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爾之戰》是一部由吉洛·彭特克沃執導,讓·馬丁、Brahim Hadjadj主演的歷史片,於1966年9月8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以阿爾及利亞爭取獨立為背景,講述了在阿爾及爾這座城市裡,地下運動組織“民族解放陣線”同法國殖民者的殊死搏鬥。
基本介紹
- 導演:吉洛·彭特克沃
- 主演:讓·馬丁,Brahim Hadjadj
- 對白語言:法語、英語、阿拉伯語
- 中文名:阿爾及爾之戰
- 外文名:The Battle of Algiers
- 其它譯名:阿爾及爾的戰爭、阿爾及爾戰役
- 出品時間:1965年
- 製片地區:阿爾及利亞、義大利
- 類型:劇情、歷史、戰爭
- 片長:117分鐘
- 上映時間:義大利:1966年9月8日
演職員,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阿爾及利亞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後開始試圖脫離法國的統治。表面上阿爾及利亞人仍然順從著法國人的統治,而民族解放陣線已經滲透到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更重要的是,他們得到了民眾的支持。一個叫阿里的首領用一種嚴密的組織方式開展著他們針對法國人的暗殺行動,這個組織的每一個人只有一個上司和他發展的兩個下線,這樣,一旦某個鏈條出了問題,整個組織卻不會被根除,因為你只認識三個人,其他的人你都不認識。在行動中你會得到不認識的人暗中相助,他們會悄悄塞給你一支手槍或是一個炸彈。這個被法國人稱為“無限增長的蟲子”的組織讓占領者吃夠了苦頭。警察被暗殺、酒館被炸,而法國人根本找不到兇手。因為他們就是那些纏著頭巾的女人,他們就是那些懵懂的孩子,他們就是那些本分的果農,他們都是,但他們又都不是,他們拿起槍就是戰士,放下槍就是平民。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馬提 | 讓·馬丁 | ---- |
阿里 | Brahim Hadjadj | ---- |
Djafar (as Saadi Yacef) | Yacef Saadi | ---- |
One of the girls | Samia Kerbash | ---- |
Captain | Ugo Paletti | ---- |
Halima | Fusia El Kader | ---- |
Petit Omar | Mohamed Ben Kassen | ---- |
Fathia (uncredited) | Michele Kerbash | ---- |
(uncredited) | Franco Morici | ---- |
Captain (uncredited) | Tommaso Neri | ---- |
(uncredited) | Gene Wesson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藝術指導 | 服裝設計 | 布景師 |
---|---|---|---|---|---|---|---|---|---|
Antonio Musu Yacef Saadi Fred Baker | 吉洛·彭特克沃 | Moussa Haddad 吉奧里亞諾·蒙塔爾多 Fernando Morandi | 吉洛·彭特克沃 Franco Solinas | Marcello Gatti | 埃尼奧·莫里康內 吉洛·彭特克沃 | Mario Morra Mario Serandrei | Sergio Canevari | Giovanni Axerio | Sergio Canevari |
角色演員介紹
- 馬提演員:讓·馬丁法國第十師上校,經過二戰的洗禮,擁有豐富的經驗,被法國方面派往阿爾及爾鎮壓暴亂。他到達阿爾及爾後首先摸清了民族解放陣線的組織結構,很有耐心地開始了拉網式搜查。
- 阿里演員:Brahim Hadjadj一個叫民族解放陣線的組織的首領之一,他原本是一個小偷,進過監獄,練過拳擊,身體矯健,頭腦靈活,對法國殖民主義特別憎恨,所以才成了這一次鬥爭的領袖,最終被法軍炸死。
(以上資料來源 備註:該片為偽半紀錄片,主要角色只有兩人)
音樂原聲
序列 | 曲目 | 原聲帶封面 |
---|---|---|
01 | Algeri: 1 Novembre 1954 | 專輯名稱:La Battaglia di Algeri唱片公司:GDM 發行時間:2005年11月28日 藝人:Ennio Morricone |
02 | Rue De Tebes | |
03 | Giugono 1956: Gli Attentati | |
04 | Ii Bastone E La Carota (Marcia) | |
05 | Ii Dolore Sulla Casbah | |
06 | Tema Di Ali | |
07 | Luglio 1956: Gli Attentati | |
08 | Matrimonio Cladnestino | |
