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義大利輸氣管道

阿爾及利亞—義大利輸氣管道,21世紀初最深的海底管道。起自阿爾及利亞哈西魯邁勒氣田,終點與義大利礦堡天然氣管道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及利亞—義大利輸氣管道
  • 長度:2506 km
  • 動工時間:1967年
  • 建成時間:1983年
發展歷史
1967年底動工,1983年初建成投產。設計年最大輸氣能力125億立方米。全長2 506千米,陸上管道管徑1 220毫米,穿越海峽的3條管道管徑為508毫米。不僅要穿越沙漠、山區、公路、河流和居民稠密地區,還要穿越地中海的突尼西亞海峽和墨西拿海峽。最大海峽穿越深度為608米。由於管道穿越的突尼西亞海峽和墨西拿海峽海底地形複雜,有大量的石方區,開溝鋪設管道難度大,因此選擇了南北兩條線路,南線兩條,北線一條。為解決深海管道鋪設問題,1974年在墨西拿海峽進行了管徑為320毫米、最大水深365米和1976年在突尼西亞海峽進行管徑為320毫米和410毫米、最大水深564米的管段鋪設試驗。試驗成功後,工程正式啟動。管道沿線設有12座壓縮機站。其中阿爾及利亞境內4座,突尼西亞境內3座,5座在義大利。
12座壓縮機站共裝壓縮機38台,總裝機功率785 000馬力。其中設在邦角的壓縮機站(第3號站)有5台32 000馬力的壓縮機,總功率160 000馬力,是世界上輸氣管道中最大的壓縮機站之一。5台壓縮機並聯運行時,輸送壓力為15~16兆帕。如果3條管道中的1條損壞停輸,可將5台壓縮機分成兩組串聯運行來保證輸氣能力不降低,此時壓力可增加到20兆帕。1992年開始了阿—意輸氣管道複線的建設,1996年建成投產。
使輸氣量提高至每年260億立方米。除墨西拿至塔爾西亞站管段的直徑為1 168毫米、長195千米,羅馬至米內爾比奧站管段直徑為1 067毫米、長332千米外,其他陸上管道總長2 200千米,直徑為1 220毫米,壁厚16~25.9毫米。
除穿越墨西拿海峽及羅馬至米內爾比奧兩管段不與原管段線路平行鋪設外,其餘線路均與原有管線平行鋪設。複線未再新建壓縮機站,僅在原有管道的壓縮機站增設壓縮機。在墨西拿壓縮機站,利用燃氣輪機的廢熱產生蒸汽來驅動由蒸汽透平驅動的5 000千瓦的壓縮機組。穿越地中海西西里海峽的複線採用2根直徑為660毫米、壁厚22.2~25.4毫米(海底最深處增至41毫米)的管段,與原有3條508毫米的管段相距50米鋪設;穿越墨西拿海峽的複線採用2根直徑為635毫米、壁厚22.2~28毫米的管段,管段與原有管段鋪設位置不同。因此,重新進行了地質勘探。複線的穿越工程採用最新的鋪管船完成海底管道施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