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帝國

阿曼帝國

阿曼帝國(Oman Empire,1642~1870)是阿曼人在阿拉伯半島東南部建立的國家,共經歷2個王朝(亞里巴王朝,1642~1743;賽義德王朝,1749~1870),歷時222年,在亞里巴王朝末期至賽義德王朝中後期為其強盛時期,全盛時其領土包括今阿曼全境、葉門東部、阿聯、卡達、巴林、伊朗西南部、索馬里東部、肯亞沿岸、坦尚尼亞沿岸、馬達加斯加北部、葛摩群島,是當時印度洋沿岸最強大的國家,賽義德王朝末期,國勢逐漸衰頹,1865年,阿曼本土與非洲領地分治,1870年,阿曼成為英國殖民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曼帝國
  • 外文名:Oman  Empire
  • 存在時間:1642~1743、1749~1870
  • 領袖:納西爾·本·穆拉希德·亞里巴等
  • 國家體制:獨裁君主制
帝國初現,帝國走向巔峰,帝國巔峰,帝國滅亡,英國殖民時期,總結,

帝國初現

葡萄牙人的入侵
14~15世紀,來自歐洲的葡萄牙人逐漸航行到阿曼地區,並將勢力逐漸滲入,1507年,先阿曼王國被葡萄牙占領,阿曼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阿曼人的抗爭
葡萄牙殖民阿曼後,對當地人大肆搜刮,激起民憤,1642年,阿曼伊瑪目納西爾·本·穆拉希德·亞里巴於1642年在魯斯塔克建立亞里巴王朝,並將阿曼內陸地區統一在其管理之下。
趕走葡萄牙人,統一阿曼
伊瑪目命人專職負責把阿曼沿岸地區從葡萄牙人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另一方面自從葡萄牙人被趕出荷姆茲島之後,把其在海灣地區的基地轉移到了馬斯喀特。納西爾伊瑪目順利地把葡萄牙人從他們在阿曼沿岸地區的城堡里趕走,直到1649年他去世的時候,葡萄牙在阿曼的領地只剩馬斯喀特和馬托拉兩地。後來他的侄子與統治者伊瑪目蘇爾丹·本·塞伊夫一世在1650年成功趕走了以上兩地的葡萄牙人。
發展海軍,國勢日盛
但是亞里巴人只是把葡萄牙人從阿曼的土地上趕走,葡萄牙人在鄰近地區依然存在。於是蘇爾丹一世與其繼任者塞伊夫一世 尋求在短時間內使阿曼海軍印度洋上首屈一指的艦隊。塞伊夫一世依靠此海軍對抗達曼與孔支港口的剩餘葡萄牙人。於是阿曼海軍便開始襲擊航行在印度洋上和在南亞次大陸基地里的葡萄牙船隻。

帝國走向巔峰

獲得東非
東非的穆斯林聽聞了阿曼海軍的事跡,便請求伊瑪目塞伊夫一世幫助他們從葡萄牙的統治中解放出來。伊瑪目塞伊夫一世沒有辜負他們的希望,派出了數個部隊成功戰勝了葡萄牙人,把他們從東非的基地中趕了出去。就這樣奔巴島,桑給巴爾,蒙巴薩都歸於亞里巴王朝的管轄,也成為了阿曼政權在東非的統治核心。
突然衰落
但是強大的亞里巴王朝在1718年伊瑪目蘇爾丹·本·塞伊夫二世去世之後開始衰落,繼任的統治者是一個小男孩拉希德,於是在覬覦王位者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衝突。衝突的加深也使哈納維與賈法里部落衝突重燃。此時伊瑪目塞伊夫二世請求波斯派兵協助,波斯於1737年與1741年兩次波派兵到阿曼,而這使局勢變得更加複雜。1743年伊瑪目塞伊夫二世在戰爭中去世,由此亞里巴王朝滅亡,而一些逃離的地方勢力在阿曼建立起了新國家,就是賽義德王朝。
賽義德王朝建立
1743年,亞里巴王朝滅亡,此後阿曼各派系軍隊征伐不休,終於,1749年,阿曼蘇哈爾州州長艾哈邁德·本·賽義德通過征戰,統一阿曼地區,成立賽義德王朝,阿曼重歸統一。
再次強盛
艾哈邁德統治阿曼四十多年,努力發展阿曼海軍,使阿曼海軍再次稱霸印度洋,恢復了亞里巴王朝時期的繁榮,他團結各個部落,共同發展,使阿曼的經濟、軍事都有長足進步。
國家動亂,經濟漸漸復甦
艾哈邁德有7個兒子,大都擔任各地的州長。1783年他在魯斯塔克駕崩,其子賽義德(尼茲瓦州長)繼位,但是賽義德不孚眾望,一年後被其子哈邁德奪去了統治權力,遷都馬斯喀特,自稱“蘇丹”,定國名為“馬斯喀特蘇丹國”。但哈邁德的父親賽義德並未正式退位,仍以伊瑪姆的稱號住在魯斯塔克。從而形成了蘇丹和伊瑪姆的雙重統治。導致國內政治上的混亂。後來哈邁德改變了選舉產生教長制,實行世襲的君主制。一直延續至今。 哈邁德是一個勇敢的武士。他上任後,整軍經武,圖謀大業,被其追隨者尊為“賽伊德”(Sayyid),即“幸福的人”。從此至今,凡是賽義德王室的直系親屬都在名字的前面冠以“賽伊德”的尊稱。 1792年哈邁德突然去世。其父伊瑪姆賽義德為他在馬斯喀特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之後,又回到魯斯塔克,因懶於朝政,被他的哥哥蘇爾坦奪權。控制了馬斯喀特和全國大部分地區。翌年,蘇爾坦自封為蘇丹,成為賽義德王室的第四任統治者。執政11年中,他積極發展海上貿易,使馬斯喀特成了北到伊拉克的巴斯拉、東到印度、西到東非海岸的貿易中心,歐洲和阿拉伯國家的商船也經常往來於此,使阿曼經濟獲益甚大。1804年,蘇爾坦在反擊瓦哈比和卡瓦西姆人入侵阿曼後,乘船去巴斯拉,謀求奧斯曼帝國幫助加強防務,在回國途中遭到卡瓦西姆人的襲擊,頭部受重傷而死。

