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的舞廳

阿爾的舞廳

《阿爾的舞廳》(法文:La salle de danse à Arles)是荷蘭畫家文森特·梵谷與法國畫家保羅·高更於1888年秋合作完成的油畫作品,現收藏於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該畫描繪了阿爾一家舞廳的情景,畫面用紅、黃、藍、綠四種主要顏色描繪了舞廳里斑斕的色彩與動盪的喧鬧感,表現了娛樂場所的燈紅酒綠與享樂頹靡的氣息。梵谷並不去逼真地劃畫人物,而是以粗獷的筆觸,濃重的色彩去充填人物的面部與衣著。以表現動感的人群與跳舞的姿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的舞廳
  • 外文名:La salle de danse à Arles
  • 創作年代:1888年10月至11月
  • 作者文森特·梵谷保羅·高更
  • 畫作類型:油畫
  • 規格:縱65厘米、橫85.5厘米
  • 材質:帆布
  • 作品別名:阿爾勒的舞廳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構圖,形象,色彩,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圖片來源於法國奧賽博物館官方網站
阿爾的舞廳
該畫面描繪的是在一個名叫“阿爾勒姑娘的瘋狂”舞廳舉辦舞會的情景,在舞廳內擠滿了人群。其中有觀眾也有舞者,穿制服的士兵,穿地方傳統服飾的阿爾姑娘,以及穿摩登服裝的男男女女紛紛擠在一起, 舞廳頂部的黃色燈光以成對的方式出現。

創作背景

1888年10月,保羅·高更來到阿爾勒以幫助文森特·梵谷籌辦一個便於當地藝術家交流切磋的“黃房子”,兩位藝術家在一起畫了好幾幅作品,其中包括兩幅大作,即梵谷的《阿爾的舞廳》,和高更的《阿爾勒姑娘》。

藝術鑑賞

主題

畫面描繪的是在一個名叫“阿爾勒姑娘的瘋狂”的舞廳舉辦的晚會,這是兩位畫家經常光顧的一家舞廳。廳頂的黃色燈光以成對的方式,給出一種眩目的錯覺。廳內人群之擁擠通過那些形態飽滿、並以深色弧線勾勒出外廓的色塊來體現。表現了節日的熱鬧和空間的壓抑。

構圖

畫面的前景中,那些髮飾的形態體現了日本版畫在兩位畫家創作中的影響:重新採用水平線條,並且畫作第一層次曲線與反曲線相互交錯,線圖式外觀突出。

形象

裡面的人群十分擁擠,畫家通過形態飽滿的色塊來體現, 並用深色的弧線勾勒出外部輪廓,凸顯出一種富有韻律的起伏感。畫中女性日本風格的髮式髮髻高聳,整片的靛藍色塊描繪了姑娘頭,上飄逸的飾帶。

色彩

畫面中運用了大量的互補色“紅與綠”,“黃與靛藍”,色調濃郁並且飽和,表現了人群中強烈的節日氛圍,並伴有空間的飽和感和些許不安,整體上將熱鬧場面和壓抑的氣氛形成對比。

歷史傳承

從1908年至1912年,該畫由巴黎米切洛特女士收藏。
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覽實景圖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覽實景圖
1925年至1926年,由巴黎的德魯萊女士收藏。
1926年到1975年,由紐約安德烈·梅耶先生和夫人收藏。
1975年至1977年,該畫由德烈·梅耶先生和夫人捐獻給法國巴黎羅浮宮,並收藏於巴黎羅浮宮寶姆遊戲畫廊。
1977年,被派到巴黎奧賽博物館。

重要展覽

展覽時間
展覽名稱
展覽地點
1908年
無主題
法國巴黎
1914年
國際現代繪畫展覽
德國柏林
1922年
十九世紀的偉大大師的作品
法國
1925年
梵谷特展
法國巴黎
1926年
1884年至1914年,30年的獨立藝術
法國巴黎
1927年
無主題
法國巴黎
1962年
德烈·梅耶先生和夫人收藏品展覽
美國華盛頓
1977年
巴黎-紐約作品展覽
法國巴黎
1977年
奧賽博物館——後印象主義
法國巴黎
1982年
印象派的解體
法國聖日耳曼-拉耶
1984年
梵谷在阿爾勒
美國紐約
1985年
梵谷展
東京日本
1985年
梵谷展
日本名古屋
1992年
蒙奇與法國
挪威奧斯陸
1999年
阿里耶斯:神話?
法國阿爾勒
2006年
《和諧時代:十九世紀藝術家的天堂》
日本神戶
2007年
《和諧時代:第十二世紀藝術家的天堂》
日本東京
2007年
奧賽博物館收藏(1848-1914年)
韓國首爾
2008年
梵谷和夜
美國新澤西
2009年
梵谷與黑夜
荷蘭阿姆斯特丹
2010年
上海世界博覽會
中國上海
2012年
巴黎的最後一個博物館:奧賽博物館
巴西聖保羅
2012年
巴黎的最後一個博物館:奧賽博物館
巴西里約熱內盧
2016年
雷諾:奧賽博物館傑作和橘園
日本東京

作者簡介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1880年以後,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畫,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按自己的認識表現世界。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梵·高一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其中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麥田上的烏鴉》等,但他的作品直到去世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他的藝術作品對20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特別是蘇丁和德國表現派畫家。
保羅·高更(1848~1903),法國畫壇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產生重要影響的藝術革新者,與凡·高、塞尚同為後印象派三巨頭。出生於巴黎,母親有秘魯人血統。他強調大膽的線條和裝飾性的色彩,作品追求原始性,帶有很強烈的象徵意義。代表作有《兩個塔西提女人》、《拿水果的女人》、《我們朝拜瑪麗亞》、《芳香的土地》以及《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