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丁卡地犀是產於曲靖市的一件早漸新世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丁卡地犀
- 外文名:Cadurcodon ardynensis Osborn,1924
- 形成時代:早漸新世
- 產地:曲靖市
- 保存單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
特徵描述,保存單位,
特徵描述
頭骨縮短;面部高而短,下臼齒前後延長,上臼齒長寬等大,m最大。
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
阿爾丁卡地犀是產於曲靖市的一件早漸新世化石。
原犀(阿爾丁卡地犀)是發現於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的漸新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前臼齒縮小、縮短,前後壓縮;臼齒橫向壓縮,橫脊短而斜;p3小而簡單,p4臼齒化;犬齒大而直立,橫切面半圓形,尖端具剪刀式的斜面;m3橫溝窄,呈波狀。
似阿爾丁卡地犀是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額爾齊斯河北岸的晚始新世(E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生活習性如同河馬的犀形動物。頭骨短而高,無角,門齒和前臼齒退化,犬齒和臼齒增大。上臼齒外脊相對平直,下臼齒外壁縱溝淺或缺失。化石產地...
Cadurcodon ardynense和Lophiomeryx gobiae等約30個種。其中高達10種,如戈壁鏈兔、退隱卡拉鼠等都曾在蒙古三達河組或中國烏蘭塔塔爾組中發現過;另還含阿爾丁卡地犀和戈壁脊齒鼷鹿,這兩種化石過去從未在早漸新世以後地層中出現過。
除底部產有早漸新世的阿爾丁卡地犀外,發現的絕大部分哺乳類化石均為亞洲中、晚漸新世的常見分子,其中重要的有:Amphechinus cf. rectus,Sinolagomys kansuensis,Tataromys cf. sigmodon 和 Didymoconus berkeyi 等。與上覆葡萄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