帝國巔峰

蘇爾坦執政期間,英國殖民主義勢力在西亞地區大大增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蘇爾坦死後,其子賽義德·本·蘇爾坦得到英國的支持,排擠了自己的兄弟薩里姆,隨後繼承了王位,成為賽義德王族的第五任阿曼蘇丹。
賽義德·本·蘇爾坦很有宏圖大志,決心恢復和超過阿曼歷史極盛時期亞里巴王朝的疆域。他酷愛航海,被人稱為“航海家賽義德”。執政伊始積極擴充軍備,建立了一支空前強大的海軍,並親自在旗艦“SHAH ALAM”號上指揮,東征西伐,向外擴張,先後占領了阿拉伯半島的東南部、波斯灣兩岸、伊朗南部、卑路支斯坦和革瓦杜爾、非洲東岸的桑給巴爾、蒙巴薩、馬達加斯加諸島。據美國商人記載,賽義德進入桑給巴爾港時,除旗艦外,還有裝配64門火炮的戰艦1艘,裝配36門火炮的巡洋艦3艘,有14門加農炮的戰艦2艘,還有100艘貨船可載6000名士兵,威風凜凜,不可一世。從此,一個“阿曼和東非帝國”屹立在西亞和東非地區,成為賽義德王朝歷史上最強盛、版圖最大的國家,定桑給巴爾為第二首都,賽義德被稱為“阿曼和東非帝國大帝”。
賽義德大帝在大力向外擴張的同時,也致力於發展經濟,建設和擴充國家的商業和經濟設施。在阿曼地區,把馬斯喀特建設成為波斯灣首屈一指的貿易中心,與東西方許多國家都有貿易往來。在東非地區,他特別重視開發桑給巴爾,從印度尼西亞引進了許多丁香樹,使桑給巴爾後來成為世界著名的丁香之島;同時,這個島上的各種種植園也很快發展起來,尤以甘蔗和稻穀較多。因此,桑給巴爾也就成了東非沿海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賽義德大帝在外交上富有開拓精神。積極開展國際交往,親自接見外國來賓。1840年首次派遣特使艾哈邁德‘本?努阿曼出訪美國,第一次同美國簽訂了友好通商條約,並建立了外交關係。在此前後,阿曼還與英國。法國荷蘭和其他一些國家簽訂了商業協定和友好條約,建立了商務代表處和比較牢固的經濟貿易關係。 賽義德大帝與英國王室有特別親密的關係,阿曼專門在印度孟買製造了一艘最大的戰艦“利物浦號”送給英國國王威廉四世。該艦裝備了74門火炮。英王回贈他一艘豪華的遊艇。1830年威廉四世舉行加冕典禮,他送了一隻灰色的老虎。1838年6月,維多利亞女王加冕時,他又贈送一匹阿拉伯種馬。1842年,維多利亞女王回送他一輛豪華的皇家四輪馬車和挽具,田阿曼沒有寬闊的道路而無法使用,只好轉送給了一位高貴的印度朋友,女王又送給他一套鑲金的茶具,賽義德則把庫利亞和穆利亞群島贈送給英國女王,作為她永久的領地。