09 | Gennaio 1957: Accerchiamento Della Casbah | |
10 | Le Torture | |
11 | Algeri: 1 Novembre 1954 (Ii Versione) | |
12 | Cospirazione | |
13 | Pace Apparente | |
14 | Cospirazione Seconda | |
15 | Tema Di Ali (Ii Versione) | |
16 | Fine Della Battaglia |
幕後花絮
- 該片在法國足足被禁了5年,到1970年才解禁。在美國和英國放映時也都修剪了15分鐘。
- 該片拍攝採用了大量的非職業演員,扛著攝影機在阿爾及爾穿街過巷地進行新聞紀實類的街拍。
獲獎記錄
時間 | 電影節/頒獎禮 | 獎項 | 獲獎主體 | 備註 |
---|---|---|---|---|
1969年 | 第41屆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導演 | 吉洛·彭特克沃 | 提名 |
最佳原創劇本 | 吉洛·彭特克沃 | |||
1967年 | 第3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外語片 | 《阿爾及爾之戰》 | 提名 |
1966年 | 第31屆威尼斯電影節 | 金獅獎 | 《阿爾及爾之戰》 | 獲獎 |
費比西獎 | 《阿爾及爾之戰》 | |||
1972年 | 第2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聯合國獎 | 《阿爾及爾之戰》 | 獲獎 |
製作發行
主創機構
機構類型 | 機構名稱 | 國家/地區 | 備註 |
---|---|---|---|
製作公司 | Igor Film | 義大利 | |
Casbah Film | 阿爾及利亞 | 聯合製作 | |
發行公司 | Argent Films Ltd. | 英國 | 2003年 |
標準收藏 | 美國 | 2004年DVD發行 | |
Encore Entertainment Ltd. | 美國 | 1995年 | |
Globo Vídeo | 巴西 | ||
Image Entertainment Inc. | 美國 | ||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 澳大利亞 | 2005年DVD發行 | |
Maiden Voyage Pictures | 英國 | 2007年發行 | |
Rialto Pictures LLC | 美國 | 2004年發行 | |
Rizzoli | 美國 | 1967年發行 | |
Criterion Collection | 美國 | 2004年DVD發行 | |
New Star | 希臘 | 2009年DVD發行 |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細節 |
---|---|---|
義大利 | 1966年9月8日 | |
義大利 | 1966年9月 | 威尼斯電影節 |
瑞典 | 1967年3月13日 | |
丹麥 | 1967年9月1日 | |
美國 | 1967年9月20日 | |
比利時 | 1970年2月18日 | |
西德 | 1970年8月14日 | |
芬蘭 | 1971年5月14日 | |
法國 | 1971年10月21日 | |
西班牙 | 1978年6月1日 | |
義大利 | 1999年4月 | 修復版本 |
中國香港 | 2000年5月14日 | 擴展版本 |
英國 | 2003年12月1日 | 擴展版本 |
美國 | 2004年1月9日 | 重新上映 |
法國 | 2004年5月15日 | 坎城電影節 |
法國 | 2004年5月19日 | 重新上映 |
巴西 | 2005年9月2日 | |
英國 | 2007年5月11日 | 重新上映 |
影片評價
《阿爾及爾之戰》繼承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美學風格,導演將雜亂無序的真實境況做了高度還原的呈現。影片尤為難得的是採用了戰爭片中頗為罕見的中立視角與觀點,不帶偏見地去審視戰爭的雙方。導演用碎片化的細節,拼貼出戰時阿爾及利亞民族的生存處境,同時也詳細地描畫出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導演沒有美化戰爭中的任何一方,也未對雙方做出誇大的醜化,那些令人震懾的暴行又像是基於各自的政治和民族立場所做出的“不得已的行為”。這場戰爭的複雜曖昧性在影片中得以凸顯,它像是互不講理的殖民主義與恐怖主義的蠻橫對抗,遭殃最深的,還是無辜的民眾(《國家人文歷史》評)。
《阿爾及爾之戰》取材於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阿爾及爾之戰並且採取紀實手法客觀地加以表現,一下子就使作品有了歷史的厚重感。客觀和冷峻是該片取得成功的法寶(《大眾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