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托派

阿爾托派,屬於戲劇的一種派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托派
  • 特點:受阿爾托戲劇理論影響
  • 類型:戲劇派別
  • 分類:殘酷戲劇
介紹,創始人,

介紹

這個派別並沒有嚴密的組織和系統的綱領,而是指受阿爾托戲劇理論影響和啟發而形成的戲劇派別。阿爾托系統地提出了殘酷戲劇的理論主張。所謂“殘酷”,不是暴虐,不是流血,也不是肉體受苦與經歷遭難的同義詞,甚至不是精神的反常、畸形的感情和不健康的態度,而是指一種超脫的、純潔的情感,一種真正的精神活動。殘酷意味著嚴格、專注及鐵面無情的決心,絕對的、不可改變的意志。阿爾托認為,生活是戲劇的影子,戲劇是真正生活的一種形式,戲劇與生活是平起平坐的。他強調恢復戲劇的宗教性和神秘性,從而達到原始戲劇般的儀式性。如何達成這一切呢?阿爾托認為傳統的義大利式的舞台和觀眾大廳觀演方式應該廢止,從而創造一種新的空間詩學,要讓這樣的空間說話,它的語詞應具有咒語般的神奇力量。演員是其中頭等重要的因素,但演員也身不由己,他的一切都不屬於自己而得服從於儀式。而導演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他賦予了導演前所未有的地位,認為導演是神聖儀式的主持人,魔術的編排者,神話的創造者或巫師。由於阿爾托的戲劇思想的超前性,他在世時並沒有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1930年代阿爾托就提出了“殘酷戲劇”的理論,可直到1950年代才在美國紐約被人重視,1960年代由來自歐美的阿爾托的信徒傳回法國。受到阿爾托影響的重要戲劇家有:與阿爾托有莫逆之交的布蘭,與阿爾託交誼非同尋常的巴洛,太陽劇社的姆努什金,生活劇團的貝克,開放劇團的蔡金、格洛托夫斯基、彼得·布魯克、謝克納等。這些當代最重要的戲劇家在戲劇觀念上雖然與阿爾托並非完全一致,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阿爾托戲劇觀念的深刻影響。

創始人

阿爾托(Antonnin Artaud1896~1948),法國現代最具世界影響力的戲劇家、導演。阿爾托在中學時代就創辦雜誌,20歲就有詩歌和評論在《明日》雜誌上問世。1920年,阿爾托以一個青年詩人的身份從馬賽來到巴黎,開始其演出生涯。他先是跑龍套,後在杜蘭“工間劇院”演出,同時亦活躍在電影銀幕上,並在多部影片中飾演角色。1924年,他與超現實主義領袖布勒東相遇,並負責文學團體的“超現實主義研究室”工作,但由於政治和藝術觀點的分歧,兩年後阿爾托被逐出該團體。1926年,阿爾托與維特拉克一起創建“阿弗雷德·加里劇團”(Theater Alfred Jarry),上演了四部反傳統戲劇,如克洛代爾的《正午分界》、維特拉克的《維克多或孩子掌權》、阿爾托的《燃燒的腹部》等。1928年,計畫中的斯特林堡的《一出夢的戲劇》由於超現實主義分子的搗亂而夭折。1931年阿爾托在《法蘭西評論》發表《論巴黎戲劇》、《導演和形上學》和《鍊金術戲劇》等系列論文,逐漸形成自己的戲劇觀點。1932年他先後發表了兩部《殘酷戲劇宣言》,1933年他創立“殘酷劇團”,但也只是曇花一現。1936年,在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下,阿爾托來到墨西哥印第安人部落,參加各種祭祀活動。次年他又到愛爾蘭進行朝聖探險,很快因精神分裂症和毒癮發作被遣送回國,被關進羅德茲精神病院。直到9年以後,才在友人的幫助下離開精神病院。此後他的戲劇活動不是不被理解便是遭到禁止。1948年,這位自比凡·高的詩人因身心俱損,鬱鬱而終。臨死前他給友人的信中這樣寫道:“我構想中的一種血的劇場(un théater de sang),每一次的演出,都要讓演出的人和看演出的人從肉身有所收穫。我們不是演戲,我們是行動(On nejoue pas,on agit)。劇場其實是萬物創造之源。”共37卷本的《阿爾托全集》在作者死後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