帝國滅亡

賽義德大帝執政52年。1856年乘“維多利亞”戰艦從馬斯喀特去桑給巴爾途中患痢疾而死,葬於桑給巴爾王宮的花園中。賽義德有8個兒子。根據他的遺願,兒子蘇維尼、馬斯喀特州長繼承王位任蘇丹,另一個兒子、桑給巴爾和東非總督馬吉德仍管轄東非地區。但馬吉德不服,要爭當蘇丹,雙方爭執不下,經英國政府出面調解,將一個強大的阿曼和東非帝國分成兩個獨立的國家,由蘇維尼任阿曼蘇丹,由馬吉德任桑給巴爾蘇丹。桑給巴爾每年給阿曼4萬英鎊的員金。1862年,英國和法國在巴黎發表聯合聲明,尊重達兩個獨立的擁有主權的蘇丹國。從此,這個亞非“第一海上大國。分成了兩個小國,其強大勢力和影響亦隨之大大減弱。桑給巴爾的分立,使阿曼喪失了大部分海軍,也中斷了來自桑給巴爾的大部分財源。更有甚者,就在國家分裂的1862年,英國印度蒸氣機輪船公司成立,使用蒸氣機輪船在印度和波斯灣之間運輸貨物,給阿曼歷來在海上運輸稱雄的木帆船以致命的打擊,“海上大國”從此一蹶不振。 賽義德之子蘇維尼·本·賽義德1856年繼任蘇丹後,1861年他的弟弟圖爾基——蘇哈爾州長宣布獨立。1866年其子薩利姆為爭奪王位,在魯斯塔克城堡槍殺了父親,宣布繼承王位。薩利姆的哥哥阿贊起來反對,率兵攻占了馬斯喀特,被其部屬推選為伊瑪姆,恢復了教長制。接著,薩利姆的叔父圖爾基聯合各部落的頭領們起兵反對阿贊,在進攻馬斯喀特的戰役中打死了阿贊,圖爾基即在英國人支持下於l87l年11月正式登上蘇丹寶座。1877年,阿曼內地各部落和宗教界領袖聯合起來造反,多次進攻馬斯喀特,圖爾基向英國求援,在英國軍艦的護衛下,圖爾基才得以保持王位。

