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斯圖里亞斯的傳奇
- 外文名:Asturias Leyenda
- 類型:歌曲
- 樂器:古典吉他
- 屬於:獨奏曲
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簡介,樂曲賞析,
簡介:
創作背景
十九世紀末,已經在全歐洲名聲大噪的阿爾貝尼茲厭倦了日復一日的商業演出,回到了自己的祖國西班牙。在這段時期,他的音樂創作達到了巔峰的水平,並創作出了頗受西班牙音樂元素影響的器樂作品--《西班牙組曲》,而《阿斯圖里亞斯的傳奇》是這部組曲中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的原名為《Austurias》,即《阿斯圖里亞斯》,但這首作品也經常被吉他演奏家們稱作Leyenda-西班牙語“傳奇”的意思, 所以它的中文名字一般譯作《阿斯圖里亞斯的傳奇》。
阿斯圖里亞斯地處西班牙西北部,今奧維耶多省內,北臨比斯開灣。面積10.565平方公里。人口112.7萬(1981)。公元718-910年曾為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獨立基督教王國,系由西哥特人組成。建都先在奧尼斯,780年起遷普拉維亞,九世紀遷至奧維耶多市。西班牙光復運動時期,這裡爆發過多次戰爭,戰爭場面極為悲壯慘烈,本曲即取材於這場戰爭,反映了千軍萬馬往來衝殺的古戰場景象。
作者簡介
Isaac Albéniz 伊薩克·阿爾貝尼茲,西班牙作曲家、鋼琴家。1860年生於西班牙東北部卡塔羅尼亞的坎普洛爾東。童年時起便顯示出驚人的鋼琴演奏天賦,並在4歲的時候在巴塞隆納首次公開演出。
1875年,阿爾貝尼斯在國王阿方索(Alfonso)十二世的私人秘書的幫助下獲得了皇家的資助,而去布魯塞爾音樂學院學習。1879年,他在那裡獲得了鋼琴大賽的一等獎。此後又到歐洲進行巡迴演出。
1883年是阿爾貝尼斯生活的轉折點,在結束了南美的旅行之後,他在巴塞隆納定居。在那裡,他結識了素有“西班牙民族音樂之父”稱號的菲里佩·佩德雷爾。
1883年,阿爾貝尼斯與他的第一個學生Rosita Jordana結婚,1885年,他們夫婦搬到了馬德里。
在此期間,阿爾貝尼斯還創作了大量各種風格的音樂作品。例如古風組曲(Suites Anciennes)----三首新巴洛克風格舞曲;一部李斯特風格的練習曲(Deseo Estudio de Concierto)。他的第一部鋼琴協奏曲(Concierto Fantastico, Op.78)也是在1886年左右寫成的。更為重要的是,也是在這個時期他創作出了受西班牙音樂元素影響的器樂作品,例如西班牙組曲(Op.47,只有Granada,Cantaluna,Sevilla和Cuba),西班牙舞曲和西班牙隨想曲(Op.70),Torre Bermeja(Op.92, No.12)等等。
1900年以後,阿爾貝尼斯的生活開始變得痛苦不堪,他患了布萊特氏病(腎小球腎炎),一種最終奪去他生命的腎病。他的夫人也開始病重,同時,他的一個孩子的死亡更加重了他的痛苦,這使他根本無法完成他那幾部已經開始創作的詩意的作品。
身患重病的阿爾貝尼斯又重回他所熟悉的舞台劇作以及鋼琴作品的創作,在1905~1909年間,他創作了著名的《伊比利亞》,一部由12首鋼琴作品所組成的組曲,共四卷。這部作品有著豐富的內涵以及複雜的作曲技巧,它們是西班牙民族音樂(特別是安達路西亞音樂)與歐洲印象派以及浪漫樂派音樂所交織成的複合體。
1909年三月,令人幾乎無法忍受的病痛迫使阿爾貝尼斯一家從奈斯搬到了法國庇里牛斯山附近的康伯萊班(Cambo-Les-Bains)。1909年5月18日,阿爾貝尼斯在那裡去世,後來他的遺體被運回巴塞隆納,葬在Southwest Churchyard。
樂曲賞析
此曲旋律優美,同時最能表現吉他的獨特的豐富表現力。從開始部分的夢幻般的優美主題旋律,中部的舒緩寧靜,與內斂的暗流般的情緒對比(如同西班牙人的熱烈奔放、桀驁不馴的性格),到再現部的優美抒情,將吉他的表現力、感染力表達得淋漓盡致。
此曲子是e小調(原曲g小調),3/4拍,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組成。A段是快板,主旋律和伴奏音用吉他上的鐘聲奏法作快速交替的演奏,產生一種特殊的共鳴效果。這段主旋律必須用p指演奏,而伴奏音必須i和m指交替演奏,p/i/m三指均用不靠弦奏法演奏,但是p指要儘量彈出靠弦奏法的音色和音量來,才能分出主旋律和伴奏的層次。
A段的第一部分全部由十六分音符組成,這些十六分音符的第一音和第三音連起來構成主旋律。A段第二部分的伴奏音型全部是三連音,把每組三連音的第一個音符連起來構成主旋律,後面的兩個音符則是伴奏音。主旋律用p指彈奏,注意主旋律的音量要突出,音色要和伴奏音有所區別。伴奏音仍然由i和m指彈奏,音量要弱一些,但要清晰,三連音節奏要準確。A段的第三部分,伴奏音型仍然是三連音。這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有兩點區別,第一個區別是,每小節的開頭都使用了弗拉門哥吉他音樂中的掃弦奏法,因而增加了樂曲的熱烈氣氛,也帶來了濃郁的西班牙風味。掃弦可以p指,也可以用p指以外的四指進行輪掃,注意掃弦的時候動作要乾脆,不要拖泥帶水,以免掃出破音來。第二個區別是,伴奏音型的三連音全部是同音反覆,表面看來演奏技法似乎比第二部分更容易一些,其實控制起來則比較困難,尤其是當主旋律音與伴奏音也是同音的時候,就要更難一些,務必要將主旋律和伴奏音區分開來。A段的最後一部分是將前三部分的手法混合在一起,造成一種此起彼伏的效果。A段的結尾是兩小節的撥奏,一個泛音,一個極弱的和弦,為樂曲轉入B段作了情緒上的準備。
B段使用行板的速度,總的情緒顯得平靜,但在平靜中蘊涵著內在的激情。B段的第一部分是16小節的八度和音旋律,每個樂句的呼吸都套用了泛音和弦,因而產生了幻想的意境。B段的第二部分是8小節的過渡,把情緒由寧靜逐漸引向激動。B段的第三部分是這一段的高潮部分,一開始主旋律在低音聲部,然後向高音聲部轉換,接下來推出全段的高潮,以後恢復平靜。在重現A段三連音節奏型三小節之後,樂曲又回到B段開始時的八度和音主旋律,結束全段。
經過大反覆的A段之後,樂曲進入尾聲,再次回到寧靜安詳的意境之中而結束全曲。