勵,五次被區廣電局評為全區微波系統先進單位,多次被區人事廳、廣電廳和阿盟文廣局評為先進集體,黨支部也被評為“五好支部”和先進基層黨組織。2002年總站跨入了盟級文明單位行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