英國殖民時期

賽義德大帝謝世之後,其子蘇維尼接任,阿曼王室再沒有出現統率能力強的王位繼承人,王室內爭越演越烈,部落同王室的衝突加劇,英國殖民主義勢力趁機滲入,日漸主宰阿曼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事務。賽義德以後的三任蘇丹,都是依靠英國的支持和保護才奪取和保持了王位。 英國政府則自恃強大和對蘇丹圖爾基有功,通過其駐馬斯喀特的政治代表加緊控制阿曼。英國人曾經授予圖爾基許多高貴的稱號,並保證讓他的兒子費薩爾繼承王位。1888年圖爾基病死,其子費薩爾即位。1891年阿曼同英國簽訂了友好、貿易和航海條約。條約規定,阿曼對英國貨物免除關稅,制定關稅必須得到英國的同意,阿曼的對外航海事業必須置於英國監督之下。同年4月,費薩爾還向英國人保證,他本人和他的繼任者及子孫們,除向英國外,不出賣、不抵押、不出讓阿曼蘇丹國及其屬地的任何部分。 1898年英國又迫使費薩爾簽訂了第一個防禦條約,條約規定由英國人監督阿曼的對外關係,由英國人充當阿曼的外交代表。至此,阿曼王室全面受制於英國。1913年費薩爾抑鬱而死,其子泰木爾接位。泰木爾是費薩爾的長子,母親是敘祖父蘇維尼的女兒。他要登上並保持王位,必須依賴英國的支持,因而在1913年10月9日登基時,被迫發表了英國人起草的保證英國人在阿曼利益的“登基公告”。 阿曼內地各個部落對泰木爾王朝及親英勢力十分不滿,1913年他們推舉薩利姆·本·拉希德·哈魯西為伊瑪姆,恢復教長制。1915年在尼茲瓦正式成立’阿曼伊斯蘭教長國。,發兵進攻馬斯喀特。 蘇丹泰木爾求助於英國,英國派遣印度軍隊支援,擊退了“教長國”的進攻。1920年9月25日,經英國人的調停。雙方簽訂了“西卜條約。條約規定:蘇丹同意不干涉中部阿曼(即‘教長國”)的內政,對內地通過馬斯喀特的貨物徵稅不得超過 5%,同意各部落的人自由出入馬斯喀特和沿海城 鎮。從此,阿曼分為“馬斯喀特蘇丹國”和“阿曼伊斯蘭教長國”兩部分,王室和各部落關係暫時得到經和。但是,這無疑是對泰木爾及其王室尊嚴和地位的一大打擊。1923年,蘇丹泰木爾又寫信給英國駐馬斯喀特政治代表,保證在未請示並獲得英國同意的情況下,不把在他的領土內可能發現的石油的開採權讓與其他任何人。 泰木爾統治下的阿曼,深受內憂外患之苦,國家十分貧窮,財政非常拮据,只能靠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津貼維持統治。英國還派了一些政治、軍事和財經“顧問”來掌管權力,連阿曼的財政大臣也是由英國人伯特里思·托馬(Bertrean Tboma)擔任。泰木爾既無力改變現實,又極不願意受制於英國人,經常旅居印度的孟買,並屢次向英國提出讓位。1929年,泰木爾又從馬斯喀特出走,那時他的兒子賽義德已經18歲,可以擔任內閣大臣會議主席。他宣布他健康不佳,不能再回馬斯喀特治理朝政,寫了一份進位書,提名由他的兒子賽義德繼任王位,並聲明他堅決不回馬斯喀特。從此泰木爾常使印度,經常到喀拉蚩、加爾各答、新加坡、東京和神戶等地旅行,還娶了一個日本文人作妻子,最後於1965年客死孟買。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完全把阿曼置於它的戰略控制之下,在阿曼的薩拉拉、馬西拉等地建立了英國皇家空軍基地,以保證從倫敦到印度航道的暢通。1958年7月,英國政府和蘇丹賽義德換文規定:英國皇家空軍繼續使用薩拉拉和馬西拉基地。蘇丹軍隊包括海陸空三軍,由英國退職軍官幫助組成,由英國軍官擔任三軍司令,由英國提供發展援助,制訂發展計畫。 賽義德執政後,一直想吞併“阿曼伊斯蘭教長國”,重新統一全國。英國人為了在阿曼內地開採石油。也支持賽義德,並在1954年末指揮阿曼軍隊攻入內地,占領了伊卜利和魯斯塔克,1955年12月15日攻占“教長國”的首都尼茲瓦。分離44年之久的阿曼又重歸統一,改國名為 “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 賽義德生性保守、多疑、專橫。他對20世紀的 新事物戒懼很深,對自己的臣民嚴加控制。從1958 年以後,他從來離開南方的薩拉拉王官一步,有12 年之久根本沒有到首都馬斯喀待來治理朝政。他極端專制,通過他的情報網監視著每個人的言行。凡事都要經他批准。他不願人民受教育,全國只有3 所男生國小(903名學生),小學生要到國外升學,就得難得到他的批准,許多被家長悄悄送到外國上過學的青年則被禁止回國,因怕受觀代文明意 識的影響。他禁止人民民眾使用手電筒、戴太陽眼鏡、穿西方皮靴和騎腳踏車,如進口機車必須要經過他特別批准。他的汽車不能用汽油發動,只準由他的奴隸推著走。馬斯喀特城門必須在日落3小時後關閉,夜間出門的行人必須手提點著的馬燈,否則就被投入監牢。他對任何人都懷疑,連王室成員也不相信。他的弟弟塔里克、法哈爾、謝比卜和其他一些王親國戚都被迫長期流亡國外,甚至將他的獨生兒子也軟禁多年,搞得眾叛親離。 1964年阿曼發現石油,他把獲得的石油收入換成黃金藏在薩拉拉王官的地窖里或存入外國銀行。直到1970年被廢黜時,全國只有10公里拍油馬路。3所國小、1個12張病床的醫院、2個電量只有4500危的發電站,其他任何進步的經濟文化設施都沒有,人均國民收入僅有67里亞爾(約100多美元).整個國家在外國殖民主義和封建專制統治下,依然處於中世紀的貧窮落後狀態。 賽義德王室倒行逆施、激起天怒人怨、眾叛親離、群起反抗。首先是南部佐法爾地區的人民組織了“佐法爾人民陣線”,毅然發動武裝起義;基地在伊拉克的“教長國”分子組成的“阿曼解放軍”,以及“阿曼和波斯灣人民民主解放陣線。都計畫進攻阿曼北部地區。甚至他的弟弟培里克也在國外組織力量反對他的蠻橫專制。英國人眼看賽義德政權江河日下,轉而支持他的兒子卡布斯·本·賽義德。1970年7月18日卡布斯發動宮庭政變,賽義德在槍戰中負傷,被迫在遜位書上籤字,1922年在倫敦的寓所里逝世。

總結

阿曼帝國是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五個帝國之一(其餘分別為: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薩法維帝國),他崛起於18~19世紀間,此時奧斯曼帝國、薩法維帝國都已衰敗和滅亡,所以阿曼是18世紀伊斯蘭世界的領頭羊,但是在賽義德大帝後,帝國統治者平庸無能,導致帝國衰敗,最終被殖民帝國吞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