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AlfredBester.1913~1987)出生於美國紐約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在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包括心理學方面均受過很好的教育。他是繼阿瑟·克拉克羅伯特·A·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等科幻大師之後,美國科幻小說協會評選出的第九位科幻大師,對美國科幻的走向產生過深遠影響。

科幻史上有兩件大事與貝斯特密切相關:1942年,他加入DC動畫公司,參與了“超人”和“蝙蝠俠”兩大超級動畫英雄的創造;1953年,他以一部《被毀滅的人》見證了“雨果獎”——這一世界科幻大獎的誕生。 他給科幻界帶來的第一份禮物是一個短篇故事,最初他把它寄給了《驚駭》。一個叫莫特·威辛格的編輯幫助他潤色了這篇作品,並建議他去參加《激動人心的奇異故事》正在舉行的業餘作者大賽。貝斯特聽從了這一建議,結果他贏得了50美元的獎金。這篇故事叫《被破壞的公理》(The Broken Axiom),發表在1939年4月日的《激動人心的奇異故事》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 外文名:Alfred Bester
  • 出生日期:1913
  • 逝世日期:1987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貝斯特出生於美國紐約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在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包括心理學方面均受過很好的教育。他給科幻界帶來的第一份禮物是一個短篇故事,最初他把它寄給了《驚奇故事》雜誌。一個叫莫特·威辛格的編輯幫助他潤色了這篇作品,並建議他去參加《驚奇故事》正在舉行的業餘作者大賽。貝斯特聽從了這一建議,結果他贏得了50美元的獎金。這篇故事叫《被破壞的公理》(The Broken Axiom),發表在1939年4月號的《驚奇故事》上。
貝斯特的才華一開始就得以明顯地展現,1939年到1942年間,貝斯特創作了十幾個短篇,其中至少有三篇令人難忘:《亞當的伴侶不是夏娃》(Adam and No Eve,1941);《輕觸》(The Push of a Finger,1942)和《地獄永恆》(Hell is Forever,1942)。 1942年,已成為貝斯特摯友的威辛格轉到了一家漫畫雜誌,貝斯特的創作也因此轉到了漫畫領域。像許多成功人士一樣,貝斯特是一個多面手,他在漫畫以及腳本編寫方面表現出色,後來他又轉到一家廣播電台工作,這期間貝斯特幾乎完全脫離了科幻圈,直到1950年他才又開始偶爾地回到了科幻雜誌之中“做客”。這時他已經成了一位成熟的作家。
1951年《銀河》雜誌的主編戈爾德邀請貝斯特為其撰稿,他們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共同完成了一個長篇的構思,1952年這部作品開始在《銀河》上連載,它就是為貝斯特贏得首屆雨果獎的《被毀滅的人》(The Demolished Man)。在《被毀滅的人》中,貝斯特以超乎尋常的想像力清晰地構建了一個由“透思士”主導的未來社會。擁有超感能力的“透思士”能夠“看透”人的思想,社會各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貝斯特從巨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未來進行精心描繪,他筆下的那個未來因而有了與眾不同的異質,散發出純正的科幻魅力。
《被毀滅的人》不僅有高品質的想像,也有驚險曲折的情節,小說的主人公實質上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他不得不在那樣一個任何犯罪都不再可能的社會中謀殺他的商業競爭對手,並隱藏自己的殺人真相。這場金錢與超感的對抗因而顯得驚心動魄過目難忘。貝斯最拿手的犀利的對話和連續性的動作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自由發揮。
在《被毀滅的人》之後,貝斯特連續發表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短篇故事,如《星光,明亮的星》(star Light star Bright,1953)、《可愛的華氏度》(Fondly Fahrenheit,1954)等,後者是貝斯特最為人稱道的短篇之一。
1956年,貝斯特在英國出版了他的另一部長篇科幻傑作《虎!虎!》(Tiger,Tiger)通過這部作品,貝斯特將大仲馬的復仇戲劇搬到了太空、這部作品可謂是貝斯特想像力的又一次爆發(他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一個人人都可進行瞬間轉移的未來世界),異彩紛呈的想像,加之純熟的故事技巧,使這部小說大獲成功。
《虎!虎!》1957年在美國出版時改書名為《星星,我們的目的地》,它是科幻小說史上少有的幾部一流作品之一。
在科幻小說、主流小說、廣播電視劇本間奔忙的貝斯特在五十年代晚期找到了一份稱心的工作,他成了一家名叫《假日》的雜誌的資深編輯。他在這家雜誌一直乾到七十年代這家雜誌停刊。
貝斯特六十年代以前的令人難忘的作品還有《關於時間和第三大街》(Of Time and Third Avenue,1951)、《正在消失的大幕》(Disappearing Act,1953)和《謀殺穆罕默德的人》(The Men who Murdered Mohammed,1958)等,它們曾經是關於時間悖論的最機智的故事。貝斯特早期的大部分故事收錄在《星爆》(Starburst,1958)和《地球黑暗的邊緣》(Dark side the Earth,1964)兩本選集之中。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貝斯特又一次離開科幻界,直到1974年,他才以《四小時神遊》(The Four-Hour Fugue)重新展示了他原有的自信心和創造性,同年的《電腦串聯》(The Computer Connection)使他重新獲得了創作高潮,但並沒有完全回到原來那些有關永生、全知的計算機的華麗故事的道路。雖然進步和複雜性仍然存在,但看起來《電腦串聯》更像是對他自己原來作品的複製。
貝斯特的最後一部科幻小說《欺詐者》(Deceivers)發表於1981年,以貝斯特的水準來衡量,這部作品只能說是一部失敗之作,它為貝斯特的科幻之旅畫上了一個令人遺憾的句號。
貝斯特在科幻領域算不上多產對他來講,科幻更像是一種業餘愛好而非事業。但是他那些獨特的創作卻為他在科幻群英榜中獲取到了重要一席。
貝斯特擅長在迅速發展的情節中製造鮮明的形象,更擅長以敏銳的眼光透視未來,體察科幻潮流的變化,他是科幻小說的一位革新者,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說,他雖然基本遵循傳統寫法,卻有著超凡的創造力,他是科幻作家中不可多見的優秀作家,在傳統科幻和“新浪潮”乃至“賽伯朋克”之間架起了橋樑。

主要作品

《被肢解的人》 (1953)
《計算機聯繫》 (1975)
被毀滅的人》(The Demolished Man)
《虎!虎!》(Tiger,Tiger),後譯為《群星,我的歸宿》或《星星,我們的目的地》(1956)
《星光,明亮的星》(star Light star Bright,1953)
《可愛的華氏度》(Fondly Fahrenheit,1954)
《關於時間和第三大街》(Of Time and Third Avenue,1951)
《正在消失的大幕》(Disappearing Act,1953)
《謀殺穆罕默德的人》(The Men who Murdered Mohammed,1958)
《星爆》(Starburst,1958)
《地球黑暗的邊緣》(Dark side the Earth,196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