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阿施垤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浪堤鄉
- 面積:2.5平方公里
- 屬於:山區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有耕地283畝,其中人均耕地0.51畝;有林地1267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5戶,有鄉村人口570人,其中農業人口570人,勞動力28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0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養殖、棕櫚等產業,種植面積達5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生豬250頭、肉牛100頭、發展肉羊300頭;完善交通條件,改變傳統養殖模式,改善人居衛生環境;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1650元增加到2000元。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83畝(其中:田185畝,地98畝),人均耕地0.5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6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6畝,主要種植棕櫚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320畝,其他面積88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 全村畜牧業銷售總收入3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36%。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0.7萬元,占總收入的39.3%;畜牧業收入34萬元,占總收入的26.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7頭,肉牛22頭,肉羊38頭);漁業收入5.8萬元,占總收入的4.5%;林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2.33%;第二、三產業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27.13%;工資性收入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7人(占勞動力的37.2%),在省內務工105人,省外2人。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棕櫚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棕櫚、養殖業產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115戶飲用井水。有1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8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70.4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4戶(分別占總數的68.7%和64.35%)。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9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9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70畝,有效灌溉率為60.07%。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蝦里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浪堤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9公里,距離中學9.9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浪堤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9公里,距離鄉衛生院9.9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4戶,占農戶總數的20.87%。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 全村畜牧業銷售總收入3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3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棕櫚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棕櫚、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5戶,共鄉村人口634人,其中男性330人,女性304人。其中農業人口634人,勞動力317人。該村純屬哈尼族,共有哈尼族634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0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5%;享受低保4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浪堤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9公里,距離鄉衛生院9.9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4戶,占農戶總數的20.87%。
地圖信息
地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零三六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